山水藏匿

2021-09-03 09:27吕敏讷
阳光 2021年9期
关键词:药草

一个山塆

缠山绕水,一路疾驰且徐行,高楼、俗务撤身后退,人渐近自然,渐近空阔静寂。

到达时,山间来了细雨。细雨并不是来的,细雨是主人,住在那里时日久了,年岁已老,面目从容。我们好似稀客,不曾通报,贸然而至,算是闯入,自觉罪过,脚便尽量轻迈,借着一些镶嵌的石板木板,将自己一层一层托往高处去。人身浊而重,路却轻盈曼妙,人停下来,路却不会停,它向着林间的一片清寂转身而去,遁迹何方,不知所终。也不去追究,路一程一程,此刻到达何处,都是早有的安排。不可预知的,就不去寻觅。

到得至高处,眼前豁然。高处平且宽阔,一山独立,始知此山乃孤绝之地,孤绝之地却并不孤单,它也并非至高的山。四处望,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周围犹有更高的山将此山团团环绕。山外有山,山将山层层包裹,起初以为最高的山,却深陷群山之中,一时想起那句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山的高度往往在心中而非眼中,看到的是什么全在于心不在于眼。如何看待山与山的关系?此山彼山背靠背,则两山互为靠背,你称我为山背,我称你为山背;此山彼山面对面,则两山互为对面,给对方的是臂弯。如何理解,还真是好玩儿。喜欢就长久对视,相看两不厌;不喜欢就互相倚靠,背对背拥抱。山山耸立,互斥共存。自然之力便是自然之理。

四围皆山,而此处,只是其中一个山塆而已。路如玉带,任性随心,在山塆里缠来缠去。田块无规无则,任意摆放,白地膜一行一行,顺着山势,在地上列队演练横竖撇捺,有章法也无章法。有花瓣落在上面,湿漉漉、纷纷攘攘散乱一层。有绿色菜蔬占满的地块,也有被埋进种子后刨成的密密麻麻的图案点缀的地块,地埂边,香椿树的红芽儿脆嫩鲜亮。更高处,避风向阳,一些旧房舍,一律土黄的墙面。窗户敞着,像空阔的眼睛睁着,看护着田园。不见田间有人耕作,路上亦碰不到行人。心中恍惚,感觉到了一个世外之地。

人在山道上盘桓,在清凉里穿行,周遭无声,人声便最喧嚷。人声惊扰了雨,雨抽身离开,只在梨花瓣上垂着几滴。人声惊扰了雾,雾就逃到山尖上,浮在树梢上,卧在屋顶上,藏的到处都是。雾越躲越远,在它们觉得安全的地方打量人群,斜着身子,歪着头或变幻体形。山光暗淡,山形有显露也有隐藏,更加无法辨识其高其阔,氤氲里只觉人在雾雨婆娑里漫游,田块间、树林中,无穷生命气息浩荡而来,喷薄而来。闭目,放空内心,贪婪吐纳,有山林野气,有花味草味、菜蔬味,心生欢喜。不禁艳羡此间之人,可以呼云唤月,沐林间雨露,与草木清风为邻为友为伴为知己,可以听泉可以问月可以闲饮茶可以独钓雪,可以对影成三人。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时天地之间万物静穆,不知何年何月何时何地,亦不知一片竹林里住着湘妃住着七贤,竹是魏晋竹还是北宋竹。是在胸之竹还是苏子屋侧之竹,它属于“食可无肉居必有竹”的子瞻,还是“人怜竹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的半山?一树桃花,左右无伴,独自站在崖畔,三五枝干,一些花并不繁盛,从灼灼夭夭一直开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想起那位资质甚美孤寂寡合的名叫崔护的少年,一年年清明日,一个个城南郊外,一处处花木葱翠却寂若无人的庭院。一年一年一个又一个崔护在那里叩门良久,门缝中的少女若隐若现,一棵棵盛开着桃花的小树,娇媚之姿绰约之态,始,四目相视,终,以目相送。尔后一切交给时间,它创造世间的一切荒凉。一年一年,庭院深深,花木和门院都是旧年的模样,人去院空,一把大锁和一首小诗共同承担了一段美丽凄荒的往事。树上的花高不可视,地上唯见一些桃花瓣。也罢,不看别的桃花了吧!

山间树木繁盛。田园间矮矮的桃树梨树苹果树,随意栽植,枝叶蓬勃,一片憨态,令人喜爱。坡上杨柳松柏肆意生长,树冠或如伞盖欲遮天蔽日,或似塔尖直指苍穹,它们是山中的盛年树,支撑着山的形体。也有盘曲嶙峋如瘦骨的,是树中的长辈,树龄最高,说是核桃树,不知何故,春已过半却还未生发出一片新叶,独有刺破青天的苍劲之感。最顽皮活泼的莫过于屋侧的梨花桃花,你踩着台阶上了木楼,靠着玻璃窗,倚着一方木几坐定,花树便把它白扑扑粉团团的手臂伸过来,搭在窗外,隔着窗和你挤眉弄眼。还好,还好,有玻璃,似有若无的一层间隔。可能,不同的窗前,有不同的花枝,不同的花枝经由一堵堵矮土墙伸到木樓上来。春色扎根泥土却一直向上舒展,爬上木楼,来到每一间屋子。屋子里没有主人,小木楼是专为远道而来的人准备的。

那些屋子,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陶梦源,飞梦阁,逸梦轩,鸿梦宅,清梦屋,圆梦庭……每个屋子都有梦。极易做梦,半生居陋室而做美梦无数,梦中美景无数、美人无数。本为寻常之人,偶做白日梦以自我勉励。而这些似梦似幻的屋名,留给寻梦而来的人吧。这里的民宿好在融合自然和世俗生活,有田园有庄稼有菜蔬有桃有梨有雾有云有我。你春天来,你的房间住满细雨花枝;你夏天来,你的房间溢满清风鸟语;秋天你来,霜枫松涛此起彼伏;冬天你来,应是万籁息声,适合听听自己。春夏秋冬,此间都是一派自然天真,想来应是别具风情。上楼下楼,进门出门,仿佛追逐,又仿佛失去。索性在圆几旁的木椅上且坐坐。远山在远处分布,雾已退去,雨也消散,山风晃动,花叶葱茏,一切熙攘隐去,只觉满眼是春,春风浩荡,春意盎然。一时神思凝滞,竟无需一字。

离开时,回头再看一眼路口木门上方的匾额:山塆梦谷。

弄清了这个名字的来由,起先,几乎与世隔绝的高山之上有两个村落,一曰山背,一曰罗塆。山高路险,生存维艰,人们整体搬离后,两村合而为一各取一字,便有了这个新名。村庄和名字一同归还自然,归于绿水青山。筑路修葺遂有今日之山塆梦谷。

天下大山何其多,天下村落何其多,此地独以山塆为名,一山一塆,山山塆塆,无穷无尽。

有幸到得此山此塆,片刻闲云野鹤,足矣。至于梦,有无都随缘自然。

山塆,在陇之南,藏深山。先前属化马乡,山下有巨石名曰“化马神石”。后易其名为两河口镇。

两河交汇,一个山塆。

两河,白龙江一也,岷江一也。

站在天地和药草间

一夜雨声。早起骤晴,万物欣然。

雨是春雨,随风入夜,便是好雨,好雨知时;天亮便晴,也是难遇的好天色。

说是去看药。

陇南药材,特色独具。陇上江南,秦岭岷山交会,长江黄河缠绵,山水潜藏仙音灵气。千年药乡,草药之美之味之用远播天下。比如,西和半夏,远销韩国日本;哈达铺产的“岷归”享誉国内外;米仓“红芪”,品质独一无二遐迩闻名;康縣天麻以其品高质优占领市场;文县“纹党”畅销全国;礼县大黄名不虚传……半夏,党参,红芪,当归,大黄,它们从大山深处的泥土中走出,名字里带着独有的生命气息,有着各自的面目秉性。能生于荒山大野,也长于屋后房前,可以一枝独秀亦可葳蕤成林,救人于危难之间,养人于俗常烟火中。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草木。草木养育人也救人性命。那些药草藏身远山深谷,喜寒凉之气,寂静生长,纳天地精华,吸收日月天光,通晓自然之运化。时日积淀,遂成草药。根茎叶花果,各有其用。

今日所见之药,并非藏身深山老林、让医者艰难行走于沟壑茂林间、背药篓拿药锄寻寻觅觅的药。至唐代,有此一人,普救含灵之苦,为大医精诚者,他敢为天下先,主张野生药物变家种,他刻苦试验并取得成功。自此,藏身远山僻壤的那些稀有的药材,开始在大田间繁衍生长。天下药农参与草药的栽植和培育,促使越来越多的药参与了人世的救死扶伤。也让一些药得以繁衍流传。千年之后,我见到的药,更是登了大雅之堂,一些庄稼让位的田块沃土间,成片流转的规模化土地留给药材。那些不为人所熟知的草,在这一方山水之间济济一堂,天下药草归于一园,标示牌上注着它们各自的名字。它们的前世和今生,一天天的生长详情,都在一个叫二维码的系统里,要追根溯源,你只需扫一扫,它的故事它的品性都写在这里。

山山相依相连,无穷无尽如涛如浪,山道宽阔,车行如风。不大工夫,人就被藏匿在田块间的万千药草包裹环绕,层层山地,层层田块,却没有一株无用的荒草。虽是晚春,此处气温寒凉,尚有雪味,草药还在土层里深埋着,土地表皮绵软规整,颜色是被农家肥滋养成的黑褐色,肥沃二字有了具体的形貌。万千田块万千药材随山塆起伏盘绕,山前是药,山后是药,山上是药,山下是药,群山藏着药,群药在土层里列队布阵,养精蓄锐,每日吐纳运化练就一身奇妙的功力。有朝一日被写入一张妙方,尽显其用,

路似蛇形蜿蜒九曲,左缠右缠。路是人的羽翅,把人送往高处,万顷平畴是山的台阶,把山送往高处。山高人为峰,人到达山顶,山顶却又平阔敞亮,极目四望,远山浩渺层层退至极远,铅云欲坠遮蔽座座山头。至高的山在至远处,高不可及远不可及,有皑皑积雪标识它的来处它的性格。站在风里,只觉被群山环绕包裹,在那些面容相似的深山之中,我早已不辨东西南北,正当脑中混沌之际,有人口述手指——那是岷山。我随即回转身体,看着那千里之雪,看那些被雪山滋养的自然万物。我在原地做三百六十度旋转,试图把远山近水都收入手机镜头。面对长江流域,背对黄河流域,或者换一个方向,面对黄河流域,背对长江流域。如此反复,我在两种不同性格的水之间,看到一道道山塆里密集布列的村村寨寨,房屋鳞次栉比,每一道山梁下住满生生不息的人,住着吃五谷生百病的人。此刻,风从雪山之巅吹来,风从黄河那边吹来,风从长江那边吹来,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吹着我,吹着土层里沉睡和苏醒的药草,也一次一次吹向我身侧,天地之间站着的那个高大的人,那个让人们追随而来并驻足仰视的唐代人。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山大河默默无息,他站在万山丛中,站在药草之间,不言不语,面目肃然,额上沟壑深藏着苍生之痒之痛,眉间纹路呈现着世间之疾之患。身形如柱如高楼,目慈面阔,两耳垂肩,右手托着药臼,左手捧卷《千金方》,腰间悬着药葫芦。他的面前有烧香祭拜用的铜鼎陶炉之礼器,只是我非民间香客,无需点纸烧香。我便深鞠三躬,向这位这唐代人表达我的敬意。敬他“人命至重、有贵千斤”的人本理念;敬他医者仁心,行医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分高低贵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敬他医德至高,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不嫌脏累、不借机索财索物。我敬他,他在今天无愧屹立在天地间的医德,世间医者,尊为药王、真人者几人?人们在这一方山水间为他立碑造像,拜他祭他,岂是随意而为?

千年之前,他就为后世树立楷模,也为医者立下医德规范。他心目中的良医,是面对灾病如雄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是面对病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般的谨小慎微;面对疑难病症不拘泥于成规,遇事圆活机变;面对自己,则不贪财求名但求心中磊落坦荡。他隐居深山,数十年潜心研究。告诫世人,节制饮食,起居有律,心态平衡。儒释道共存的养生之理?何尝不是自然运化之理、生命养息之理、人世得失之理。懂得了世间损益之大道,也就掌握了养生之大道。

众星捧月般站在药草中,遥想不久,花开半夏,草木葱茏,那时的哈达铺,遍野药草蓬勃而生,覆盖山山塆塆,满眼枝枝蔓蔓,摇曳生香。在这不为人知的远山,一个叫孙思邈的人,手执《千金方》,藏身药草中间,年逾百岁而鹤发童颜。

玉岗之水

一渠清溪,规整澄莹,在朗日和风里叮叮嘤嘤。

逆水而行,若看到源头则好,看不到,也能知道些上游的秉性。

溪中水草,规模庞大,完全占领水的地盘。除此,天上的白云也在水中,柳枝也在水中,人影也在水中,一同浮动,恍惚水深万里。水至阔处,容得下天地,容得下万物。

水与岸都浅浅的,岸边有浣衣妇,着艳丽衣衫,在旧石板上揉搓捶打,笑声漾成一片。

人影在水中晃动,笑声也在晃动。水车上生满旧苔,水急时轴轮走的快一点儿,水缓时走的慢一些,像有人拨着,快慢随意。流水也有了起伏,窄窄的水槽,装满琴弦,伸手掬水,冰凉入骨。我借流水拂弦,为谁弹奏一曲《东风破》。

春水涨了,淹没旧痕,像掩盖了去年的忧伤。

缘溪行,桃林傍水而生,桃花灼灼,花瓣在风里舞蹈,或在水中行舟,还有一些盖住石板路的水岸,随风而去。

水边有老人,不善言语,精神悠然,问年岁几何,答曰:八十有六。再问再答,村中人百岁之上者,比比皆是。

水边有孩童,眼目明净,挤在一块石头上,俯身弄水,问有鱼否,嬉笑答曰:有小龟。再问再答,方知村名“玉岗”。已经走远,他们大喊补充,玉石的玉,山岗的岗。

一时惊喜,玉岗之下,深藏着怎样的水?那水应是冰肌应是雪颜,必定有着岩骨有着玉容。

绕行至村后,山势渐高。似乎山前无路,有古色古香院落,飞檐青瓦石砌砖雕,清雅脱俗。有现代化工厂建筑,工业文明的流水线上起承转合,蓝色妖姬一般的瓶身色调,曼妙身形,装着的是一种叫“锶畅”的水。

继续溯本求源,锶畅山泉水的水源地是擂鼓山。此山与绵延的巴颜喀拉山的岷山山脉相连接。“巴颜喀拉”是蒙语,指“富饶青色的山”。擂鼓山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山岭重叠,幽谷纵横,飞瀑流泉,古木参天的山谷深处,高山草甸密密分布,终年不化的雪山环绕。

此水有高原雪山的质地,绵延深藏在大地内部。一九三五年,八十余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负伤后途经哈达铺,在此休养。清洗伤口用的是这水,煎药煮粥用的是这水,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的哈达铺镇,有村名为玉岗,有水名为锶畅。

上善若水,喜欢水的品性,崇尚水的胸怀。遇水即喜即欢悦,何况今日大幸,所遇之水有山岩之质地,有美玉之魂灵。

怕寒凉,极少喝瓶装水,不喜一切饮料。那日拧开蓝色瓶盖,喝几口锶畅山泉水,细品一条有来历的水的特有品质。

锶,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有利于心血管健康,有助于疼痛治疗。

那日,在玉岗,喝下半瓶冰肌玉骨的水,希冀自己,心,更好一些,体内的疼痛,更少一些。

吕敏讷: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自然资源作家研修班学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散文作品见于《飞天》《时代文学》《延安文学》《雪莲》《东渡》《延河》《鹿鸣》《岁月》《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等。散文作品获各类征文奖项,有作品被收入各类文集。

猜你喜欢
药草
药草与算盘
桐雨的诗(组诗)
父亲的“百草园”
德国人餐桌上少不了药草
德国人餐桌上少不了药草
Gu Qingsheng,the guardian of Shennongjia
药草恒山和北岳恒山
药草芬芳穿经年
外婆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