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独幕剧带来的启示

2021-09-03 17:24朱羽玲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7期
关键词:牛犊青草儿歌

朱羽玲

在监利市袁燕燕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第九次线下帮扶活动中,乡镇幼儿园选择了语言领域的诗歌《花牛白羊抢青草》,要求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帮助乡镇教师理解集体教学活动的設计与组织。工作室成员通过分析教材,发现这首诗歌里面角色较少,情节简单,有争抢冲突,符合独幕剧的特点。因此,教师以角色引导情节发展,将儿歌变成独幕剧,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活动中。

一块草坪触发的角色代入。活动一开始,教师在活动场地中间铺上一大块草坪,孩子们选择动物胸饰进入场地后,看到真实的戏剧化场景,马上代入角色,在草地上自由地翻滚、嬉戏。这时教师以农场主的身份,与孩子们互动交流,询问他们扮演的角色,并让他们用最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有的孩子昂首挺胸举起胸饰介绍自己,有的孩子学着牛羊在草地上爬来爬去,还有的孩子一边用双手当作牛羊的犄角,一边用语言来介绍自己。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戏剧化场景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心情愉悦,真正将自己代入角色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主动性。

一把青草引发的冲突。随后,教师在草地上悄悄扔了一把青草,其他教师扮演的“花牛犊”和“白羊羔”争抢起来,都拉住青草不松手,冲突产生了。教师适时介入,“发生什么事情啦?”孩子们讲述发生在“花牛犊”和“白羊羔”之间的争抢。“为什么要抢草吃?”孩子们纷纷讲述角色的需要。“争抢对不对呢?怎么解决呢?”孩子们一致认为争抢是不对的,教师和孩子们随即开始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分着吃,有的孩子建议轮流吃,有的孩子要求换一块更好的草地。问题解决以后,孩子们提议让“花牛犊”和“白羊羔”和好。和好后,孩子们跳起了舞蹈。在这次冲突中,幼儿不断地参与讨论,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获得提升。

一张图谱梳理的儿歌表演。最后,教师出示一张图谱,帮助幼儿回忆事件的经过,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每一列图谱,教师将图谱和儿歌中的语句一一对应,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比如,看到图谱上一头花牛嘴边有“哞哞”的发声符号,孩子们就会表述为“花牛犊,哞哞叫”,双手放在头上做犄角代表花牛犊,然后将手放在嘴边做出小喇叭的形状,代表叫的样子。“上山坡,抢青草”这一句,孩子们会用爬坡和抢夺的动作来展现,把儿歌的情景表现得生动流畅。

一次孩子要求的独幕剧表演。有个孩子兴奋地说:“我们今天好像在演戏呀!”教师马上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提议说:“那我们就将儿歌表演成戏剧吧!”孩子们重新自选了角色,一名幼儿主动要求担任“农场主”,其他幼儿分成两队分别扮演“花牛犊”和“白羊羔”。幼儿对每一个角色的动作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孩子们觉得牛和羊不会用腿抢,所以将动作设计为头碰头,“犄角”顶着“犄角”,互不相让。孩子们在独幕剧的表演中,不仅呈现了动作,还根据生活经验丰富了“小动物”的表现,经历了“角色代入—理解内化—形象表现”的过程。与单纯的复述儿歌相比,独幕剧将语言扩展为行动,展现了孩子们对儿歌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增进了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本次活动中,教师抓住儿歌的特点,从生活化的场景切入,通过角色扮演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图谱的梳理和提升,最后促成幼儿的戏剧化表演。这次独幕剧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更丰富了幼儿的肢体表达语言,挖掘了幼儿表现自我的欲望和能力,促进了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牛犊青草儿歌
奶牛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谁偷吃了青草派
“初生牛犊”
牛犊量少 价格上涨
睡觉儿歌
那边的青草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