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四结合”探赜

2021-09-03 23:27潘瑜
成才之路 2021年26期
关键词:四结合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潘瑜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校应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元素,注重校内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爱国情与报国行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久久为功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有效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四结合”;思想政治水平;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34-02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整体形成的宝贵的精神力量,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然而,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暴露出利用状况不佳,导致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有效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对于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地方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需把握好“四结合”。

一、校内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1.守好思政课主阵地

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强队伍:按照思政教师“六要”标准,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思政教师钻研地方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讲好思政课。精课程: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引入地方红色资源案例和典型事迹,引导学生把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务实的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优改革: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坚持“八个相统一”,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立足課堂教学主渠道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结合高校公共课、专业课的不同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地方红色资源与学科专业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发爱国主义类选修课,聘请当地老一辈革命家深入课堂,讲述爱国故事,传递爱国情感。同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课堂新阵地,鼓励教师开发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在线课程、微视频、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

3.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首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党团活动、主题班会及其他学生活动中,将地方红色资源引入日常教育。其次,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爱国宣讲、主题演讲、红色话剧、微视频拍摄、文创比赛等。再次,把握好重大时间节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最后,借助校友会等力量做好爱校教育,强化爱校情怀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爱校情怀。

4.用好地方红色资源

统筹协调当地红色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利用好物质文化资源的同时,力图探求其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湖南省益阳地区为例,地方高校可拓宽班团活动途径,鼓励学生瞻仰曾士峨烈士纪念碑,走进周立波故居、何凤山纪念馆、中共金家堤党支部陈列馆、丰堆仑革命旧址、桃江马迹塘战史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2019年暑期组织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革命遗址、革命先辈故里和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实地走访,让学生踏着先辈的光辉足迹,重温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二、爱国情与报国行相结合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自身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也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之看清事物的本质,明确前进方向,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做出贡献。地方红色资源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精神,在实践方面补充了教材体系的不足。高校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因时因势、紧密结合各地抗疫情况开展伴随真切情感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2.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修缮、维护好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迹等场所,不断丰富史料。高校要组织各社团和学生开展参观学习、瞻仰缅怀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搬到现场,用丰富的史实、动人的故事打动学生。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看老照片、摸老物件、听感人事等方式重温历史,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模范引领作用,邀请陈列馆工作人员等讲述革命故事。

3.练就报效祖国的本领

青年大学生应提升道德修养,丰富学识,积极参与实践,练就报效祖国的本领。一方面,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和公共基础课等必修课程,不断提高自身涵养,还要学好专业技能,把专业学习、个人成长与报效祖国相结合,掌握报国本领。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锤炼自我、增长才干。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1.争做忠诚的爱国者

中华儿女经过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对自己祖国的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即爱国主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国的光荣传统,有离家游子怀恋故土、寄情祖国的爱国深情,有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报国为民的风范,有献身就义的民族英雄。爱国需要培育爱国情感,增强理性认识,付出实际行动。地方红色资源传递着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卫国家安全等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图谋。其次,要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增强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道路认同感。要学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最后,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形成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依法服兵役,保守国家秘密。

猜你喜欢
四结合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员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语文“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