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1-09-04 05:24孙茂盛辉朝茂龙元丽贾呈鑫卓刘小红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竹种竹类亚热带

孙茂盛 辉朝茂 徐 田 龙元丽 贾呈鑫卓 刘小红

(1 西南林业大学 昆明 650224;2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昆明 650000)

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及环境条件孕育出种类繁多的竹类植物,在全球17 个古老的竹属中,云南分布有14 个,世界首例竹子化石在云南龙陵县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被称为“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竹类种质资源也是中国竹亚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有32 属300 余种,约占中国的一半。除了属、种数多外,云南的天然竹林面积达100 多万hm2,是中国竹类植物天然林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云南竹类种质资源特点突出,主要是原始属、种高度集中,生态类型齐全,全省分布广泛,并且有乔木型、灌木型、攀援状、藤本状甚至附生型等多种生活型的种类。云南竹类植物资源虽然丰富,但已有53 种竹种分布面积在2 000 hm2以下,竹种生存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对这些竹种的保护迫在眉睫。

1 云南竹林类型

在中国森林植被分类系统中,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温性竹林和寒温性竹林3 个植被亚型,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群系。竹林各种类型在云南均有分布[1-3]。

1.1 暖温性竹林

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含昆明、曲靖、楚雄、玉溪及昭通等地。滇中多盆地,集中了云南省近一半的山间平地;最低海拔940 m,最高海拔4 223 m,平均海拔1 700~1 900 m;年平均降雨量1 000 mm 左右,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干湿季分明。土壤以红壤为主。植被类型多样,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竹类植物主要是暖温性中型竹,多为人工栽培,丛生竹类有棉竹(Bambusa intermedia)、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椅子竹(Dendrocalamus bambusoides)、大叶慈(Dendrocalamus farinosus)、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 等;散生竹类有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等,也有混生型的云南实心竹(Fargesia yunnanensis)、滑竹(Yushania polytricha)、粉竹(Yushania falcatiaurita)等寒温性的中小型高山竹类。本区竹林种植主要是“四旁”种植,比较分散。昭通地区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具有中国长江流域亚热带季风区特色,气候冬寒夏暖,干湿季不明显,森林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混交林落叶。本区气候温和,冬、春季不旱,适宜散生竹类生长,是云南散生竹分布集中的地区。主要散生竹有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桂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永善方竹(Chimonobambusa tuberculata)、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云南方竹(Chimonobambusayunnanensis)等,丛生竹有硬头黄(Bambusa rigida)、车筒竹(Bambusa sinopinosa)、永善悬竹(Ampelocalamus yongshanensis)、料慈竹(Bambusa distegia),以及混生型的多种箭竹(FargesiaFranchet)、玉山竹(YushaniaKeng f.)等。

1.2 热性竹林

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及滇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含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临沧、文山、红河等地的大部分地区,该地区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低纬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有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4 个不同的气候类型。天然竹林种类主要为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林、针麻竹(Cephalostachyum scandens)林、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林、野 龙 竹(Dendrocalamussemiscandens)林、铁竹(Ferrocalamus strictus)林、中华大节竹(Indosasa sinica)林、梨藤竹(Melocalamus compactiflorus)林、沙罗单竹(Schizostachyum funghomii) 林。

1) 西双版纳海、普洱、临沧东部地区。在海拔1 000 m 以下的山地沟谷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300 m 以上分布着山地雨林,中间则分布着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地区具有低纬、高温、多雨、湿润、静风的特点,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热带雨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夏季降雨,年降雨量1 196~2 492 mm。该区竹种以牡竹属 (DendrocalamusNees) 大型丛生竹为主,并富有藤本状竹类;区内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大型丛生竹黄竹林,也有大面积的天然香糯竹林。群众栽培最广的为牡竹属的龙竹(D.giganteus)、小叶龙竹(D.barbatus)、巨龙竹(D.sinicus)、版纳甜龙竹(D.hamitonii),以及巨竹属(GigantochloaKurz ex Munro) 和刺竹属(RacemobambosHultum) 的一些种类。

2) 保山、德宏、临沧西部地区。该区属滇西南低热河谷区,立体气候显著;整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高点在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 780.9 m,最低点在盈江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 m。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该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征,干湿分明,年降雨量900~2 100 mm。该区人工栽培竹种主要以大型丛生竹为主,如龙竹、缅甸龙竹(Dendrocalamus birmanicus)、空竹(Cephalostachyum fuchsianum)、大薄竹(Bambusa pallida)、缅甸竹(Bambusa burmanica)、油勒竹(Bambusa lapidea)等;天然竹林则以中小型竹为主,如野龙竹、云南方竹、缅甸方竹(Chimonobambusa armata)、流苏香竹(Chimonocalamus fimbriatus)、针麻竹等。

3) 文山、红河地区。该地区北部属于喀斯特(岩溶) 地貌,南部属中山峡谷地貌,最低海拔76.4 m,最高海拔3 070 m。因地形复杂,气候分异较大,河谷低海拔地带为热带气候,山地多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通常为1 000~2 000 mm。该区在植物区系成分上与越南、老挝、泰国关系较为密切,也是中国竹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本区南部竹类植物成分复杂,有东南亚热带大型丛生竹,也有大中型散生竹,在山峰地带还有不少玉山竹属 (YushaniaKeng f.)和箭竹属(FargesiaFranchet) 等小型寒温性竹类。区内大面积分布的有沙罗单竹林和中华大节竹林,其他大型竹有锡金龙竹(Dendrocalamus sikkimensis)、云南龙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金平龙竹(Dendrocalamus peculiaris)、建水龙竹(Dendrocalamus jianshuiensis)、粗穗龙竹(Dendrocalamus pachystachyus)、香竹(Chimonocalamus delicatus)、灰香竹(Chimonocalamus pallens)、紫花酸竹(毛花酸竹) (Acidosasa purpurea)、铁竹、屏边思劳竹(Schizostachyum pingbianensis)、大叶方竹(Chimonobambusa grandifolia)等。

1.3 寒温性竹林

分布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独龙江流域,包括丽江、迪庆、怒江、大理州北部等地。滇西北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4 条亚洲著名大江的上游地区,位于地理气候差异十分显著的东亚季风区、青藏高原区、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季风区等3 大区域的结合部;特殊的地质地貌、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与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纵向岭谷地形及山高谷深的地势,形成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境内年降水量差异较大,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268 mm到高黎贡山的3 600 mm;地势落差大,海拔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 740 m,海拔最低处为云龙县怒江边730 m,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鲜明。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与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该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性,竹类植物种类在该地区也是最为丰富的。有分布于高山地带树线以上和云杉、冷杉、苔藓林下大面积的箭竹属、玉山竹属等的小型竹林,主要组成竹种有云龙箭竹 (Fargesia papyrifera)、带鞘箭竹(Fargesia contracta)、尖削箭竹 (Fargesia acuticontracta)、短鞘箭竹(Fargesia orbiculata)、德钦箭竹(Fargesia sylvestris)、玉龙山箭竹(Fargesia yulongshanensis)、光亮玉山竹(Yushania levigata)等;在河谷地带还有少量热性大型丛生竹,如车筒竹、巴氏龙竹(Dendrocalamus parishii)、福贡龙竹 (Dendrocalamus fugongensis)、西藏龙竹(Dendrocalamus tibeticus) 等;四旁栽培竹有苦竹、美竹和慈竹等。

2 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2.1 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及分布

云南现有28 个竹属、53 个竹种分布面积在2 000 hm2以下(表1)。其中,保存面积在1 hm2以下的有4 种,保存面积在1~10 hm2的有5 种,保存面积在21~50 hm2的有3 种,保存面积在51~100 hm2的有10 种,保存面积在101~200 hm2的有12 种,保存面积在201~500 hm2的有1 种,保存面积在501~1 000 hm2的有13 种,保存面积在1 001~2 000 hm2的有5 种。在53 种竹种中云南特有种有30 种,占57%以上,这些珍稀濒危竹种有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有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它们的存在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6]。如铁竹属(Ferrocalamus) 的铁竹、裂箨铁竹(F.rimosivaginus),为中型散生竹类,秆实心,节间长达1.6 m,秆极坚硬,是制作弩、竹筷和毛线编织针棒的上乘材料。根据调查,目前铁竹的保存面积仅有约100 hm2,造成其种群数量极小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因此及时保护竹类极小种群有助于延缓物种灭绝,保存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表1 云南主要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种类Tab.1 Main rare and endangered bamboo species in Yunnan province

2.2 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保护现状

云南竹类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开展较早,“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百竹园”建立于20 世纪50 年代,经历了60 多年的环境改变和气候变化,如今引种保存有热带竹种160 余种。1991 年西南林业大学建立的珍稀竹种保存园现保存云南竹种100 余种。2005 年陇川林场建立的竹种园收集保存了20 属100 余种热带竹种。1999 年建成的“昆明世界园艺博园”的“竹园”当时栽植有竹子255 种,如今仅剩余50 余种温凉性竹种。2013年开始建设的宁洱“东南亚竹藤博览园”至今已引种竹种500 余种,其中云南本土天然珍稀竹类植物近150 余种,包括筇竹属(QiongzhueaHsueh et Yi)、香竹属(ChimonocalamusHsueh et Yi)、铁竹属、空竹属(CephalostachyumMunro)、梨藤竹属(MelocalamusBenth)、方竹属(ChimonobambusaMakino)、镰序竹属(DrepanostachyumKeng f.)、悬竹属(AmpelocalamusS.L.Chen)、牡竹属、巨竹属等属的竹种,是目前云南境内竹类植物保存类型和种类数量最多、成活率最高的竹种园。

中国一直十分重视濒危物种的保护,1984 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中涉及濒危植物121 种、稀有植物110 种、渐危物种157种,竹类植物只有筇竹与短橞竹列入其中。1999年公布的第1 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有253 种植物被列为1、2 级保护级别,竹类植物只有酸竹被列入其中,为国家2 级保护植物。之后再无竹类植物进入国家保护名录之列。

云南于2004 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2005 年启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并陆续出台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 》 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 (2010—2015) 》,使极小种群植物濒危趋势得以缓解,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成为云南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重点和亮点[7]。2021 年《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2021版) 》 共收录101 种野生植物,其中涉及竹子2种(铁竹、独龙江空竹Cephalostachyum mannii)。

3 对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保护的建议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竹资源过度利用、其他经济林木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导致云南很多珍稀特有竹类植物物种日趋濒危。这些珍稀特有濒危竹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有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云南大多数珍稀特有濒危竹种位于保护区覆盖的范围外[8-9]。目前极小种群的相关评价体系尚未成熟,利用“种群规模低于最小存活种群(MVP) ”的指标值应根据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预设的保护目标(存活概率和时间) 来确定[10-12],要充分考虑物种特性。竹子与其他植物有着非常不同的特征,竹林可以称作一棵或多棵“竹树”,竹秆是“竹树”的分枝,“竹树”主茎在地下,一片散生竹林尽管地上分散着许多竹秆,但是地下互相连接于同一或少数“竹树”的主茎,“竹树”一旦死亡,整片竹林将不复存在,如果和其他物种一样仅仅使用物种数量、分布面积的定量标准,就会过低地评价这些特有、珍稀与濒危的竹种[13]。

因此,云南分布面积在2 000 hm2以下的竹类植物,应纳入极小种群植物之列,在全面调查分析云南省境内竹类植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潜在分布区的基础上,研究濒危目标竹类植物的特点和所处生境条件,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保存和扩繁云南竹类极小天然种群,缓解濒危态势。同时,应探索极小种群野生竹类植物保护园建设管理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形成从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到试验示范全链条式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程科技支撑体系,最终为极小种群野生竹类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尽快建立和完善野生植物保护体系提供有效的参考。

猜你喜欢
竹种竹类亚热带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年征稿简则
2种主要蚜虫在园林植物上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神秘的北纬30”解密
户撒刀
亚热带黄心树树木蒸腾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竹材在现代家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