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汤剂对化湿止咳汤质量标准的研究

2021-09-05 08:27辛加敏阮婧华范东生苏松柏万明香查鑫史耀辉夏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指纹图谱质量标准

辛加敏 阮婧华 范东生 苏松柏 万明香 查鑫 史耀辉 夏青

【摘 要】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质量理念,建立化湿止咳汤剂的质量标准,为今后化湿止咳汤煎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制备15批化湿止咳汤,计算出膏率、pH、定性鉴别白术、炙甘草,定量检测甘草苷含量,采用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化湿止咳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三批化湿止咳汤中甘草苷平均含量为0.049 mg/mL,出膏率:15.98%~24.12%;pH为:5.30~5.91,指纹图谱特征峰相识度大于0.9。结论:该研究对化湿止咳汤多批次药材进行研究,质量稳定,可作为化湿止咳汤剂质量标准,为煎煮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质量标准;甘草苷;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5-0018-05

Abstract:based on the quality concept of standard decoction,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chemical huashizhiketang, to provide reliabl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oction making in the future. Methods 15 batches of huashizhiketang were prepared, the extraction rate?and pH were calculated, the baizhu and gancao were qualitatively identified, the content of liquiritin was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and the quality of huashizhiketang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fingerprint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licorice was 0.049mg/ml. the extraction rate: 15.98%~24.12%;pH:5.30 ~ 5.91,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acquaintance degree of fingerprint was greater 0.9.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several batches of huashizhiketng were studied and the quality was stable, which could be used as the quality standard for the deco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coction.

Keywords:Quality Standard; Liquiritin; Fingerprint

隨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从原有的汤剂、膏、丹、丸、散等剂型到现有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1],汤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疾病预防、治疗、诊断,都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汤剂由于廉价、易得、煎煮方便等优点,是患者常选的剂型之一。

但是,汤剂在大量使用时,特别是常用处方,缺乏质量控制标准,易造成疗效降低等情况[2]。因此,对使用量大的处方设定一定的参数如出膏率、pH、含量测定等进行评价的研究,对汤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化湿止咳汤源于玉屏风散和藿香正气散两个古方加减而成,主要由广藿香、山药、白术、法半夏、炙甘草、炒紫苏子六味中药组成[3],该方煎煮后散发清香之味,治疗湿证效果较佳,患者服用顺应性好,受广大患者欢迎。在保证安全性及疗效的前提下,将其研究成为医疗机构制剂,不仅给患者使用带来方便,还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目前,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控制主要采用薄层鉴别、单一指标成分定量等,该类方法缺乏中医药整体性的特点。“标准汤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临床汤剂煎煮方法,采用适当方法制得,可作为制剂与临床汤剂标准参照物[4]。因此,为建立化湿止咳汤的特征性质量标准,本研究遵循原始汤剂特点,参照标准汤剂研究方法,通过对汤剂的pH、出膏率、指标成分定性定量、指纹图谱研究,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保证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使煎煮后的汤剂更加合理、规范、科学、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 e2695型高效液相(美国waters公司);MS105DU十万分之一的电子分析天平(美国METTLER TOLEDO);Milli-Q纯水机(法国默克),电热套(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超声机(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pH测定仪(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药与材料 甘草苷(批号:111610-201908)购买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广藿香和炒紫苏子(贵阳同仁堂);山药、白术、法半夏(四川千方药业);炙甘草(四川博仁药业),经我院陈秀敏主任药师鉴定均为正品,研究样品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山药;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 L.的干燥根炮制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的炮制品;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laal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1.3 化湿止咳汤剂的制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按化湿止咳汤处方分别称取各味药材共15批,第一次加水180 mL,浸泡30 min,煎煮20 min;第二次加水140 mL,煎煮20 min,合并煎液,即得。

2 方法与结果

2.1 出膏率及pH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15批化湿止咳汤20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于105 ℃干燥3 h,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得出15批化湿止咳汤出膏率在15.98%~24.12%之间;再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均匀的汤剂40~50 mL,用pH计测定pH值,15批化湿止咳汤pH值5.30~5.91之间。

2.2 TLC法对白术、甘草的鉴别

2.2.1 白术的鉴别 取本品40 mL,用乙酸乙酯振摇淬取3次,每次25 mL,合并淬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白术对照药材2 g,加甲醇20 mL,加热回流1 h,放冷,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按照“化湿止咳汤制备工艺”制备缺白术的“阴性对照溶液”,按照“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即得。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缺白术阴性溶液各10 μL、对照药材溶液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如图A所示。

2.2.2 炙甘草的鉴别 取炙甘草对照药材2 g,加甲醇20 mL,加热回流1 h,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為对照药材溶液;按照“化湿止咳汤制备工艺”制备缺炙甘草的“阴性对照溶液”,按照“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白术鉴别项下供试品10 μL、对照药材溶液及缺炙甘草阴性溶液各3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下(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如图B所示。

2.3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建立

2.3.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定甘草苷对照品0.0055 g,置5 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溶液制成每1 mL含甘草苷1.1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2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量取样品溶液6 mL,蒸干,残渣置5 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超声处理10 min,定容至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3.3 色谱条件 色谱柱:CAPCELL PAK C18 MGⅢ(4.6 mml.D×250 mm,5 μm)流动相:1%甲酸(A)-乙腈(B);梯度进行洗脱:0~10 min,10%~35%(B);10~20 min,35%~45%(B);20~28 min,45%~37%(B);28~35 min,45%~37%(B);35~40 min,37%~5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9 nm;柱温:25 ℃;进样量:1 μL。

2.3.4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量取“2.3.1”项下甘草苷对照品溶液0.05、0.1、0.2、0.4、0.6、1 mL分别置于5 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照“2.3.3”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甘草苷含量,以甘草苷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709430X-1986.4,r=0.999,表明化湿止咳汤在0.022~0.132 mg/mL内线性良好。

2.3.5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化湿止咳汤供试品溶液(20200401),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并计算甘草苷峰面积RSD=1.46%(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20200401),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试验6次,甘草苷平均含量:0.053 mg/mL,RSD= 2.03%,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良好。

2.3.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供试品溶液(20200401),于制备后的0、4、8、10、12、24 h,按“2.3.3” 项下色谱条件进行试验,测定甘草苷峰面积,结果色谱峰RSD为1.9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化湿止咳汤(0.045 mg/mL)9份(批号: 20200401),分成3组,每组3 mL,以供试品溶液中甘草苷含量的80%、100%、120%为梯度,加入对照品溶液适量,照“2.3.2”项下同法制备,再按“2.3.3”项下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见表1。

3 化湿止咳汤含量测定

取3批制备样品(20200401、20200402、20200403),按照“2.3.2”项下同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3.3”项下依法测定甘草苷含量,结果见表2,图谱如图2a所示。

4 阴性溶液的制备

按照“1.3”项下制备缺甘草化湿止咳汤汤剂,再按照“2.3.2”项下同法制备及“2.3.3”项下依法测定,缺甘草苷如图2b所示,甘草苷对照品图谱如图2c所示。

5 指纹图谱的建立

按照“2.3.2”项下同法制备供试品,再按“2.3.3”项下色谱条件,依次进样测定化湿止咳汤剂样品溶液 (S1~S15), 记录色谱图。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识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本),对15批次化湿止咳汤剂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图3为化湿止咳汤生成的图谱。根据软件匹配确定21个共有峰,15批次化湿止咳汤剂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的相识度均大于0.91,以保留时间为指标,与对照品色谱图相比,可得出9A峰为甘草苷,如图3所示。

6 讨论

中药汤剂是最古老、最基本的剂型,受广大患者好评。但是,中药汤剂受多种因素如药材基源、产地、煎煮等影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发挥[5]。因此,为了保证汤剂有效性、安全性,建立汤剂质量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药质量研究中,基准物质作为标准参照的研究在中药中较为成熟。1986年日本厚生对中药口服制剂提出了基准物质概念,要求制定标准汤剂的化学基准和生物基準,用来与汤剂相比,从而保证质量[6]。2016年8月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标准汤剂的概念,还对标准汤剂进一步说明[7-8]。基于此,本研究对15批中药制备的化湿止咳汤进行质量研究,以出膏率、pH、含量测定为指标,还采用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化湿止咳汤主要由广藿香、山药、白术、法半夏、炙甘草、炒紫苏子组成,本研究利用传统煎煮法得出15批中药制备的化湿止咳汤出膏率为:15.98%~24.12%之间,平均出膏率为20.11%,15批化湿止咳汤最低出膏率与最高出膏率之间相差8.14%,对三批化湿止咳汤中甘草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为0.049、0.051、0.049 mg/mL,这表明出膏率、pH值、含量测定各结果之间相差不大,较为平稳,可作为化湿止咳汤的质量控制标准。

此外,还对15批化湿止咳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从图谱中可得出,共确定2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确定9A峰为甘草苷且重现好。因此,运用标准汤剂理念对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不仅提高汤剂内在质量,而且对经典名方、协定处方制备提供理论支撑,也突出了中药多方位、整体控制理念,为该制剂作为医疗机构制剂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殷佳,潘晔,蔡雪朦,等.中药传统汤剂、浸膏剂和配方颗粒剂的比较[J].中草药,2017,48(18):3871-3875.

[2]陈士林,刘昌孝,张铁军,等.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和传统用法的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传承发展研究思路与建议[J].中草药,2019,50(19):4519-4528.

[3]史鸣飞,王传池,胡镜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预防方用药规律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2)1-4.

[4]刘青,申洁,肖苏萍,等.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及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提升白术药材质量标准[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8):1062-1067.

[5]艾东方.影响中药汤剂质量的几个因素[J].基层中药杂志,1999,(1):45-46.

[6]代云桃,靳如娜,吴治丽,等.基于标准汤剂(物质基准)的经典名方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2):164-174.

[7]陈士林,刘昌孝,张铁军,等.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和传统用法的中药饮片标准汤剂传承发展研究思路与建议[J].中草药,2019,50(19):4519-4528.

[8]刘安.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概述[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7):1.

(收稿日期:2020-12-24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指纹图谱质量标准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三叶青叶指纹图谱研究及8种酚类成分含量测定
三叶青叶指纹图谱研究及8种酚类成分含量测定
栽培黄芩与其对照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及近红外图谱比较研究
中药谱效学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概况
基于高分离度和高色谱峰纯度的红参UPLC指纹图谱研究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