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

2021-09-05 23:56五月
阅读(中年级) 2021年8期
关键词:抗金妻儿参军

五月

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岳飞传》

原为“尽忠报国”,后来演变为“精忠报国”。形容竭尽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牺牲一切的无私行为和伟大气节。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是对他征战沙场,为国尽忠的一生最好的诠释。

岳飞少年时沉默寡言,爱读史书和兵法。他天生神力,武学天赋极高,先后拜周同、陈广为师,学习骑射和刀枪,进步神速。二十岁时,岳飞的武艺就冠绝一方。后来他曾两度参军,都立下过不俗的军功,但因父亲病故,家中老母亲和妻儿无人照顾,不得不退伍返乡。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攻破太原的金军再度南下,围困开封(北宋首都,又称汴梁)。康王赵构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解首都之围。回乡的岳飞目睹金人入侵后烧杀劫掠,百姓生灵涂炭的惨状,心中愤恨难平,想要再度参军报国。但他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无依无靠,在乱世中难以生存,所以犹豫再三,难以抉择。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鼓励岳飞报效国家,抵御外敌。为了帮儿子下定决心,也为了告诫他时刻不忘为国尽忠,姚氏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四个大字:“尽忠报国。”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岳飞终于下定决心,忍痛告别亲人,投身于抗金前线。

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岳飞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抗金大业。他的“岳家军”威名赫赫,让金人闻风丧胆。尽管收复失地的事业因为昏君和奸臣的阻挠而功亏一篑,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

先有国,后有家。只有国家安定强盛,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岳飞把国家的安危放在首位,一生都致力于抗击外敌,收复旧土。这样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值得我們学习。

猜你喜欢
抗金妻儿参军
岳飞大破金兀术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分别一年后,难民营再相聚
孙建平
英将领批年轻人不愿参军
岳母刺字
加拿大52岁男子抛弃妻儿 变身6岁小女孩
加拿大52岁男子抛弃妻儿 变身6岁女孩被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