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与4种杀虫剂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

2021-09-05 17:57兰亦全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蚕混用

兰亦全

摘要 毒死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磷类杀虫剂杀螨剂,也是防治桑树害虫的重要品种之一。在我国,毒死蜱与其他杀虫剂混用现象非常普遍。为明确毒死蜱与不同杀虫剂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毒死蜱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酰肼4种杀虫剂混用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溴氰菊酯、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虫酰肼不同配比混合物对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0.021~0.035、0.022~0.058、0.010~0.032、0.983~1.627 mg/L,与毒死蜱单剂(LC50值为1.934 mg/L)相比,混用对家蚕的毒性显著提高,其联合毒性属于剧毒或高毒;4种混合物对家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53.69~176.92、138.44~264.74、148.16~318.68、153.65~231.71,联合作用效果均表现为增效作用。鉴于毒死蜱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酰肼混用对家蚕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存在高危害风险,因此毒死蜱不适合在桑园使用。

关键词 毒死蜱;混用;家蚕;联合毒性

中图分类号:S884.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4–0180–03

家蚕(Bombyx mori)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昆虫,也是对杀虫剂高度敏感的非靶标昆虫[1-2]。桑叶是家蚕的唯一食料,目前对于桑树害虫的防治,仍以药剂防治为主[3-4]。但是,许多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较高,蚕农用药不合理或对桑叶采摘时间控制不当,往往易造成家蚕中毒事故发生,这已成为当前制约养蚕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5-7]。此外,桑园附近的农田用药,有时也会通过药液漂移间接污染桑叶,导致家蚕中毒[8]。因此,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也受到了普遍关注,相关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9-12]。

毒死蜱是一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广谱性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水稻、果树、棉花等作物防治害虫,也是桑园中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蜱螨目害虫害螨的重要农药品种之一[13]。有关毒死蜱对家蚕毒性评价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于毒死蜱与其他杀虫剂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研究较少[14-16]。笔者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毒死蜱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酰肼4种药剂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以期为桑园害虫防治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家蚕

家蚕品种为两广二号,由福建省蚕桑研究所提供。选择生长正常、大小一致的三龄起蚕供试。

1.2 供试药剂

40%毒死蜱乳油(济南绿霸农药有限公司);2.5%溴氰菊酯乳油(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河北伊诺生化有限公司);20%虫酰肼悬浮剂(天津艾格福农药科技有限公司);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云南绿戎生物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3 毒性测定

采用浸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毒性。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将供试药剂用清水稀释成5~7个系列等比浓度[17]。从桑树上采集健壮的子叶,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自然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将桑叶置于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浸渍10 s,晾干后置于养虫盒内,移入20头三龄起蚕。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清水浸渍桑叶为对照。处理后的试虫置于25℃恒温养虫室内,48 h后检查家蚕死亡情况,对照组死亡率小于10%的试验为有效试验。采用Finney机率分析法和DPS数据分析软件计算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值。药剂的毒性等级按LC50值的大小划分为4级:低毒(LC50>200 mg/L),中毒(20 mg/L

1.4 杀虫剂混用的联合毒性评价

将药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1、1∶2和1∶3的比例进行混配,按上述毒性测定方法测定对家蚕的毒性,采用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评价药剂的联合作用效果[18]。CTC>120为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CTC介于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

在5种供试药剂中,以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家蚕三龄起蚕的毒性最高(表1),其LC50值为0.024 mg/L;其次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0.028 mg/L和0.041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虫酰肼的毒性(LC50值为2.770 mg/L)最低,其毒性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相差115倍;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的毒性(LC50值为1.934 mg/L)介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酰肼之间;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家蚕的毒性为剧毒,毒死蜱和虫酰肼的毒性为高毒。

2.2 毒死蜱与溴氰菊酯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

毒死蜱与溴氰菊酯分别按有效成分1∶1、1∶2、1∶3混用对家蚕三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0.035、0.027、0.021 mg/L(表2)。与毒死蜱单剂相比,混用后的LC50值显著降低,对家蚕的毒性均为剧毒。毒死蜱与溴氰菊酯3个配比混用对家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57.72、153.69和176.92,表明其联合作用效果均为增效作用。

2.3 毒死蜱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

毒死蜱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按有效成分1∶1、1∶2、1∶3混用对家蚕三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0.058、0.028、0.022 mg/L(表3)。与毒死蜱单剂相比,混用后的LC50值顯著降低,对家蚕的毒性均为剧毒。毒死蜱与高效氯氟氰菊酯3个配比混用对家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38.44、216.29和264.74,说明其联合作用效果均为增效作用。

2.4 毒死蜱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

毒死蜱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别按有效成分1∶1、1∶2、1∶3混用对家蚕三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0.032、0.024、0.010 mg/L(表4)。与毒死蜱单剂相比,混用后的LC50值显著降低,对家蚕的毒性均为剧毒。毒死蜱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个配比混用对家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8.16、148.35和318.68,表明其联合作用效果均为增效作用。

2.5 毒死蜱与虫酰肼混用对家蚕的联合毒性

毒死蜱与虫酰肼分别按有效成分1∶1、1∶2、1∶3混用对家蚕三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0.983、1.179、1.627 mg/L(表5)。与毒死蜱和虫酰肼单剂相比,混用后的LC50值显著降低,对家蚕的毒性均为高毒。毒死蜱与虫酰肼3个配比混用对家蚕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31.71、205.61和153.65,说明其联合作用效果均为增效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杀虫剂合理混用具有增强药效、扩大防治对象、延缓害虫抗药性等作用。毒死蜱是我国有机磷高毒农药的重要替代品种之一,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用,可以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因此近年来发展毒死蜱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19-20]。在采用毒死蜱混剂防治桑园害虫时,不仅要考虑对害虫的防效,还要确保对家蚕安全。孙海燕等[20]研究表明,毒死蜱与氰氟虫腙混配对家蚕的共毒系数达160.33,毒性显著增强。赵学平等[21]报道,毒死蜱与氟虫腈按9∶1比例复配对家蚕的共毒系数为117.3,其联合作用效果为相加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分别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酰肼4种药剂按有效成分1∶1、1∶2和1∶3混用,对家蚕三龄起蚕的毒性较毒死蜱单剂有显著提高,其联合作用效果均表现为增效作用。毒死蜱属于有机磷类杀虫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破坏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钠离子通道,延迟钠离子通道的关闭,导致产生重复后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抗生素类杀虫剂,主要通过增强昆虫神经传导物质,刺激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造成细胞功能丧失并干扰神经行为,最终导致昆虫瘫痪死亡[22-23]。虫酰肼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可促使鳞翅目幼虫提前蜕皮,新表皮不能骨质化和暗化,并引起幼虫停止取食,表皮不能正常脱落而导致虫体失水、皱缩而死亡[23]。毒死蜱与4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用对家蚕的增毒作用,可能与药剂混用后对家蚕体内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增强和对作用靶标具有增效作用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毒死蜱与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酰肼混剂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剧毒或高毒,对家蚕存在高危害风险,桑园应尽量避免将它们混合使用防治害虫。桑园周边农田使用这些混剂时,也要注意施药方法和风力大小,防止药液漂移污染桑叶而造成家蚕中毒。

杀虫剂在田间使用后,会受到药剂田间实际用量、施药方法、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降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仅涉及毒死蜱与4种杀虫剂混用在室内条件下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不能完全反映药剂在田间实际使用下对家蚕的影响。此外,毒死蜱与其他杀虫剂混用后对家蚕的慢性毒性也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 周春涛,谢道燕,杨振国,等.12种杀虫剂用于桑树害虫防治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和安全间隔期[J].蚕业科学,2014,40(6): 1062-1071.

[2] 姬小雪,王菲菲,刘政军,等.8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原药和制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J].农药,2018,57(9):654-657.

[3] 杨继芬,谢道燕,廖鹏飞,等.农药在桑树上混合施用对家蚕原原种的安全性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245-252.

[4] 谢道燕,杨振国,柴建萍,等.8种常用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测定[J].农药,2018, 57(6):438-442.

[5] 张芬,杨一平,陈伟国,等.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试验[J].蚕桑通报,2019,50(2):8-10.

[6] 戴建忠,陈伟国,杨一平,等.1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评价[J].蚕业科学,2019,45(4):610-613.

[7] 杨一平,陈伟国,孙海燕,等.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家蚕的毒性[J].蚕桑通报,2020,51(4):15-18.

[8] 岳红.河南省家蚕农药中毒发生原因和特征及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19,40 (4):37-40.

[9] 王永强,闫浩浩,徐淑兵,等.13种生物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J].蚕业科学,2019,45(3):456-460.

[10] 曹奎荣,陈婕,陶献国,等.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 (7):64-66.

[11] 谢道燕,杨振国,柴建萍,等.乙唑螨腈的杀螨活性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J].农药,2019,58(12):918-921.

[12] 闫浩浩,仇月,杨帅,等.不同剂型氟啶虫酰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J].蚕业科学, 2020,46(5):650-654.

[13] 林小丽,单正军,韩志华,等.40%毒死蜱乳油在桑园使用后对家蚕的影响评估[J].农药学学报,2009,11(2):255-260.

[14] 柳新菊,俞瑞鲜,赵学平,等.不同家蚕品种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2):315-318.

[15] 张开.桑园使用40%毒死蜱乳油农药治虫对家蚕残毒性试验[J].四川蚕业, 2015(3):20-21.

[16] 唐健波,陈秋初,郭耀全,等.毒死蜱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东蚕业,2018,52 (3):8-1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T 31270.11—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8] 杨振国,谢道燕,达爱斯,等.苯丁锡与溴虫腈混合使用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毒力和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J].蚕业科学,2015,41(2):316-321.

[19] 姜云珍,刘韬,秦龙.毒死蜱国内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效果[J].杭州化工,2010,40(3):1-3,8.

[20] 孙海燕,陈伟国,戴建忠.氰虫·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试验[J].蚕桑茶叶通讯,2014(1):6-8.

[21] 赵学平,吴玉东,吴长兴,等.毒死蜱与氟虫腈复配对环境生物的影响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8):20-23.

[22] 陆长婴,沈国清,张燕,等.毒死蜱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联合增效作用机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2):153-156.

[23] 司樹鼎,王开运,张文成,等.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的毒性及作用机理[J].昆虫学报,2008,51(11):1157-1163.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家蚕混用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家蚕全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
农药混用原则、类别及注意事项
摇滚色调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及防治
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在家蚕幼虫蜕皮过程中的表达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胚种传染性与蚕桑质量的影响
与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