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2021-09-05 08:02贾永清
世纪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史党史改革开放

贾永清

摘 要: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即“四史”)的要求。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高校思政课担负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青年进行学习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结合思政课教学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习“四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来之不易”。

关键字:“四史”教育;高校;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3-028-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高校是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主陣地,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主渠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对“四史”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梳理,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有机融合,真正达到思政课与“四史”内容入脑入心的效果。

一、学习党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灵涂炭,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苦难是世界历史上所罕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为了改变被奴役、被欺凌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就焕然一新了。

然而,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和嘉兴南湖走来,一路筚路蓝缕,充满荆棘坎坷,多次险象环生。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下,如何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对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一个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十分重大的问题,又是一个在我们党内没有几人真正认识到的一个关键问题,这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明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是毛泽东同志最早认识到并经过长期的斗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站立起来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是建立在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历经艰辛探索和尝试的基础上、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基础上的,中国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誓死捍卫。

二、学习新中国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又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在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基础上开始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在成功地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打赢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目的,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迄今为止70余年和平环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任何强敌的民族自信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然而,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学习,我们只能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新中国的成立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大踏步赶上世界潮流、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彻底摆脱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我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前所未有地走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无比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三、学习改革开放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富起来和强起来来之不易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走其他如何一条路都是死路。”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这是一条铁律。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是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包括我国在内相继建立起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是按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由于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极大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体制机制缺少生机和活力,因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很大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些都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正因如此,邓小平在汲取国内外深刻经验教训基础上,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极大地政治勇气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毅然决然的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征程。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事业这篇大文章开了篇、确立了基本原则,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总书记都为这篇大文章续写了辉煌的篇章,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100年风雨兼程、70多年砥砺奋进、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用一二百年才能取得的发展成就,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追赶上了时代步伐。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真正的人间奇迹。这个飞跃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四史党史改革开放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党史篇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