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IP开发探讨

2021-09-05 15:18刘爽高雅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3期
关键词:红楼梦

刘爽 高雅娟

【摘要】任何生活中生产的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目前的文化土壤,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也不能超脱于时代而存在,本文以《红楼梦》为切入点,研究其IP开发的潜力、现状及方式,以此对其他类型相同或者相似的中国古典名著IP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更好地服务于这个时代,以文化大IP的形象为社会贡献文化养分。

【关键词】中国古典名著;IP;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3..078

技術的进步与革新,使得媒介融合的脚步愈发快速,图像时代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由此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从前文为主图为辅的时代特征正在逐渐减弱,文字,或者说文学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式微状态。但与此同时媒介化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途径之一,这种矛盾的产生使得人们进行思考如何使1+1>2,即中国古典文化与媒介的最佳融合方式应该是什么。如何建设、开发、打造、传播属于我们自己的古典文学IP,这不仅是图书出版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文化产业需要大力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 包罗万象:红楼梦IP开发的潜力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准确概括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内涵极其对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突破。《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流传久远,其影响之大、包涵之广泛、笔触之清丽,可谓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并且还衍生出一门专门的研究——红学。《红楼梦》IP开发的潜力可以从内部和外部来进行讨论。

1.1 内部:文本结构与文化资源

对《红楼梦》的研究蔚为大观,从各个方面都能挖掘出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神韵。一百零八回的缠绵故事中,细致描写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繁盛与衰颓,包括宝黛的爱情悲剧、金陵十二钗离奇悲欢的一生,以及其中深深蕴藏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等,都被熨帖地安放在这本千古奇书当中。虽然存在续书的遗憾,但《红楼梦》的结构非常完整明了,而且移步换景的写法高明且富有画面感。《红楼梦》表现主题的多样性、人物塑造的形象化以叙事的精妙感,是其进行IP开发的核心。

《红楼梦》从神话传说、儒释道文化、诗性文化、戏曲文化、园林文化、绘画艺术、游戏文化到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服饰文化、礼文化、民俗文化、梦文化、象征文化、姓名地名文化、家族文化乃至各种制度文化,《红楼梦》几乎涉及中国文化领域各个角落。简而言之,就《红楼梦》文本本身来说,具有相当稳定的开发基础与开发潜力。

1.2 外部:政策导向与媒介环境

外部潜力则来自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对《红楼梦》进行IP的开发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构建其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消解来自西方的文化包围等方面都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红楼梦》作为优秀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一,应该当仁不让地向社会大众展示其精华与艺术,勾勒出本时代所需要的精神面貌,回应所在历史周期的文化主题。

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网络文学IP,包括由此为基础拍摄的网剧、大电影等,因其制作成本低、周期短等原因,受到资本的大肆追捧,但是不乏低俗的成分横行其中。对《红楼梦》的IP进行开发,不仅有助于古典文学在现代重焕光彩、走进大众的生活中,也可借由此树立国产IP应有的形象与姿态,从而减少劣质IP的出现。

2. 道阻且长:红楼梦IP开发现状

虽然红楼梦IP开发早已经是进行时,但是回归到眼下我们仍旧可以清楚看到,《红楼梦》极具开发潜力,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相比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IP在市场上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其他三部名著几乎年年翻新,贺岁档电影、游戏、文旅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知名度较高。

2.1 开发现状

根据目前市场来看,《红楼梦》主要有以下几种IP开发的方式。

动漫类。《红楼梦》在动画和漫画上的试水相对较少,《红楼梦》的动画至今有4次立项,但只有2011年的一部成片出炉;在腾讯动漫上搜索关键词“红楼梦”,也只有两部连载到全集。总体而言数量较少。

游戏类。红楼梦中文版游戏于2009年上市,是北京娱乐通自主研发、游戏天堂总经销推出的一款游戏,此游戏没有按照原著中的发展而进行,而是由红楼梦改变成的AVG类游戏。游戏中原著60多位人物悉数登场。2012年糖豆游戏推出《醉红楼》,《醉红楼》是一款2DQ版MMORPG玄幻回合制网游,以《红楼梦》的主线故事和时代背景为蓝本,加入了全新的故事剧情,Q版的人物设定,特色的画风,奇幻的世界观设定,供玩家穿越时空来到红楼世界。但是《红楼梦》游戏类的IP开发大多是重新设立世界观,与《红楼梦》的联系并不紧密。

文创类。《红楼梦》问世数百年之久,已不在版权保护期限内,所以针对其做文章的文化创意类产品要多得多。《红楼梦》在文创市场上表现尚可。

影视类。影视版的《红楼梦》可以追溯到1924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彼时与《红楼梦》相关的影片已经拍摄多部,多为截取某一片段。1987年王扶林版《红楼梦》和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两部电视剧都掀起过一阵“红楼热”。虽然褒贬不一争议很大,但相较于以上三种,影视版《红楼梦》可以说是IP的最佳变现通道。表1为《红楼梦》影视翻拍中较为著名的版本。

2.2 原因分析

《红楼梦》的冲突性较弱。《西游记》可以看作一部超长的公路片,八十一回磨难即可拍成八十一个故事;《三国演义》则是战争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具有众多的经典故事场景;《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皆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但细观《红楼梦》,作者笔触细腻,铺垫与伏笔比比皆是,故事的冲突与起伏始终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在IP的运作中需要对其中的艺术性进行深层次的二次加工,在IP转译的可能上就薄弱了许多。

除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皆有历史可循,虽然在文本上被后人进行了一定的艺术改写,或过分夸张,或赋予新情节,但总体上仍是取材于历史,归属于对历史的重述。对比之下,《红楼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风情,其本质则是属于架空类型的文学作品,加之长篇巨作、语言考究,在普及程度远不及其他三本名著,在这样的情况下,《红楼梦》的受众就难免比较固定,故市场对其IP开发的热度自然不算太高。

3. IP打磨:文化大IP的构想

对《红楼梦》来说,其IP开发目前处在少人问津的状况中,但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她终会在时代的发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归宿。这就需要文化产业对“红楼梦IP”进行深度挖掘,将符合时代价值观的标签提炼出来,细致地做文章。

目前,“红楼梦IP”应该建设、打磨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使上中下游停止各自为营的错误做法,针对《红楼梦》的特殊性与艺术性,充分放大其在下游的周边衍生品上的优势,在内容产业的后续范畴对IP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与设计,尤其在受众上做好细分,积极开拓女性市场;同时以电影、电视剧等中游产业为基础,不断向上游的《红楼梦》图书延伸。

更详细地说,可以打造微观模型、中观模型与宏观模型三种模型,即从单个人物的形象设计到群像式场景的设置,再到“红楼梦IP”整体气质的建设,与当代的价值观、精神相融合,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化大IP。使受众提及《红楼梦》时脑海中出现地不只是那几个老生常谈的、经典的场景,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晴雯撕扇等,更多的是《红楼梦》带给受众们的一种画面感。《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对其进行IP开发只有利无害,而且可以为同类型的古典名著进行IP开发提供借鉴。但是要注意不是红楼梦元素简单的叠加,也不是一味地全产业链建设,更不是为了开发而开发。在整个过程中避免粗制滥造对优秀IP的消耗与负面影响,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真正的“国粹”IP。

参考文献:

[1]刘文晓.浅析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01):62-66.

[2]孙晓雪.“四大名著”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20.

[3]邵倩倩.跨界融合背景下“红楼文化”的产业化[J].红楼梦学刊,2019(06):317-335.

[4]张晓黎.IP热背景下《紅楼梦》的产业开发[J].曹雪芹研究,2018(01):155-162.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