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民歌传播的作用与启示

2021-09-07 12:05王钰欣
艺术评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王钰欣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现实系统的普及度明显上升,且逐渐成为主导趋势。各类公共场所将电子信息技术的合理化运用作为其踏入“现代化”与身处发展“前沿”的标志之一。的确,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是前所未有的,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民歌涵盖的方面包括历史、文化、音乐等。若想做好传统民歌的传播,我们除了在听觉上的传达以外,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与显示的强大功能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民歌传播。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  传统民歌  应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62-03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集计算机图形学、光电成像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为一身的现代技术,将其运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使书面化的传播转变为立体化的展现;而增强技术则是通过将虚拟元素与现实世界的结合,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信息的互为联通,是一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无缝补充。在传统民歌等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内容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还原和复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下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符号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传播与传承的目的。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民歌传播中的应用

传统民歌作为一种音乐现象,能够反应某个时期、某个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状况。明清是传统民歌发展最为绚丽多彩的时期,无论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民族器乐都有各自独特的面貌和特色。对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传统民歌,依托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創作背景,所呈现的音乐风格虽各有特色,但其记录的内容皆源自民俗生活和习性等。人们耕作劳动,将爱与幸福或是生活琐事写进歌里并加以传唱,富有极强的生活和民族气息。

在音乐传播的初期,其传播方式大多依赖“口传心授”。但这种传播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利于长期的传播与实践。为了克服这种传播效果所带来的局限性,记录音乐成为了人们为了音乐传播所进行的新的挑战。纵观整个世界,记谱法的不断更新体现了人们对于音乐记录上的不断更新的追求。从公元前30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古埃及第一次出现的“手势谱”;再到我国南方山区有以绳为结“绳结谱”;再到欧洲中世纪曾出现的更为完美的“纽姆谱”等等。全世界的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记谱法,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但由于文字呈现的单一性和书面性,更多的是剖析了音乐的内部构造,忽略了其庞大而绚丽的外在表现。现代社会音乐传播除了通过乐谱记录以外,音乐唱奏表演、声音记录、无线电、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都能将音乐更为全面的传达给听众。

虚拟现实技术相较于传统传播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从美术中的图像对视觉进行信息传播的再开发。由虚拟现实技术所生成的图像能够更为真实的反应传统民歌发生的场域,帮助受众更为全面的了解传统民歌。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仿真、逼真的感知和人与景的互动,这一交互性使得传统民歌的传播不再通过想象去还原音乐发生的场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增效”原理,把内部不可视的抽象化信息转变为可视化的操作,用沉浸式的体验增强传统民歌相关背景与文化的传播。

虚拟现实技术除了建构和还原音乐发声场域,增强受众与音乐之间的交互性之外,还能够增强受众与音乐之间的情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抽象的范畴,从词曲中挖掘制约情感的因素则更为抽象。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多的是依托其创作背景,然后引发人们的想象,再综合曲式走向,引导人们进行情感的输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实践无法落实。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直接构建音乐作品中所描绘的事件和场景,给受众更为及时性的参与和体验。因此能够更快的融入音乐作品中,使参与者通过现场实践更快的达到与音乐创作者相近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传统民歌体裁繁多,其中包括劳动歌、爱情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等。每一个体裁都是一类画作,劳动歌热情激昂;爱情歌婉转浪漫;历史歌坚定沉着;生活习俗歌热闹纷繁。在图画的映衬下,为传统歌曲的展现润色。色彩、形体以及线条风格所带来的效果远比纯听觉所传递的信息更为丰富。依靠听觉,我们可以从节奏、节拍、音程来辨别一首歌曲的情绪。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委婉,流动顺畅,情感细腻,动听至极。而劳动歌《船工号子》的节奏明朗,慷慨激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恶浪险滩展现在人们面前;水飞千里、激流勇进、涛声不断的情景呈现在眼前,定能使人们产生更多的共鸣。使用新的体积云组件渲染逼真或风格化的天空、云和其他大气效果,该组件可与天空大气、天空光源、最多两个定向光源等进行交互,达到虚拟现实的具体操作引擎对民歌传播的作用。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操作及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世界主流分别为虚幻引擎和unity。例如,虚幻引擎包括虚幻编辑器,这是一个用于在Linux、MacOS和Windows上创建内容的集成开发环境。由于支持多用户编辑,艺术家、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可以安全可靠地同时对同一个虚幻引擎项目进行修改,在虚拟现实模式下运行完整的虚幻编辑器的能力意味着您可以在所见即所得的环境中构建虚拟现实应用程序。虚幻引擎包含基本的网格体编辑工具,可以纠正几何体中的小问题,而不必在源数据包中修复和重新导入。在静态网格体编辑器中,可以以多种方式选择曲面——直接、通过材质、通过元素或通过展开/收缩——并创建、删除或翻转所选曲面,或将它们分离成单独的新静态网格体,还可以统一法线,指定新的材料,并执行基本的UV铸造,以帮助我们创建和接近更真实的场景。

在内置的视觉特效编辑器中,创建电影级质量的实时VFX特效,使用完全可定制的粒子系统来表示火、烟、尘埃和水等效果;用粒子光源影响场景,用矢量场创建复杂的粒子运动;用粒子间通信创建集群和效果链;使用音频波形数据接口使粒子对音乐或使用音频波形数据接口使粒子对音乐或其他音频源做出反应。依托虚幻引擎强大的资源库,我们可以对传统民歌的发生场域、表演实况等进行构建。

新媒体技术的加入能够提升人们对传统民歌的兴趣,扩大传统民歌的受众,起到对传统民歌的新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统民歌背后所展示的社会样貌以及音乐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集成和使用从现实世界中捕获的大型数据集,可以直接在虚幻引擎中导入、可视化、编辑和操作来自激光扫描设备的点云数据。点云可以为可视化位置或为新设计的元素添加精确的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模拟场景、情景再现、人景互动的特点,可以为扬州民歌在发生地的再现和展示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实现扬州民歌多维度关注的路径。以扬州民歌为例,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扬州民歌的制作全过程进行模拟,对扬州民歌作为现阶段的音乐形式进行展示,为扬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帮助。例如,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原是在当地水田里唱的“秧田歌”,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以歌寄兴,洋溢着欢乐的劳动气氛;扬州民歌《杨柳青》展示了农民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风趣的心境;扬州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讲述了冲破封建主义束缚的年轻青年热情奔放的爱情,描绘了一根丝线牵起了男女之间大方、热情、淳朴的感情,仿佛看到了江都人民在劳作时的情景和情郎对歌等景象。如果运用虚幻引擎将这些不可视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场景,能够让受众真切地感知并加深记忆,用沉浸式体验增强受众的代入感。直观的建立知识与知识概念与现象,情绪和知识之间的链接。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民歌的传播中,主要作用为对于传统民歌的发生场域进行还原和再现。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变迁,传统民歌的发生场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耕文明逐渐被城市快餐文化所替代,大量农民逐渐失去土地,被迫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尽可能的还原地理地貌以外,对于当时所处社会的文化内涵进行进一步的还原,有助于大众去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对环境、人物的还原能够最大力度的将人们带入场景,以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含义。虚拟现实技術融合科技和美术所产生的效益,帮助音乐以多维的角度传达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以及音乐的真谛。

三、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民歌传播中的应用与启示

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为扩增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与虚拟世界中的信息融合在一起的一项技术。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进行体验的实体信息在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将虚拟信息内容叠加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之间重叠之后,使二者能够在同一个画面以及空间中同时存在。它与虚拟现实技术不同的地方在于虚拟现实技术主要以环境模拟系统、环境感知系统及环境传感系统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创建一个虚拟空间对受众产生视觉刺激,从而达到三维成像技术应用的目的,即在现实世界之外营造出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而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技术革新,更多的是服务于人类,将现实与虚拟的信息交互作用发展到最大。可以将未确定的目标元素在现有的基础上无限叠加与尝试,减少资源耗费,创造利益最大值。

在传统民歌的传播中,虚拟现实技术帮我们建构和还原民歌的发生场域,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状况。那么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对那些未知的信息进行互为联通。例如,当我们在传统民歌的学唱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强显示技术和演唱家们实现跨越时空的对唱或伴奏等。这种交互性和应用性相对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更好地让受众产生共鸣,增强体验感。在智慧课堂的引领下,现在的教学课堂能够通过实时的互联网应用对书本上的固定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能够帮助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升级。若将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到课堂中,能够更大的拓宽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善于运用新型技术或是教学设备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少幼儿课外兴趣班都将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习潜能,将枯燥繁琐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实践,加深记忆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获取学习知识。在音乐专业的课堂中,虽然科学技术的融入不如理科类学科的全面和实用,但是敢于突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增强现实技术支持在移动设备上的运用,使用环境相较于虚拟现实技术会更容易,如果应用传统民歌的教学或相关活动中的话也会更为便捷,所需要的设备相对于虚拟现实技术要更为简单,只要是移动端都可进行操作。例如重现明清时期的表演场所瓦肆,大家可以通过移动端的屏幕对瓦肆和其内部进行的表演进行观察和思考;又或是对大型的祭祀活动中的音乐进行分析等。

传统民歌涵盖的方面包括历史、文化、音乐等。若想做好传统民歌的传播,我们除了在听觉上的传达以外,还可以运用美术类的知识进行图像上的渲染传播,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与显示的互为共同进行实操型的实践。互联网的传播能力让我们实时查看到不同地方的资料以及音视频,各大网站平台都是我们信息资源的来源。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跨越时空局限,建造一个虚拟却存在过的环境,能够帮助解决某些民歌的音视频资料过于久远无法正常播放的问题;或是由于当时的工具过于简陋,图像不够清晰等问题。经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这些资料经过现代技术的渲染以及翻新,更方便大众去接触和研究这一类的民歌资料。而增强现实技术则通过现实世界与虚拟元素的结合,将一些难以在现实世界达到的效果运用该技术呈现出来,如一些久远的音乐活动或者传统民歌演出的场所:如古代祭祀活动或是丧嫁歌曲的演绎等,已经无法在现实社会照搬建造等,都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帮助人们去感受和体验这些传统民歌或是民俗活动的魅力。

四、结语

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石,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是其发展的必要。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前景。革新虽然是一次挑战,但也正是因为想要为传统文化打开与现代社会连通的道路,让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接受甚至到喜爱,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传统民歌离不开生活,传统民歌的普及和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也是人类现实社会的追溯。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接触传统民歌,无论是其发声场域、演出场景、歌曲情绪等都能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展现其应有的光彩。很多时候由于时间与空间的约束,我们只能借鉴他人的经验来了解,但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每个人都有机会近距离的调查与分析。参与者越多,得出的结论也越多,那么接受考验的机会也越多,更有利于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世明,孙俊强.AR增强现实艺术与舞台音乐的应用[J].电脑迷,2018(07):159.

[2]李庆文.中国传统民歌科学性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9(05):20-21.

[3]胡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音乐教学系统的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1):80-84.

猜你喜欢
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在幼儿立体书研发中的应用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导航系统研究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