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成绩影响的研究

2021-09-08 04:12陈秋如
关键词:背越式力量实验组

陈秋如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0 前言

跳高运动是一项速度力量类的田径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广,也是青少年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在跳高技术中,最常用的是背越式.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训练方式,虽然引进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凭借其对身体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方面有着很好的提高作用,已被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接受和认可,被广泛应用于竞技项目训练中,所以在背越式跳高项目里加入核心力量训练.

赵延敏[1]在其著作中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董总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背越式跳高训练动作的内在联系,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在背越式提高运动具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末,国外研究发现,核心理论可以提高竞技成绩,而且也认为核心部位会起到很大作用,从此多次在竞技训练时增加核心训练[2].

但是,多数专家和学者只是从理论层面分析核心力量的训练对运动技术动作的作用,而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核心力量训练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影响的研究相比而言比较少,本文计划采取实验的方法验证核心力量训练是否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具有影响,希望可以为教练员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并运用到实际训练中来[3-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核心力量训练对宿州学院非体育专业(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跳高运动员背越式技术及成绩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中国知网查询2010-2020年期间的有关文章和研究以及网络搜索平台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作为参考,并进行筛选加以利用[5-8].

1.2.2 专家访谈法

本人在论文撰写初期曾经向有关专家们进行了咨询,通过运用专家丰富的田径理论和教学经验,不仅对背越式跳高的相关测试指标的选择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方法进行研讨,并且征求专家意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9].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跳高运动员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背越式跳高项目的技术特点,及核心力量训练运用到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SPSS 16.0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为以后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进步和力量训练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具体的实践依据,并为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帮助.

1.2.4 实验法

本文以宿州学院非体育专业(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14名男子跳高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开展6周的训练.两组运动员由同一老师授予背越式跳高基本的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力量训练法进行训练.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的学生分组测试成绩.在实验过程进行时,对所有运动员由同一名老师采用统一的方法教授相同的内容,根据双盲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误差.

2 实验设计与实施

2020年11月初到12月底,宿州学院东区田径场、健身房,一周3次训练,每次45 min.实验器材有瑜伽垫、哑铃、杠铃、固定器械、皮尺、秒表等.

选取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14名男跳高运动员,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运动员各项身体指标处于同一水平,分组具有可行性.

本论文依据先行研究和专家的建议,确定选用30 m加速跑、原地纵跳摸高、60 s仰卧起坐以及负重仰卧起坐成绩等方面的指标,测试背越式跳高各阶段身体指标.

2.1 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动作的教学

背越式跳高包括以下四个技术环节.

2.1.1 助跑

教学中采用8步助跑的方式.

2.2.2 起跳

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起跳时步幅要大且重心低,摆动腿向前上方挺髋,上体积极后仰,要求躯干充分伸展.

2.2.3 过杆

起跳后,当肩超过横杆时,使身体在横杆上方形成“背弓”.

2.2.4 落地

当运动员的臀部和大腿越过横杆后,身体下落,此时应在挺髋的基础上,提膝收腿,让身体全部过杆,肩背部着垫并完成后翻,缓冲结束动作.

2.2 对照组训练内容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学习的基础上,训练时加入传统力量训练.对照组训练内容见表1.

表1 传统力量训练内容

2.3 实验组训练内容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实验组实验方案分为两个周期.实验方案见表2.

表2 核心力量实验方案

结合背越式跳高运动项目的特点本计划针对腹部、背部、腿部肌肉制定了为期6周的具体训练计划.训练计划见表3、表4.

表3 核心力量训练第一周期训练计划

表4 核心力量训练第二周期训练计划

2.4 实验误差的控制

2.4.1 教学过程的控制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由同一名教练员采用同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且教学的时间、场地、内容完全一致,采取双盲原则.

2.4.2 背越式跳高成绩测试的控制

对于背越式跳高成绩的测评,同样采取双盲原则,评测由宿州学院跳高项目裁判担任,学生的测评顺序是随机排序的.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测试结果

为使实验有效,实验开始前,先检验两组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身体素质及背越式跳高成绩,使上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检测结果见下表5~表7.

表5 运动员基本情况

表6 实验前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

表7 实验前背越式跳高成绩测试结果比较

表5结果显示,两组各个指标的P值大于0.05,表明两组学生基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进行教学实验对比具有可行性,减少了两组学生因基本情况的差异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的可信度和效度.

表6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身体素质各个指标的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相同水平,进行教学实验对比具有可行性,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表7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员在背越式跳高成绩的结果上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运动员背越式跳高成绩处于同一水平,进行教学实验对比具有可行性,使实验有效.

3.2 实验后测试结果

从表8可以得知,在经过6周的系统训练以后发现30 m加速跑、原地纵跳摸高、60 s仰卧起坐、负重仰卧起坐试验指标的成绩均有所增加.通过对受试者平均成绩的变化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成绩都有进步,核心力量训练会提高基本素质.

表8 实验后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

通过对表9分析得出,实验后运动员的助跑成绩显著提高,前后对比相关性结果P<0.05,这说明实验后背越式跳高成绩出现了显著差异.

表9 实验后背越式跳高成绩测试结果对比

3.3 核心力量训练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成绩的影响

3.3.1 核心力量训练对助跑阶段技术动作的影响

运动员在助跑由直线向弧线过渡的阶段有一个上体内倾的动作,导致重心偏移,使身体更不稳定,会影响助跑的难度、速度.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加强背部以竖脊肌为主的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保持良好的内倾身体姿势,对弧线助跑的最后加速阶段提供帮助,从而获得最大水平加速度.

3.3.2 核心力量训练对起跳阶段技术的作用

可以更好地完成最后的蹬伸,来获得更快的腾起速度和更高的腾起高度.

3.3.3 核心力量训练对腾空阶段技术动作的影响

为了达到更好的弧形背弓,对运动员背部和髋关节周围肌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核心力量训练刚好针对这一技术特点做了稳定性和协调性的练习,为背弓动作顺利、完美完成提供了必要前提.

3.3.4 核心力量训练对落地阶段技术动作的影响

核心部位肌肉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落地时有一个缓冲和保护的过程,可以预防和减少运动员落地时腰部的损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分析实验的结果,得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实验组运动员无论是4步助跑起跳,还是8步助跑起跳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核心肌群在力量、耐力和柔韧方面都有提高,有利于控制身体重心,使助跑和起跳阶段力量的传递更顺畅,这就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损伤.

实验结果说明,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为教练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突破自己提高跳高成绩起到了关键作用.

4.2 建议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训练完要保持放松,不能麻痹大意,防止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损伤.

训练时遇到错误动作及时改正,强化弱项,让身体均衡发展.

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个体差异性的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要针对每位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每个人的运动量,当运动员适应当前的运动量后再逐步递增运动负荷,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猜你喜欢
背越式力量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跳高为何首选背越式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麦唛力量 (一)
不进步就是退步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孤独的力量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