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21-09-09 11:54
市场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规制河南省

张 芳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一、引言

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增长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如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出现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损害了人们的健康。由《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的数据可以直观地观测到,2016年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将近1/4,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也非常快。能源的大量消耗进一步激化了能源供需矛盾,同时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使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三者协调持续发展。对国家环保局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可以发现,仅在2016年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就推出了近60项环保准则,它们无疑是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支持。适当的环境规制能够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使企业投入更多的创新资本,创新投入增多会推进新技术的诞生,能够抵消一部分甚至全部额外成本。因此,从长远来看,环境规制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效率。

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算

(一)测度模型

文章选取Tone提出的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假定生产系统中有m个决策单元,均有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这三种指标,分别用X、Yg和Zb来表示。定义向量矩阵,其中X>0,Yg>0,Zb>0,生产可能性集P可以表示为:

则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可以表示为:

式中,ρ*表示效率值;n=3、v1=1、v2=3;φ表示权重向量;v表示投入产出的松弛量。若ρ*<1,说明处于DEA无效率状态,否则是有效率的。

(二)指标选取

选取表1所示的指标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

表1 指标选择

(三)河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分析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从测算的结果来看,效率值等于1的即为DEA有效。

表2 全要素能源效率值

从河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变动趋势来看,其平均值为0.834,没有位于最佳效率前沿面上,还有16.6%的节能减排空间,这说明在既定的能源、劳动和资本的投入下,河南省平均每年还可以再减少16.6%的污染排放并增加16.6%的经济产出。这表明河南省的资源配置还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使资源利用达到更高的程度,经济得到更加合理的发展。从这些年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河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整体变动并不太明显,基本上呈稳定状态,最高的效率值为0.901,最低的效率值是0.800,效率值的变化是不大的。

从空间上来看,河南省17个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郑州、洛阳、鹤壁、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和周口这几个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均为1,一直是DEA有效的,这说明这几个城市的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相比其余的城市,在产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这几个城市可以投入更少的能源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佳的程度。其余城市的效率值均有低于1的情况,这说明这些城市是处于DEA无效率的,即这些城市在有的年份并不能使用更少的投入得到同样的产出水平,而需要更多的能源投入。河南省各市的效率值在地区之间是不均衡的,有的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中效率值最高的城市是郑州、洛阳、鹤壁、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和周口,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比较低的则是安阳和新乡,分别为0.459和0.528,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对于位于0~1之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文章使用受限的Tobit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来检验环境规制对河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效果。具体形式如下:

由于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因此文章加入ER2,即环境规制的平方项,具体形式如下:

在模型中,i为地级市,t表示时间,c为常数项,α1、α2、α3、β1、β2、β3和β4分别为各变量的系数,μ为方程的随机扰动项。选取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规制作为因变量与自变量,分别用TFEE、ER表示。并且由于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所以在构建模型时需要加入控制变量。文章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选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这两个指标,分别用TP、IS表示。TP选取R&D投入内部经费与实际GDP的比值,IS选取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与实际GDP的比值。

(二)变量选取

选取环境规制强度时,利用三种工业污染物构建其综合指标,分别为废水、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构建如下指标:

其中,j表示污染物的种类;χ表示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与污染物排放量的比值。若要使环境规制强度越高,则各市的生产总值应该达到最大,产生更少的污染,则其比值就越大。

并且由于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所以在构建模型时需要加入控制变量。文章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选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这两个指标,分别用TP、IS表示。TP选取R&D投入内部经费与实际GDP的比值,IS选取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与实际GDP的比值。

(三)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建立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回归结果

从模型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环境规制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方向,由于其系数符号为正,则环境规制强度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是呈正相关的,即环境规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能够显著促进效率值的提高。由模型2的结果可知,一次项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2.4480,二次项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1.7382,说明河南省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环境规制强度的转折点为0.7042,即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不利于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效率值在逐渐下降,但是随着环境规制强度越来越高,效率值逐渐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这表明政府要制定适宜河南省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将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期望产出,促进效率值的提高。此结论与高志刚,尤济红(2015)研究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了结论还是有效和可信的。

从表3的两种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使用更多的能源去发展,而且排出的废水、废气也较多,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即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技术进步在两种模型中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均是不显著的,且其系数符号为负。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技术进步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消耗更少的能源资源,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生产更多的产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得到更多的利润,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增长,最终导致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因此技术进步既能使消耗的能源增加,也能使消耗的能源减少,且其增加量大于其减少量,最终导致污染排放量的增加,从而使河南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所降低。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河南省各市之间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河南省整体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平均值为0.834,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使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但是各市之间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平衡的,其中郑州、洛阳和鹤壁等城市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佳前沿面上,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年平均效率值为1;效率最低的是安阳市,年平均效率值为0.459,安阳市可以通过加强环境规制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落实力度,增加排污费用,对产生污染物过多的企业进行罚款,使能源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第二,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可知,在环境规制强度最低点的左侧,环境规制强度是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在环境规制强度最低点的右侧,环境规制强度后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其转折点为0.7042,即二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因此今后河南省应该适当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将环境规制政策落实到位,以有效提高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使经济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产业结构不能有效地促进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河南省应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向污染少的行业如服务业等转变。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抑制作用,因此河南省应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企业应当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费用,研发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规制河南省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土壤水氮调控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控制股东滥用权利规制的司法观察及漏洞填补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作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