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经验问题及建议

2021-09-09 14:21刁玲玲
绿色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入户污染源普查

王 帅,刁玲玲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山东 青岛 266109)

1 引言

全国污染源普查始于2007年,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同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摸清我国环境污染的底数,为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正确、有效的数据基础支持[1,2]。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污染源普查工作每10年开展一次,目前已开展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第二次全国普查的时间节点是2017年12月31日[3,4]。笔者在参与两次污染源普查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文进行梳理分析,旨在对第三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规划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 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概况

城阳区位于青岛市几何区位中心,辖区内的工业企业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位置偏僻无门牌号,且主要处于村子自建工业区内不便于查找。2017年上半年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始启动,2017年10月成立了由2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2018年5月印发《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确定普查对象为城阳区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源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五大类[4]。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共选聘了普查员200人,普查指导员40人,通过各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普查工作并编制完成技术报告。2020年召开了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专家评审会议,专家一致认为所统计的各类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出城阳区污染源排放现状。

在污染源数量方面,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共包含工业源4104家,农业源37家,集中式治理设施10家,生活源28家,移动源78家,其中工业源共涉及33个行业大类,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三个行业企业数量最多,数量占比分别为17.2%、10.8%、10.7%。由表1可以看出,城阳区微型企业最多,占工业源总数的77.7%,是普查对象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企业数量占比仅为0.2%的大型企业工业产值的贡献率却高达52.6%,其主要原因是中车系统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表1 城阳区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和产值分布

在污染物排放量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本次普查中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均为农业源排放量占比最大,氨氮排放量为生活源占比最大,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和重金属全部为工业源排放,动植物油全部由生活源排放,这和各类污染源的特点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安装率等相一致。工业源、农业源废水污染物去除率均超过90%,但生活源去除率整体较低,各项污染物均不超过25%。

表2 城阳区废水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组成及消减率

从表3可以看出,城阳区4项废气污染物均来自工业源和生活源,工业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比例分别为81.7%、96.6%、90.3%和95.5%,远高于生活源。由于工业源基本上安装有处理设施,故消减率普遍较高,但挥发性有机物由于处理设施成本较高,政策要求减排时间较短,因此,去除率相对较低,仅有24.2%;生活源因为净化设施安装较少,导致消减率极低。

表3 城阳区废气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组成及消减率

3 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经验

3.1 做好清查工作,奠定前期基础

国家、省普查办下发给城阳区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底册名录中企业数量分别为18019家和7900家单位,通过比对、排重、筛选,去除重复企业、非普查范围内企业、不在城阳区境内企业等,形成企业数量为17247家单位的底册。通过与税务局、工商局、海洋局、农业局、水利电力局协调合作,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名单”“信访投诉企业名单”“上海合作会议前期保障排查企业名单”等,最终确定城阳区的清查底册数量为17883家单位。

在清查过程中充分利用企查查会员单位的优势,结合大数据核查,安监数据名单、信访名单等辅助名单查漏补缺,通过电话问询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清查质量。此外,充分利用无人机航拍测绘技术、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数量和地理位置进行排查,多措并举保证数据不重不漏。

3.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意识

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应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支持参与普查工作。只有做好了普查内容的宣传培训,普查对象及时做好准备,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5]。在污染源普查工作过程中,城阳区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联通、移动两个运营商合作,以短信的方式进行消息的全面推送;在城阳区的主干道、重点工业园区、各大交通枢纽增设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报;制作公益短片、刊发报道信息、印发宣传单等。纸媒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覆盖全,效率高,让企业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配合普查工作,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外,普查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了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为入户调查增添助力。

3.3 攻坚入户难题,加强人才储备

“入户难”是普查工作中的拦路虎,“闭门羹”更是普查员的家常便饭,“叩开企业的门”是普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据城阳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企业分布特点,普查办采用了“引路人”政策,分区划片,每个社区选取若干熟悉当地企业分布、经济发展、地理特点、乡风民俗的村委委员、两委委员,作为协调员来协助普查员的入户调查。此外,通过给予街道办一定的工作经费,提高协调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普查员少走弯路,协调普查员与企业的沟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入户调查涉及范围广、技术环节多、报表填报复杂,工业源25张表934项指标、农业源7张表211项指标、生活源8张表173项指标、集中污染源治理设施10张表266项指标、移动源10张表212项指标,对专业要求极高。入户的过程也是普查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体现的过程,故城阳区在普查工作开展前期,与区内两所高校青岛农业大学和琴岛学院积极合作,储备了一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材生,打造了一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普查队伍。此外,积极组织普查员研读技术文件,吃透技术要点,确保入户调查的每一项工作都严谨规范,填写的各类数据都真实全面。

3.4 严抓质量控制,强化人员培训

数据审核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数据的完整、准确、真实、逻辑性强是普查工作的不懈追求。秉持“普查不结束,数据审核工作不停止”的工作原则,城阳区先行开发普查小助手,协助普查工作的进行;普查员人手一本普查手册,随时随地翻阅;在数据审核过程中,利用Excel软件函数功能、VBA语言等编制查询模板[6],能够大批量地审核数据,便于查询和修改按照分行业小类统计企业数量,按照数量从多到少、企业类型从大型到小型、工艺从复杂到简单进行分行业、分工艺核算,不同行业的核算经验相辅相成,并对部分涉及污染较重、企业数量较多的行业制定核算样表;将工业源企业分行业进行集中审核,针对印刷、汽车制造、电镀、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农药制造、机械加工等重点行业,逐个梳理各行业的特点和报表中的内在逻辑,每个行业均有负责人,亦是“明白人”,确保工作质量。

污染源普查工作前期,城阳区制作了详尽的普查培训模板,强化两员培训,采取考核上岗制度。小到普查员之间的每日碰头会,大到区与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会,都一直贯穿于普查工作始终。普查指导员将问题统一汇总,汇报给普查办,或邀请各行业的专家进行解惑答疑。针对重点排污单位和工业园区,单独指导,加大培训力度,如以电镀行业为主的丛林工业园,三废产量大,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复杂,专业性要求极高,普查员单方面工作吃力,故普查办组织若干培训会和交流会,发动园区各企业负责人积极参与,讲解各个报表和各项指标的含义和内在逻辑,促成普查方和被普查方的双向良性互动。

4 普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4.1 统筹规划

时间统筹不合理,入户调查时间过于仓促,后期审核时间的战线过长。入户调查工作是普查的核心,任务重、指标专业、报表复杂,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是后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审核工作是对入户调查工作的查缺补漏,若是入户调查没有把控好,就会导致后期不断返工,降低工作效率。数据录入阶段,因访问量过多,经常出现服务器卡顿、数据丢失等情况[7]。此外,国家普查办给出排污系数的时间太晚,没有跟上普查工作的整体节奏,反应出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因此,建议国家普查办给入户调查工作安排充足的时间,“慢工出细活”,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能够分地区分批次逐步进行,防止大批量的数据涌入导致的系统崩溃。

4.2 报表制度

危废报表和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报表等关联性不强,无法准确得知危废的受控量,难以有效地规避企业对危险废物的瞒报,导致报表中的危废产生量和现实情况不相符。

纸质手写版表格容易丢失、污损,需要审核后再次录入系统。建议采用电子表格,可以避免因个人差异而导致的内容歧义、分辨不清,直接录入系统,方便快捷效率高[8];增加自动审核功能,报错提示,普查员现场整改,不必二次返工。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可进一步提高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时间成本,保证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以利于今后污染源普查成果更好的应用[9]。

4.3 专网和审核软件使用

在普查过程中,软件经常出现数据丢失、数据重复、双表、空表、系统崩溃、无法查看等问题,“无法批量删除”“交互界面”等缺乏人性化的设计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建议在软件的设计上能够简化操作,体现人性化的关怀;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在输入软件上增加自动逻辑检验程序,可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10]。

在数据核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通用性的问题,如企业实际生产工艺与系统中给出的核算工艺不符,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在系统中没有选项,如生产硅胶的行业没有相关的核算环节;部分污染物无法完成核算,状态一直处于“核算中”,导致部分污染物核算重复;排污系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企业对核算结果不认同,如印刷企业产生VOCs10 t,1 t活性炭能处理240kgVOCs,但在软件中无论企业使用5 t还是50 t活性炭,K值均显示为1;单位换算难度大,采集的产品、原料单位数据都是根据企业日常统计单位为准。例如,家具行业调查初期是按“件”“套”为单位统计,但软件则是要求以“立方米”为单位,转换难度大,虽然区普查办已安排人员转换单位,但没有统一的转换系数,而让企业估算,估算的误差也会很大,难以确以保证数据准确性[11]。建议国家普查办在普查前期能够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系数的调整,丰富原辅材料和工艺的选择。

5 结论

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意义重大,是一次全面的国情调查,通过此项工作不仅可以摸清生活地区各项污染物排放量,更为今后一段时期环保政策的有效出台提供了数据支撑。因此,此时总结城阳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成功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效的工作措施,可为2027年第三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入户污染源普查
智慧化工园区刺激性气体污染源定位技术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研究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冬夜听雨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对雪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