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425区块非均质油藏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2021-09-09 05:56蒋宝云周玉龙袁浩仁汤志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2期
关键词:导流油藏储层

蒋宝云, 周玉龙, 陈 莉, 袁浩仁, 汤志斌, 马 莅, 卢 聪*

(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鲁明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东营 257000; 2.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500)

滨425区块位于渤海湾盆地利津洼陷西斜坡,其主要含油层段为沙河街组第四段,埋藏深度为2 500~3 000 m,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非均质断块油藏[1]。该类油藏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很低,一般需要经过大规模压裂改造才能获得有效的工业油气产量[2-6]。常规方式压裂后该区块存在层间产能差异大、储层动用不充分以及增产有效期短等问题,对其裂缝参数进行优化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措施[7-9]。

2008年,李林地等[10]考虑了气体非达西渗流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气井压裂产量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各向异性对产气量的影响。2012年,肖勇等[11]针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建立低渗透非均质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穿透比不是越大越好,均存在一个最佳值。2014年,徐创朝等[12]针对低渗致密油气藏缝网压裂,运用Eclipse软件进行正交模拟,对水平井缝网压裂参数进行优化。2016年,Zeng等[13]针对非均质气藏水平井压裂,考虑非达西效应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裂缝参数设计方法,研究认为满足小纵横比和高渗透率的储层需要短而宽的裂缝,以减少非达西效应;而大纵横比和低渗透率储层需要长而窄的裂缝。2017年,赵春艳等[14]建立整体压裂井组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压裂的油、水井裂缝参数进行优化。2018年,曹广胜等[15]采用电模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薄差储层注采井组的裂缝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采用注采井组对应压裂技术进行改造,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2020年,雷群等[16]建立了非平面三维裂缝扩展模型,提出了基于缝控压裂优化设计的致密油储集层改造方法,优化了致密油储集层水平井裂缝参数。针对这类典型非均质断块油藏,储层在纵向上以及平面上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由于其地质特征的复杂性,目前中外很少有学者对其裂缝参数优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现以滨425区块为例,建立精细化油藏非均质地质模型,差异化研究不同层段压裂改造最优裂缝参数,使其与目标储层相匹配,得到最优压裂井产能。与常规方法相比,通过该方法优化裂缝参数能显著提高水力压裂增产效果。

1 压后产能数学模型

根据滨425区块特征,假设在渗滤过程中:①油藏基质非均质且各向异性,水平等厚的三维六面体;②裂缝内均质且各向同性,流体流动为不考虑裂缝宽度方向的二维流动;③流体只考虑油水两相,可一定程度压缩,流体压缩系数恒定;④油藏处于恒温,油藏中油、水两相都遵循达西定律;⑤油井为定压生产,水井定压或定量注入。

油相和水相在基质渗流的数学方程[7]为

(1)

式(1)中:ρo为油相,g/cm3;ρw为水相密度,g/cm3;k为油藏基质渗透率,mD;kro为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krw为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μo为油相黏度,mPa·s;μw为水相黏度,mPa·s;po为油相压力,MPa;pw为水相压力,MPa;qo为油相流量,m3/d;qw为水相流量,m3/d;φ为油藏基质孔隙度,无因次;so为油相饱和度,无因次;sw为水相饱和度,无因次;t为油井生产时间,s。

油相和水相在裂缝流动的数学方程为

(2)

式(2)中:qofin为从油藏基质中流向裂缝的油相流量,m3/d;qwfin为从油藏基质中流向裂缝的水相流量,m3/d;f为在裂缝条件下。

由于在地层流体流动中,油藏基质和裂缝之间存在流体交换,因此在裂缝壁面应该满足压力相等和流量相等,同时油井生产满足井底流压保持不变,由此可建立油藏基质和垂直裂缝之间的边界条件。最后通过差分的方式对压后产能模型进行求解[10]。

2 精细化地质模型

滨425区块为滨浅湖相的滩坝砂沉积,如图1所示,属于典型薄互层油藏。沙四段是滨425区块主要开采层位,针对其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通过纵向精细分层、网格方向调整以及局部网格加密等方式[17],建立滨425区块沙四段精细化地质模型,定量表征储层地质和油气藏特征参数三维空间分布。

2.1 三维构造模型

结合滨425区块沙四段钻井资料以及储层分层数据,模型中建立4个砂层组,划分27个油层。网格方向调整为水平主应力方向,平面上网格划分164×97,纵向上54个网格,网格总数达859 032。为了保证构造模型的可靠性,与钻井数据相互结合,网格化计算与三维可视化交互编辑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构造模型进行了严格的精度控制和反复校正。

2.2 储层参数模型

通过对属性参数场的定量研究,准确界定有利储层的空间位置及其分布范围。

2.2.1 孔隙度模型

孔隙度模型反映储存流体的孔隙体积分布,如图2所示。滨425区块沙四段的四个砂层组非均质性较强,孔隙度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10%~15%,其中一、二砂组孔隙度总体大于三、四砂组。

2.2.2 渗透率模型

如图3所示,四个砂组渗透率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0.01~20 mD,其中一、二砂组渗透率总体大于三、四砂组,属于良好的渗透储层,有利于油气的流通与运移。

图3 滨425区块沙四段渗透率模型

2.2.3 含油饱和度模型

储层含油饱和度是油藏评价以及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基础,根据测井数据,建立原始油水两相流体分布模型,如图4所示。储层中含油性质差异很大,含油饱和度主要分布在40%~60%。其中一、二砂组含油饱和度总体大于三、四砂组,原始含油饱和度偏低。

图4 滨425区块沙四段含油饱和度模型

3 水力压裂数值模拟

在滨425区块沙四段地质模型基础上,对储层压裂后的产能进行分析,以优化储层的压裂裂缝参数。其主要步骤为:①基于滨425区块沙四段的地质模型,建立了典型注采井组地质模型;②对该区块已压裂井的生产动态指标进行历史拟合,分析典型压裂井的生产动态规律,验证并优化地质模型;③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新井压裂方案数值模拟,对单井压裂后的产能进行预测与分析,以此优化水力压裂裂缝参数。

3.1 储层基本参数

以极限井注采井距212 m,经济合理井距340 m,建立五点注采井网模型,如图5所示。前期微地震监测水力裂缝方向约为北偏东65°,采用局部网格加密方法实现水力裂缝的植入,如图6所示。油藏流体主要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滨425区块流体物性参数表

图5 五点注采井网模型

图6 水力裂缝模型

3.2 模型历史拟合

以滨425区块典型压裂井X146井为例,对其压裂前后累产液量、累产油量、累产水量及日产油量等生产数据进行拟合。

3.2.1 压裂前生产数据拟合

X146井生产分为三个阶段:自喷阶段、转抽阶段、水力压裂后生产阶段。采用定液量拟合的方法,对该井从投产到压裂前生产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如图7所示。如表2所示,生产数据模拟值与实际值的拟合相对误差小于5.0%,拟合效果良好。

表2 X146井压裂前生产数据对比

图7 X146井压裂前生产数据历史拟合曲线

3.2.2 压裂后生产数据拟合

X146井通过机械工具分两层压裂,基于微地震监测数据,第一层支撑半缝长为98 m,支撑缝高23.6 m,第二层支撑半缝长为88 m,支撑缝高17.7 m。通过局部网格加密功能实现水力裂缝植入,模拟压裂后的生产过程。

在前期未压裂生产动态拟合的基础上,得到压裂前剩余油和地层压力场分布,然后采用定液量拟合的方法,得到生产拟合曲线,如图8所示。如表3所示,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压裂后生产拟合情况总体较好。因此可以在此地质模型基础上预测滨425区块后期生产情况,进一步优化水力压裂裂缝参数。

表3 X146井压裂后生产数据对比

图8 X146井压裂后生产数据历史拟合曲线

3.3 裂缝参数优化

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是影响压后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18]。在地质模型建立和生产动态历史拟合的基础之上,以滨425区块的X153井为例,进行产能预测并优化裂缝参数。基于精细化地质模型分析,对沙四段一、二油组主油层以及三油组部分油层进行压裂改造,根据测井解释结果进一步划分压裂改造层段(3段),如表4所示。

表4 X153井测井解释及压裂分层

在定生产压差下,以三年累计产油量为指标,逐一优化最优的压裂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模拟初始导流能力为20 D·cm,裂缝半长在60~100 m变化时累产油量情况。如图9(a)所示,随着裂缝半长的增加,三年累计产油量不断增大,但是增加的幅度在不断降低,裂缝半长增加到90 m时,累计产油增幅明显降低。因此,确定X153井第一段压裂的最优裂缝半长为90 m。

基于最优裂缝长度,以裂缝半长90 m为基础,模拟导流能力15~35 D·cm下的三年累计产油量。如图9(b)所示,导流能力从15 D·cm增加到35 D·cm,累计产量不断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越大,但考虑经济效益,优化第一段裂缝导流能力为20 D·cm。

图9 第一段累计产油与裂缝参数关系曲线

采用相同的方法对X153井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进行裂缝参数优化,结果如图10、图11所示。以三年累计产油量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压裂成本的经济指标,优化第二段裂缝半长为70 m,裂缝导流能力为25 D·cm;优化第三段裂缝半长为80 m,裂缝导流能力为30 D·cm,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X153井三段裂缝参数优化结果

图10 第二段累计产油与裂缝参数关系曲线

图11 第三段累计产油与裂缝参数关系曲线

4 现场应用

以滨425区块X153为例,基于优化得到的三段裂缝参数,对压裂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据此进行压裂施工。根据区块地质特征和压裂施工资料数据,采用缝内净压力拟合对X153井压裂后实际裂缝参数进行验证。拟合得到的三段压裂后裂缝长度分别为87.6、70.6、80.7 m,与裂缝参数优化设计结果误差小于2.7%,表明X153井压裂后的裂缝形态达到裂缝参数优化的要求。

X153井压裂后的生产曲线如图12所示,压裂后初期平均自喷产量可达5.3 t/d,同区块邻井X146井为3.8 t/d,通过此方法进行裂缝参数优化,可以使单井压后产量增加40%,且稳产期延长,能显著提高水力压裂增产效果。

图12 X153井压后生产曲线

5 结论

(1)滨425区块沙四段的孔隙度为10%~15%,渗透率为0.01~20 mD,含油饱和度40%~60%。四个砂层组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差异较大,其中一、二砂组的储层物性以及含油性质总体好于三、四砂组。

(2)通过历史生产数据拟合发现,X146井压裂前后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生产情况很接近,相对误差小于5%,生产过程拟合情况总体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定量表征滨425区块沙四段储层地质特征和油气藏特征参数三维空间分布。

(3)以三年累计产油量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压裂成本的经济指标,优化滨425区块X153井的第一段裂缝半长为90 m,裂缝导流能力为20 D·cm;优化第二段裂缝半长为70 m,裂缝导流能力为25 D·cm;优化第三段裂缝半长为80 m,裂缝导流能力为30 D·cm。该方法能显著提高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为非均质油藏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导流油藏储层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深层页岩气储层”专辑征稿启事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深层页岩气储层”专辑征稿启事
探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导流问题及技术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