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持家是传统家庭美德

2021-09-09 20:24施善葆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治家陆游宰相

施善葆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尤其当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更应大力提倡勤俭持家。

古人认为,勤俭是“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治家乃齐家的前提,勤俭为和睦的基础。勤,即勤劳,它反映了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与自然界做斗争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俭,即节俭,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和劳动成果的珍视。在家庭生活中提倡艰苦朴素、量入为出的勤俭作风,有利于培养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廉洁的美德。同时,在古人看来,勤俭绝不意味着吝啬,中国人历来对自己克勤克俭,待人却慷慨大方,并具有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的美德。

俭以治家

先哲历来将勤俭看作是治家、兴家的法宝,主张“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要求人们在生活中珍惜财物,杜绝浪费,精打细算,合理开支。不仅量入为出,而且尽量有所结余。严复曾告诫道:“治家者,勤苦操作矣,又必节食省衣,量入为出,夫而后仓有余粮之积,门无所逋之呼。至于因浪费而举债贷赀,则其家道苦矣!”意思是说,所谓治家,平时要辛勤劳动,又要节衣缩食,根据收入来计划支出,这样仓库中就会积存有余粮,门口就没有讨债的叫喝声。如果因为浪费而借贷欠债,那么他的家庭就要过苦日子了。这些话即使在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仍然有益。

俭以治家还意味着:即使有条件享受荣华富贵,也不要好逸恶劳,不要贪得无厌。张嘉贞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他儿子张延赏、孙子张弘靖后来都当了宰相,称为“三代相门”。唐朝武则天做皇帝时,张嘉贞是监察御史,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他是宰相。张嘉贞做了一辈子大官,富贵无比,但是他却不注重经营产业。有人劝他为子孙后代留点财富,张嘉贞笑道:“我都当过宰相了,只要不死,哪里需要担心饥寒呢?如果犯罪受处罚,即使广有田产,也会被抄没,不能够享用。近代的士大夫,常常喜欢置办田宅,其实都是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费,只能供子孙享乐。我才不干这个蠢事呢!”

俭以治家还意味着即使家庭富有,也要懂得节俭,不要坐吃山空,更不能奢侈浪费。通过自己的勤劳节俭发家致富,力戒子弟骄奢淫逸,以成俭德家风。张知白,字用晦,北宋沧州(今河北沧州)人,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登进士第,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证事等。天圣三年(公元1024年)任宰相,天圣六年(公元1027年)在相位上去世。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张知白生平清廉节俭,他当宰相时,生活与平民一样简朴,也能知足常乐。有人劝他从众,以免被讥为虚伪。亲近的人说:“您的俸禄那么高,自己过这么清苦,何必呢!”张知白回答说:“听人说,浓处味短,淡中趣长。凭我的俸禄,使全家过上好的生活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从俭朴到奢华的生活容易,要想从奢华的生活回到俭朴的生活就难了。我的俸禄又不是永远有的,我也有离世的一天啊。如果家人都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一旦失去了我的俸禄,他们就不能马上适应俭朴的生活。假如我在位与不在位、我在不在这个世上他们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即使我去世了,家人也能像现在这样生活呀!”听的人都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后来张知白生急病的时候,宋仁宗到他家中探望。他的夫人拜见皇帝时身上穿着很差的服装,等进入他的卧室,宋仁宗看他用的破旧毛毡、缣布被子,室内的惟帐也很陈旧,仁宗叹息赞美了好久。后来,凡是崇尚清德的人都以张知白为榜样。

像张知白这样清正俭朴的官员,在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何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更为难得的是,张知白在廉政方面非常清醒、清白和自觉,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张知白的眼光不谓不远,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对家人也要求严格,不像有的官员,到自己要求倒的严格了,却疏忽了家人,往往“后院起火”,久而久之,难免自己近墨者黑;也有的人,一升就奢,一奢就侈……

在古代,有些人过得贫穷,但是人穷志不短,并不去请求别人可怜,而且靠自己亲自劳作,改善生活。我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就是如此。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豪放,充满爱国热情。陆游虽曾任镇江、隆兴等地的通判,但一生比较贫困。他曾留下遗书说:“我贫困的家境不喜欢向别人说,所以,知道我贫困的不多。我死后,可能都没有棺材入殓,考虑到不免会连累亲戚朋友,因而,一定要从简办理丧事,入土为安即可。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向其他人索要财物或者向他人借贷。”陆游到了晚年,基本吃素,他認为吃素既节俭,又可养生。他还亲自种菜。他说这样做,“不为休官须惜费”,而是“从来节俭是家风”。在他的诗歌《秋获歌》中有“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表达了自己对节俭生活怡然自得之情。

俭己施人

当然,勤俭持家不是不要求改善家庭生活,不是不要提高生活水平,勤俭并不排斥善于经营以增加家庭收入。勤俭是一种美德,但它本身不是目的,如果斤斤计较财富的积聚,则只是一个吝啬的守财奴。“樊重持家有方泽乡里”就反映了己俭而待人大方不失礼,或克勤克俭以恤贫救苦的美德。

樊重,字君云,东汉南阳湖阳(今河南省桐柏程湾一带)人,擅长农业和经商。他性情温厚,治家有术,能够让一家三世欢聚一堂,财物上谦让不争,子孙孝敬,家庭和睦。他管理的种植业兴旺发达,老少童仆,各尽其才,上下一心,最终发家致富。他们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但子孙都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宦人家一样讲究礼仪。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满足他们。樊重的钱财积累至成千上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结束了他们兄弟之间的相互争讼。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可以在乡里掌管道德教化和调解民间争讼的德高望重的人)。樊重平时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80多岁去世时在遗嘱中还让子孙们将那些有关借贷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惭愧,争先恐后地前去偿还。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一概不接受还钱。

总而言之,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美德。这种美德集中体现在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但在古代社会,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德很难被史籍记载。然而,它作为民族的美德,也为许多上层人士所崇尚、践履。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财富的增长已经达到古人不可想象的水平,人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世界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奢侈和浪费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勤劳节俭仍然是当今特别是家庭生活中应当保持和发扬的一种美德。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

猜你喜欢
治家陆游宰相
唐朝吃饭那些事儿
宰 相
《袁氏世范》的家庭教化与治家之道
猫宰相识破谎言
浅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现代启示
试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主体内容
除夜雪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初夏绝句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