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2021-09-09 05:24邢懿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中学生

邢懿

摘 要: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与内容,之后,整合现状,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且根据成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并且对学生实施高强度的考试,刺激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或者是焦虑的状态。在这样喜悦和失败的冲击下,心理疲劳很可能会出现,进而很可能就会存在一些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等问题[1]。外加一些教师缺少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学生很可能就会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

(二)家庭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家长是自己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变化。例如,一个学生经常受到家里的训斥,那么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和家里人交流,导致双方情感破裂。让孩子从小就缺少安全感,那么心理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提高,甚至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三)社会因素

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也是高端人才的竞争。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我们想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转嫁给自己的孩子,便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外,多元化的文化碰撞、不良的风气导致不少学生的病态心理出现,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学校心理教育机制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教书”,还需要“育人”。第一,在学校中需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可以结合中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心理教师需要使用信息化的系统为中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保持资料的保密性,实时性地跟踪学生的心理变化,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发现和矫正。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健康的行为,需要及时关心和尊重,用心了解,找到问题的症结,适当治疗,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避免衍生出其他问题。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个宣泄的场所。例如,长沙市的第一中学就是使用此种方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中学生心理宣泄场所,并且成为一個典型的案例。第二,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热线。可以使用书信的方式,也可以使用网络的方式,让学生将一些自己难以启齿的问题呈现出来,并且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人生的道路中起到了指明灯的主要作用。第一,中学生家长需要尊重孩子,学会关心孩子的心理,并且站在中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理解对应的行为规范。第二,家长需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较小,还不成熟,孩子这样做也不放心,那样做也不放心[2]。在这样的方式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出现反感,他们更渴望的是家长的理解、家长的认可。此时,家长就需要在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第三,家长需要将教育和心理疏导相互结合起来,分析孩子的叛逆心理,找到合适的方法,并且耐心地对待孩子。不可以使用强烈或者是打击的方式进行教育,长久下去,只会适得其反。

(三)呼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

仅仅使用学校和家长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网络,建立“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活动,并且为以后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空间。例如,有的地方建立了“5+2=0”的观点,家长和社会对一些不良的风气进行整合,保持正面的教育。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不少网络平台也需要净化空气,整合平台,解决对教育的质疑,分析学生的身心健康规律,完善对应的法律保护,给予学生一个净化的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与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国家的命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学校、学生、社会、家庭相互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用多元化的途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让学生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锻炼学生的耐受力和自信心,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强.基于精神性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与应对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4):14-15.

[2]成伟鹏.关爱与守护: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