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改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09-10 11:39于琦
中学生学习报·科教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于琦

从今年9月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教育部发言:语文迎来颠覆性改革,再不重视阅读真要吃亏了。现在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对于阅读少、不读书、不思考、写字慢、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从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可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语文的整个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而目前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發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 好书引读,赏析激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对文章阅读产生兴趣。授完新课,我喜欢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章给学生阅读,还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读物。总之,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活动激趣。在学校,老师要尽量多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像讲故事比赛、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摘抄佳句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展示成果,体验乐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对学生的每一次收获,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二、营造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策略:

1、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办好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在实践中,开学时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图书架上,学期结束时再归还给个人,新学期开始再更换新书。平时由班干部轮流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图书架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家庭配合创设阅读条件。教师要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并让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家、校结合共同努力让学生阅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转变学生、学校及家长观念

农村学生没有课外阅读习惯这与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所以学校、教师及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让自己和孩子的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

1、充分转变办学观念,不要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顾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丰富学校图书资料,多收藏一些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将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2、转变学生观念,不要一味的读死书,要多渠道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文鉴赏能力,要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要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喜欢阅读,把阅读作为修养身心,完善自己人格的一种方法。

3、转变家长及教师一味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观点,摒除课外书属于闲书的观点,要充分认识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理,要多鼓励他们读有用的益书。

四、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保证学生有自由阅读的时间。首先,教师不得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作业布置要合理。在家里家长要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不能放任学生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用干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要鼓励孩子按照每日的计划进行课外阅读,做到:定书、定时、定量。并长期坚持下去,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整体上保障课外阅读时间的充足。

五、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外阅读健康有效的运行,必须加强在阅读方法中的指导。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课外阅读。

1、泛读、精读结合。泛读求广,精读求深。泛读指广泛地读,大概地读,不求甚解,各取所需。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我们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指去粗取精地读,读透读通读烂几部基础书;也指精益求精地读,读出问题,读出灵感。精读,要求我们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

2、读思结合。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多做思考,在课本上都有课后思考,带着问题读书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课外内容。不能忽视精度法,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段落,精心阅读、仔细品味。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外同步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一种补充,也是向加深阅读理解的一个过程。例如在学到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课时,我就向学生推荐他的文章《赋得永久的悔》由此更深刻体会到他对母亲的悔和念,同学们都十分感兴趣。还有在学习林海音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就建议学生找来她的《城南旧事》读读,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利于课文的学习。

4、读写结合。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抓住阅读红利期,必须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拓展读书渠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成为赢家!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数学阅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