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破拆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研究

2021-09-10 00:05何佳媛易灿南周淑仪唐范左华丽彭泓
人类工效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肩部骨骼部位

何佳媛,易灿南,周淑仪,唐范,左华丽,彭泓

(1.湖南工学院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102;2.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长沙 410014)

1 前言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是一类在工作中接触过度负荷、振东、重复操作、不良姿势等危害因素所引起的肌肉、骨骼、神经及局部血液循环系统的损伤[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0%,达到19.35万亿元。但随着建筑物寿命、外力破坏、环境破坏、改造升级、土地开发等原因,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均已出现破拆工程案例,如各桥梁、房屋、桩基、烟囱、复杂结构水池、护城河挡墙等[2]。

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机械拆除为主要的拆除方法,由于我国人工成本相比发达国家仍不是很高以及技术、环境等原因,因此我国的拆除方法仍以人工破拆为主[3]。破拆作业常见于路桥工程、建筑工程、道路维修工程,该作业一般由作业人员手持振动工具进行,如电锤、电钻等,作业过程中由于负荷大、工作时间长、姿势不良等原因,容易造成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4]。关于工作场所WMSDs调查,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NMQ)、荷兰肌肉骨骼调查问卷等(DMQ)。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可作为职业场所肌肉骨骼疾患的筛查工具,筛选出高位个体进行深入检查,但是部分研究暴露其所存在的问题为不能直观的获取危险因素信息,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过多,因此该问卷不能作业临床诊断WMSDs的依据[5-6]。荷兰肌肉骨骼调查问卷内容详细,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情况、工作情况(用力情况、动态负荷、静态负荷、重复作业、气候因素、振动和工效学环境),因此可以快速的提供职业暴露和健康状况的信息,帮助工效学专家识别出高危做作业和重点人群,同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工效学改进过程[7-8];但耗时长,无法定量评估,因此本课题组问卷结合北欧肌肉骨骼问卷和荷兰肌肉骨骼问卷,根据实际经验对破拆作业人员的现状进行肌肉骨骼疾病调查[9],探讨其工作内容对身体所造成伤害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破拆作业人员WSMDs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由于破拆人员的定义之前尚未有明确的划分,因此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选取了房建项目公司的大型振动工具使用人群,以及工厂和普通装修公司的小型振动工具使用者进行调研。问卷调查人员选取标准为工龄在一年以上的正式在岗职工;工作内容以使用振动加工工具为主、无局部损伤的外伤史;参加该工作之前无WMSDs疾病史;沟通、理解及认知能力正常。由于湖南地区湿热,因此患有外伤,风湿类疾病,先天性脊柱畸形等非工作相关因素导致的肌肉骨骼疾患者不纳入选取范围。

2.2 内容与方法

课题组根据《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Nordic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NMQ)和荷兰肌肉骨骼调查问卷(Dutch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DMQ)并结合破拆作业人员访谈结果编制问卷,评估MSDs患病情况的条目来自NMQ,评估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条目来自DMQ。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工种、工龄、文化程度、吸烟状况、下班后是否劳累,身体自我感觉等;第二部调查WMSDs情况,包括颈、肩、背、肘、腰、手腕、髋骨、膝、踝足等身体9个部位在过去一周,过去一年以及参加工作以来的疼痛或不适症状;第三部分调查作业方面潜在危险因素职业接触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力量负荷、姿势负荷、重复性动作、不良工效学等进行调查和分析。MSDs的判定标准:(1)过去1年内不适;(2)从事当前工作以后开始不适;(3)之前未发生过事故或突发性伤害;(4)每月都出现不适症状或持续时间>7 d。

调查分为2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由于问题较多,采用纸质问卷发放回收的方式,调查时作业人员在工作人员辅助下填写。访谈的目的在于深入调查破拆作业人员工作时导致的肌肉骨骼疾患现状、原因、相关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工作时间和内容的总体情况;因振动而产生的主要肌肉骨骼系统不适及误工就医情况;工作当中存在的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疾患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对于不良工效学因素的干预措施及相关辅助工具研发方面的建议;针对破拆作业人员肌肉骨骼疾患已有的预防敢于措施及效果。

2.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算不同部位WMSDs发生率(最近1年内WMSDs人数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采用SPSS 2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于基础数据,例如:年龄、工龄等采用卡方检验,验证其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工作内容、环境等变量,与身体各部位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P值和χ2值,找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最后选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OR和95%CL值。

2.4 问卷调查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Hildbrandt等[10]研究结果显示DMQ可信度较好。本问卷Cronbachα值为0.7,在信度检验中,数据在0.6~0.8之间表示较好,因此该问卷的信度较好。而根据因子与测量项之间的结果可知,KMO检验系数为0.552>0.5,Bartlett球体检验的χ2统计值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5,因此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当中可知该问卷的主因子有7个,这7个主因子解释的方差占到了76.997%,最后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这几个变量都是在某一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因此该问卷的每一个题目都是具有效度的,但此问卷效度KMO检验数据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破拆作业人群相对较少,回收的有效问卷量少,因此导致了KMO检验数据低,但不影响该问卷的效度。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1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3份,问卷有效率93.6%。调查人员平均年龄40.85岁,平均工龄12.98年。

3.2 不同部位WMSDs发生率

近一年来,各企业作业人员各部位WMSDs发生率为12.62%~40.78%(表1),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肩部,颈部,腰部和手腕。

表1 近一年来各部位患WMSDs发生情况

3.3 不同工种WMSDs发生率

分析不同工种身体各部位之间患有WMSDs的概率:木工肩部,颈部和肘部的患病率最高;建筑工人患病率最高部位为腰部、背部和肩部;维修工人腰部和肩颈患病率最高。不同工种之间颈部、肩部、背部、肘部、腰部、髋骨以及膝盖WMSDs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患病率最高的为肩部,48人患病,占总人数比例的46.6%,44人颈部患病,占总人数比例的42.7%。

表2 不同工种WMSDs发生率情况

3.4 不同部位WMSDs个体特征的单因素分析

结合表1和表2,选取患WMSDs数量最多的五个身体部位与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个体影响因素不同,颈部主要为工龄,工种、文化程度、下班后身体劳累情况;肩部主要为工种、文化程度、下班后身体劳累情况;手腕为自评身体状况;腰部与工种、文化程度、吸烟、下班后身体劳累情况有关,膝盖为工种、文化程度、吸烟、下班后是否劳累。根据初步分析,性别和吸烟情况对于身体各部位患WMSDs的影响不大,而工种将影响身体各部位的疲劳和肌肉损伤程度,这在3.3中已有所讨论,而不同的文化程度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业人员对于肌肉疲劳和损伤程度的认知,下班后的劳累程度将直接体现作业人员身体对于每日工作量的耐受度,因此结合所有数据来看,工种、文化程度、下班后是否劳累是主要影响身体部位患WMSDs的因素(见表3)。

表3 基础数据中的不同变量对身体部位的患WMSDs数据分析

3.5 不同变量对身体部位的影响

对于工作时的不同变量,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剔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P>0.05)后得出影响身体各部位的变量(见表4),得出对于身体各部位造成WMSDs的危险因素(OR>1)很多,其中对于颈部来说,工作部门人员短缺、经常加班、颈部前倾、手腕弯曲或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以及以上臂、手指每分钟多次做同一种运动都是导致颈部患WMSDs的危险因素,其中危险因素最高的变量是以上臂、手指每分钟做同一运动(OR=2.372),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肌肉或体位不良,都会直接增加肌肉疲劳的损伤程度;在腰部和肩部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工作时物件很难抓去,经常加班以及工作时会稍微转身长时间保持弯腰姿势等都会加剧患WMSDs的风险,但对于腰部和肩部来说,危险因素最高的都是工作时物件很难用手抓取(OR=2.124,1.941),这是由于长期反复的过度上肢运动及过度负荷,使上肢肌肉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时间的累计下导致肌肉劳损。对于手腕来说,是人体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最多的部位,而长期、经常地重复某一特定地动作会导致肌肉的超负荷使用,而导致腱鞘炎,在手腕的调查中发现,影响手腕患WMSDs的原因与其他不同的是手腕为搬举重物过肩部(OR=1.911),这可能是因为需要手腕以不良工作姿势支撑大部分力,导致手腕肌肉超负荷使用,从而引起手腕患WMSDs;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负重、传递载荷、参加运动为小腿活动提供力偶。膝关节主要为屈伸运动,但因其位于下肢的中部,位于身体两个最大的杠杆臂之间,承受较大的力,易引起扭伤和骨折,在膝关节患WMSDs的影响因素当中,最为主要的是工作部位人员短缺(OR=1.643),这可能是因为膝关节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力,导致膝关节疲劳。在表3-4所有的数据中,对身体各部位患WMSDs影响最大的为颈部,以上臂、手指每分钟多次做同一运动(OR=2.372),而导致身体各部位患WMSDs的原因集中在不良工作姿势、人体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从而导致的肌肉过度负荷。

表4 logistic线性回归方程二元分析

4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我国破拆作业人员WMSDs发生率高,发生部位多,影响因素也很多,其中以上半身的力量做同一运动、长时间保持不良工作姿势、工作部门人员短缺都是造成WMSDs发生的危险因素。患WMSDs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给作业人员带来了不便,大部分的破拆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肌肉骨骼疲劳的认知度低,因此在之前的案例中,工人感到身体部位疼痛,也不会及时就医或调岗,从而加深病痛程度。因此患WMSDs不仅会降低其工作能力,同时增加医疗成本,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1]。同时在访谈中发现,虽然部分企业对于肌肉骨骼疾患的宣传力度还不错,但是对于正规骨骼肌肉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还是缺乏,同时员工对于肌肉骨骼疾患的自我防护意识低,因此企业需要加强WMSDs正规骨骼肌肉知识宣传培训,使工人们有自我防护的意识,早发现早治疗,了解发病症状、产生原因,从而改正不良姿势、生活习惯和作息,主动采取预防干预措施[12]。

在此次讨论中受访者觉得年纪和工作姿势以及搬运重物等都会影响肌肉骨骼疾患,并且在年纪较大的同事中患病率高,但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又担心影响了上班效率,都不会及时就医而选择其他方法缓解疼痛(例如:膏药,活络油等)。同时受访者虽然都知道一定的肌肉骨骼防护知识,也在企业的培训当中了解到了防护装备对身体的好处,但是都因为带防护 器具麻烦,工作效率变低或不舒服而放弃作业过程中的防护。同时,受访者表示希望可以尽早研发更加方便、轻便、不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操作的防护工具。

此次研究显示,破拆作业人员身体各部位WMSDs的患病率均较高,其中肩部是各部位中损伤最为严重的部位,其次是颈部和腰部。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手持振动工具作业人员长时间使用振动工具而导致的手部振动病[13],破拆作业主要使用振动工具,在使用过程当中就会导致上背部(颈部、肩部)的疲劳感,而在破拆作业人员的工作姿势中可能会将破拆工具抬高至肩部以上或太低需要蹲下或跪下进行操作,而工作需要大量使用肩部的力量去进行操作,因此可能引起肩部血管平滑收缩,导致局部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缺氧,从而诱发或加重肩部WMSDs[14]。

在这次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使用振动工具对肌肉骨骼的损伤。不同的工种作业内容不同,因此所造成的损伤部位也不相同。在此次研究中,木工的主要患病部位为肩部,维修工和钳工以及外架工都以腰部患病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木工需要手持振动工具对物件进行加工,而维修工和建筑工人需要弯腰或以不良姿势和体位来进行操作。可见各工种中的工作状态和姿势是导致患有WMSDs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15]。

不仅工种是导致患有WMSDs的影响因素,工龄和文化程度、下班后是否劳累都是导致人体患病率概率增长的影响因素,不同工龄的作业人员承担着相同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而年纪与身体机能成反比,年纪越大,身体机能降低,同时工龄越长,接触振动工具的时间也就越长[16]此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WMSDS患病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大而增加。而对于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作业人员来说,知道合理的休息,让身体各部位进行放松,从而减少患WMSDs的几率。因此企业要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班次,同时适当增加工间休息时间,缩短工作时间,减轻作业人员的疲劳从而提高员工的出勤率。

由于破拆作业人员工作时经常需要以下蹲或跪地,抬起振动工具的姿势进行工作,因此身体需要长时间的扭曲、前倾,加之工作的劳动负荷大,部分工作受天气影响等,导致身体的各部位损伤。在此研究中分析,影响身体不同部位WMSDs的职业因素都不一。有学者认为重复性操作、保持同一姿势作业是颈部和肩部WMSDs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7-18];但本次研究发现经常加班、搬运重物、驾驶车辆、长时间蹲或跪着工作都会影响身体部位患WMSDs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得知,加班会导致工作时间增加,从而导致肌肉的紧绷状态和时间增加,产生疲劳感。身体无法得到很好的休息,从而更容易出现WMSDs;因此改进破拆设备。在生产破拆设备的设计时考虑工效学因素,符合人体的肌肉骨骼特点,避免不良姿势以及破拆工具本身导致作业人员受伤,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破拆作业当中,肩部和颈部是患WMSDs最高的两个身体部位,与之前的研究一致。主要原因是因为破拆作业除了长期的振动导致身体疲劳以外,部分的破拆工具重量超过5 kg,因此,工作时偶尔稍微弯腰是保护颈部WMSDs的保护因素,对于肩部,不要长期维持不良姿势,疲劳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恢复,而对于下背部而言,工作中腰/膝盖经常搬运超过20 kg的重物,并且重物需要超过肩部,需要经常驾驶车辆都会导致下背部WMSDs的患病率增加,因此,尽量避免徒手搬运重物,以及长时间开车可以有效的缓解疲劳。对于人体来说合理安排工间休息可以减轻疲劳和预防WMSDs,提高作用能力是工效学研究的重要方向[19]。

5 结论

(1)破拆作业人员身体各部位WMSDs的患病率均较高,其中肩部是各部位中损伤最为严重的部位,其次是颈部和腰部。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长都会给从业者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

(2)WMSDs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可能导致破拆作业人员患病风险的因素包括年龄和工龄偏大、加班、搬运重物、驾驶车辆、长时间蹲或跪着工作。减少作业人员患病风险的因素包括增加休息次数、增加作业人数、更换作业内容。

(3)破拆作业人员患WMSDs的几率高,但大多数作业者对WMSDs危害性认识不够,就医率偏低。破拆作业人员肌肉骨骼防护知识普及率较其他行业较高,但作业人员接触正规肌肉骨骼疾患防护健康教育的机会少,同时作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烈,同时作业中缺少便携、高效的肌肉骨骼防护及辅助工具。

猜你喜欢
肩部骨骼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骨骼和肌肉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