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蜜蜂养殖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1-09-10 01:47樊莹杜林张立黎恒铭刘嘉侯萍
中国蜂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保有量中蜂蜜源

樊莹 杜林 张立 黎恒铭 刘嘉 侯萍│文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

蜜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等特点,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发挥重要作用。发展蜂业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蜂业对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蜜蜂养殖作为多数地区脱贫增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系列问题,为全面掌握贵州省蜜蜂养殖现状,连续两年对我省蜜蜂养殖及相关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开展实地调研,对我省蜜蜂养殖成效进行梳理总结,系统分析存在问题与困难,针对痛点、难点,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提出路径和措施,以期为贵州省养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蜜蜂产业发展情况

1.蜜蜂养殖情况

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蜜蜂保有量90.96万群,占全国蜂群总量6.31%;其中中蜂84.35万群,占全国中蜂总量12.57%;意蜂6.61万群,占全国意蜂总量0.86%。我省饲养蜂种以中蜂为主,占全省蜜蜂保有量92.73%,其中92%以上长期定地饲养,仅8%采取省内转地饲养;意蜂占7.27%,其中95%以上为转地饲养,仅油菜、洋槐、乌桕及五倍子等在贵州省短时间采集,5%定地饲养以采收蜂王浆为主。中蜂在贵州省各市州均有分布,其中遵义市蜂群保有量最多,达33.97万群,占全省蜜蜂饲养量37.35%;贵阳市蜜蜂保有量最少,仅3.4万群,占全省蜜蜂保有量3.75%。全省各市州中蜂、意蜂及蜂群总量分布见图1。2019年底贵州省蜜蜂保有量84.34万群,2020年同期增长6.62万群。其中,贵阳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蜜蜂保有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分别减少1.78万群、0.67万群,0.09万群,其他市(州)均有所增加(见图2)。

图1 各市州中蜂、意蜂及蜂群保有量分析图

图2 各市州2020年和2019年蜂群总量变化

2.蜜蜂养殖重点区域分布情况

截至2020年,贵州省蜜蜂保有量0.5万~1万群县(区、市)19个,保有蜜蜂12.27万群,占全省蜂群总数13%;1万~1.5万群县(区、市)12个,保有蜜蜂14.12万群,占全省蜂群总数16%;1.5万~2万群县(区、市)8个,保有蜜蜂13.5万群,占全省蜂群总数15%;2万群以上县(市)主要分布在正安县、桐梓县、道真县、盘州市、务川县、德江县、赫章县、凤冈县、紫云县、黄平县、黎平县11个县(市),保有蜜蜂43.37万群,占全省蜂群总数48%。其中正安县蜜蜂保有量最大,蜂群保有量达9.63万群。

3.蜜蜂养殖规模情况

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50群以上蜜蜂规模养殖场(户)2389个,蜜蜂保有量38.74万群,占全省蜂群总数40.99%。其中50~100群规模场1351个,保有蜜蜂8.68万群,占22.41%;100~200群规模场33个,保有蜜蜂7.97万群,占20.58%;200~300群规模场201个,保有蜜蜂4.5万群,占11.61%;300~400群规模场92个,保有蜜蜂2.91万群,占7.52%;400~500群规模场23个,保有蜜蜂1.01万群,占2.61%;500~600群规模场31个,保有蜜蜂1.60万群,占4.13%;600~1000群规模场26个,保有蜜蜂1.86万群,占5%;1000群以上规模场32个,保有蜜蜂10.2万群,占26.33%。

4.生产经营主体情况

贵州省共有养蜂农户7.75万户,占全国蜂农总数25.83%。登记注册蜜蜂养殖场499家、合作社312家,蜂产品加工及销售企业123家,有SC蜂产品认证企业10余家,龙头企业5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分别为贵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赫章县乌蒙花海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省级龙头企业3家,分别为贵州永惠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夜郎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及普定夜郎蜂业贸易有限公司。

5.蜂产品生产及加工情况

我省蜜蜂养殖以中蜂为主,生产蜂产品种类单一,以生产蜂蜜为主,意蜂除蜂蜜外,还生产蜂王浆、蜂花粉和蜂胶等蜂产品。蜂产品以初加工、初产品销售为主。2020年我省蜂蜜产量375.75万kg,平均3.98kg/群;蜂王浆33.05万kg,平均5kg/群;蜂花粉2.94万kg,平均0.43kg/群;蜂胶0.40万kg,平均0.06kg/群。蜜蜂产业综合产值达4.35亿元。

6.主要蜜源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省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蜜源植物丰富多样,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苕子(绿肥)、柑橘、洋槐、五倍子、荆条、乌桕、野藿香、枇杷、柃木(野桂花)等,其中油菜在我省多数县区均有种植,苕子主要集中分布在毕节市和六盘水市,洋槐主要集中分布在贵阳和遵义市,五倍子、荆条及乌桕主要集中分布在黔南州、铜仁及黔东南地区,其他市州均有少量分布,野藿香主要分布在黔西南、毕节市及六盘水市,安顺紫云、关领等县有少量分布,枇杷在全省多数地区均有分布,柃木(野桂花)主要分布在铜仁和黔东南地区。此外,我省各地区还有丰富的山花蜜源和大量的经果林蜜源,多数县(区)一年均有两个以上主要蜜源,且一年四季均有辅助蜜源开花,为养蜂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蜜源基础。

二、存在问题

1.引种不规范,良繁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现有9种不同生态类型中蜂,华中型中蜂和云贵高原型中蜂属于我省本地蜂种,能较好适应我省气候和蜜源资源条件,而其他类型蜂种不适合我省养殖。近年来,因价格优势,我省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引入大量华南型中蜂,群体小,低温环境适应能力差,蜂病发生频繁,造成引入蜜蜂短期内大量死亡,且繁殖速度慢,蜂蜜产量低。

我省蜜蜂良种覆盖率低,远远不能满足蜜蜂产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省蜜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种场和良种扩繁场运营不规范,均未获得蜜蜂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不能满足我省蜜蜂产业发展的需要。许多蜂场自繁自养维持生产,蜂群抗病力严重下降,生产性能降低,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培育优良种蜂,建设高标准养蜂基地,服务于蜂农,服务于生产,已成为养蜂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蜜源植物分布不均,蜂场规模布置不合理

蜜源植物分布不均、花期短,主要表现在区域、季节分布不平衡、不均匀。我省蜜源分散,花期短,蜂场布置宜采取“分散、小规模”方式,蜂群数量控制在100群以下,50~80箱为宜。目前,我省100群以上规模场1038个,占50群以上规模养殖场的43.45%,部分蜂场规模达1000群以上,蜜蜂能采集的自然资源有限,长期依靠饲喂白糖维持蜂群生存,入不敷出且违背蜜蜂对蜂蜜和花粉的营养需求,造成蜂群群势小、蜂蜜产量低、易飞逃、蜂病发生频繁。

3.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技术培训力度弱

我省蜜蜂养殖全程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基本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进行养蜂生产。蜜蜂活框饲养与传统饲养技术差别较大,在发展蜜蜂养殖的同时,未及时加强养蜂配套技术培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基本的饲养管理知识,不能及时根据气候和蜜源资源对蜂群进行调整。

4.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龙头企业带动不力

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老龄化严重,蜂产品质量意识差,标准化饲养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部分蜂农和蜂产品企业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重产量轻质量的问题,没有严格按照蜂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导致市场上的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采收未成熟蜜、卫生不达标等情况。

蜂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以原料初加工为主,品种单一,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医药保健、化妆美容等高附加值的蜂产品,品牌影响力小。我省没有1家在全国享有知名度的蜂产品企业或品牌,蜂产品企业规模小、产值低、实力弱、辐射能力弱,上下游产业链扩张带动能力不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产主导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我省蜂蜜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企业仍以传统的商场、专卖店、会销、零售等销售方式,销售方式不够创新。加上许多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缺乏与同行业的交流和沟通,产品宣传力度弱,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已有部分县(区)出现蜂蜜滞销现象。

三、发展建议

1.规范蜜蜂引种,加强蜜蜂良繁体系建设

首先,在开展蜜蜂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贵州省本地中华蜜蜂品种标准,并从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文件,规范蜜蜂引种相关手续、开展蜂病检测和品种鉴定,有效控制外来蜂种引入,保护并发展地方优良蜂种。其次,严格按照《贵州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办理蜜蜂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规范蜜蜂良种生产经营,为本地区蜂场、蜂农提供优良蜂群和蜂王。再次,加强我省蜜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因地制宜建设云贵高原中蜂和华中型中蜂保种场,保护我省地方优良蜂种。分别在遵义市、黔东南州、毕节市建立中蜂蜜蜂良繁场,在养蜂重点县开展蜜蜂良种补贴试点,建立中蜂标准化示范蜂场,加强全省地方优良蜂种选育,为当地养蜂(场)户提供良种蜂群,健全蜜蜂良繁体系。

2.摸清蜜源资源状况,建设优质蜜源基地

开展主要蜜源植物及辅助蜜源植物普查,摸清蜜源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根据不同海拔气候和不同季节,优化蜜源植物时间空间区域布局,营造和建设优质蜜源基地。重点在黔西、兴仁、西秀、播州等县(区)建立优质油菜蜜源基地,麻江县建立优质蓝莓蜜源基地,威宁、赫章、纳雍、贞丰等县(区)建立优质藿香蜜源基地,松桃、从江、黎平等县建立优质野桂花(柃木)蜜源基地,正安、务川、德江、荔波等县建立优质五倍子蜜源基地,同时结合全省各地蜜源种类及开花时间科学合理规划放蜂路线,为转地养蜂农户提供参考依据,更加有效利用全省优质蜜源资源。

3.蜂产品加工及品牌建设

扶持培育蜂产品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大型企业参与我省蜜蜂产业链建设,培育和壮大蜂产品省级龙头企业。引进成熟蜜生产线设备,提高产品档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蜂产品,如蜂妆、蜂蜜饮料等,促进蜂产品及制品多样化,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地标产品、知名品牌,支持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促进我省蜜蜂产业品牌化发展。

4.加强技术培训和行业监管

结合全省蜂业发展现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和扶贫技术培训,开展蜜蜂养殖技术及蜂产品加工培训,为基层培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销售人员提高蜂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依托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及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单位,结合蜂产品溯源管理,建立从蜜源植物、蜂场生产、疫病监测、原料运输、蜂产品加工到蜂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对蜂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控。同时,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联合行动,建立假冒伪劣蜂产品举报和抽检机制,建立良好的蜂产品市场秩序,确保省蜂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保有量中蜂蜜源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中华蜜蜂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蜜蜂采花蜜
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