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地区三嵕山神信仰沿革考

2021-09-10 01:32许静
炎黄地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上党禅寺庙宇

许静

三嵕山(俗称老爷山)位于今屯留区境内,因其宗教文化而得到各方的关注。“嵕”的释义是有一座山有多个山峰,三嵕山即三峰所聚之意。东峰麟山是道教三嵕山神庙所在地、佛教金禅寺位于西峰灵山、南峰徐陵山是儒教先师庙。三嵕山神信仰流传至今,从单纯的山神信仰到羿神话的附会,再到老爷山上佛道儒三教鼎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上党地区独特条件的催生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们选择定居点的重要考虑因素,上党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三嵕山神信仰产生的重要条件。

上党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势高峻。但其南部和东南部有太行山,北部和西北部有太岳山、西南部有中条山将其环绕形成上党盆地。三面环绕的地形使得外面的事物不容易流传进来,于是本地神代代口口相传,三嵕山神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另外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民众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三嵕山位于长治屯留区县城西北方,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本应该天气温热,降雨量大。但由于太行山的阻隔,夏天降雨量并不多。屯留属于农耕区域,对天气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三嵕山神被赋予的致雨司暴,预防干旱、洪涝、冰雹等职能,恰好迎合了当地人们的需求。

另外,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三嵕山神的产生。长治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348年,周显王在位时,韩国首次在这里设置上党郡。后唐高祖李渊把上党郡更名为潞州。自此基本使用潞州一名。历史纵横间不乏有文化兴盛的时期,为三嵕山神的产生、传播提供了条件。

老爷山是三晋通衢的必经之路,从老爷山向南出发,途径晋城,到达河南,与中原地区相接。这也是三嵕山神信仰一经产生便得以迅速向南传播的原因。

三嵕山神信仰的历史渊源

后羿射日的神话流传已久。相传在远古帝俊时期,十日同出,人间大旱,民不聊生。太阳原来是帝俊和羲和的十个儿子,本来应该轮流出来当值,东出西落,日复一日。某一天他们一起出来了。后羿本来只是一个善于射箭的小伙子,看到这样的情况,为百姓困苦的生活而苦恼焦虑,苦思后他决定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后羿便在一个山头挽弓射下九个太阳。据说该故事发生在三嵕山,《潞安府志》中有记载:“三嵕山,……相传羿射九日之所,有泉祷辄应。”

既然是传说,便带有很大一部分的虚构性,关于后羿的身份也有很大的争议。有人提出后羿就是太康失国中夺取王位有穷国的国君后羿,由于有穷国后羿也善射,以此猜测此后羿是射日的后羿。但“后”是夏朝对君主的尊称,“羿”才是他的名字。且帝俊这一名号见于《山海经》中“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可知帝俊与太康失国中的后羿并不处于同一时代,所以后羿是有穷国国君的说法站不住脚。

十日当空,可以推测出当时恶劣的生态环境。可能是发生在某个大旱年代,勇敢的后羿帮助大家躲过了这场灾难,后羿便成了大家的英雄。在远古时期,人们把天灾当做神的旨意,也只能靠神解救,于是后羿便开始被神化,慢慢地被赋予了神的身份。

三嵕信仰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五代时期的周朝显德年间(公元954年—960年),三嵕信仰正式获得三嵕的封号。但这一阶段对三嵕庙的信仰还属于自然崇拜。人们进行祭祀的对象是三嵕山,并不是现在的三嵕神,也就是山神崇拜。

由于三嵕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唐朝时就不断有人在这里修庙宇,包括三嵕庙、孔庙、金禅寺、关帝庙、黑虎神庙、龙王庙等。金禅寺始建年代不详,原建筑都已经被破坏,只能从现存的唯一一座舍利塔推断其年代,舍利塔属于唐朝建筑佛塔常用的风格,根据“先有金禅寺,后有舍利塔”的说法,由此猜测金禅寺的建筑年代应该也在唐代。从此佛教正式在三嵕山上被确立。由此,三嵕山转向宗教崇拜。

到了宋金时期,三嵕山神信仰逐渐走向成熟。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大肆分封国内神祠,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十二月赐三嵕庙额“灵贶”,三嵕山神才逐渐被官方认可,三嵕庙进入国家典祀的范围,三嵕山神崇拜正式被朝廷许可,后又封为显应侯。金代进士卢躁于天眷元年 (1138年) 八月, 为泽州三嵕庙撰写了《三嵕庙记》第一次将三嵕山神与羿神话相联系。

有关学者在山西屯留县东酪酴村发现了一块碑刻。从内容可知,该碑刻刻于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岁次戊申季夏中旬有三日,即六月十三日。题为《潞州屯留县崇仁乡李高管重修灵贶王庙记》,其中提到了三嵕山神的来源:“灵贶王者,肇从远古,血食此方,究其本原,有自来矣。《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禾稼枯槁,黎民艰食,帝命后羿射死九鸟,其余妖孽之类,修蛇、封豨、九婴、鑿齿、猰貐、大风共为民害,皆俾此神诛除之。”

明洪武庚戌(公元1370年)年改庙号为“三嵕山之神”。现在在本庙保存的碑刻《屯留县重修三嵕山神庙记》证明了这一事实。此碑是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所立,“按祭法:山林川泽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屯留西北四十五里,山峙三嵕,其东峰之巅建有庙像,莫稽攸始。……宋宁宗间,封为显应侯。我太祖高皇帝龙飞三年诏革嶽镇海瀆历代封号,止称山水本名。如三嵕山,则曰‘三嵕山之神。”此碑文显示立碑时也不清楚三嵕山神信仰开始的时间,但交待了称为三嵕山神的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封号以山河本名命名,所以称为“三嵕山之神”。

到了近代,由于战乱频仍,三嵕山神信仰一度走向衰落。随着庙宇的破坏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来三嵕山进行祭祀活动的人越来越少,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这座古刹陷于沉寂。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长治地区爆发上党战役。上党战役战争范围广泛,老爷山作为“围城打援歼灭战”的主战场引起各界的重视。战争是导致三嵕山神信仰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战争使得人们的基本生存得不到保障,供奉神灵这些事情必定会被搁置。战争之惨烈对庙宇原址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由于战争的爆发,原本完好的庙宇渐渐被破坏,有的是枪火炮弹的破坏,还有是人为的破坏,当地的民众再也无力保持庙宇的完整。由于长时间无法修缮,本来就是由木头建造的庙宇渐渐腐朽。这些古老的建筑只留下一座舍利塔。

三嵕山神信仰的传承

2005年,郭庄煤业老爷山开发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挖掘三嵕山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运用其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对老爷山风景区进行开发和经营,将其打造成为旅游胜地。

政府对三嵕山神信仰的传承和保护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不仅在原址上重建已经被损坏的庙宇建筑,修复并保护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古舍利塔,还在三嵕山上招商引资,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第三产业,老爷山也逐渐成为屯留的标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当地人也积极参与到了对三嵕山神信仰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对老爷山口头宣传无形中提高了三嵕山的知名度,有利于三嵕山神信仰的对外传播。

对三嵕山神信仰的重新挖掘,于周边地区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老爷山风景区的开发,解决了周围村镇的就业困难问题。同时改变了老爷山附近村子传统的以农业为生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上党禅寺庙宇
在西明禅寺听蝉
冬日去禅寺祈求姻缘的年轻人
破旧庙宇的白月光
上党地区民间传统手工艺生态环境探析
上党地区民间音乐调查报告
浅析磁器口古镇庙宇的建筑特色
论宋初李筠之乱
上党八音会探源及乐户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