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视野”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变量

2021-09-10 07:22杨君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杨君燕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强调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关注激活话题词汇、解读信息链、跨句理解、加工语篇、赏析语言等语言变量,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语言变量;语言处理策略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1]4。而高中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的理论以“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为核心理念,强调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而有侧重的过程[2]。所谓“综合”,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整合活动观中提出的六要素,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其次,教师要着眼于内容、思维、语言的整合和阅读策略的过程体验,使学生有机会整合地学习阅读文本有关内容。所谓“侧重”,是指每个活动都有各自的侧重点、首要的显性目标[3]103。

“综合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每一阶段都应根据教学需要有所侧重。侧重阶段不仅体现在思维、内容和语言的侧重上,还体现在语言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或侧重语言的感知,或侧重语言的赏析,或侧重语言的运用[4]12。“综合视野”下的文本解读,既鼓励读者对篇章结构的认识,又不忽视词、句、语法手段在篇章中的作用[5]。

根据交互作用语言教学理论,影响阅读过程的三个主要变量为读者变量、语篇变量和作者变量。而语篇变量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而这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6]。

强化语言学习,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来分析:从词汇层面讲,应关注词汇本身的内涵与外延;从句法、段落层面讲,应关注段落结构、过渡句、观点;从传递意义的修辞手段讲,应关注主要的修辞手法、逻辑关系;从输入与输出的角度看,表达观点的写作,要求作者就某个特定的话题“创造”连贯的陈述[7]49。

从课堂教学层面看,教师不能只是为考点忙碌着,而应多一些思考与实践,让教学更贴近学生。那种“阅读的第一课时(内容)”+“阅读的第二课时(语言)”的“既成做法”,往往只是剥离式的阅读教学,人为地把文本信息理解与语言知识教学分割开来[7]51。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面面俱到,一节课关注的点太多,综合而不侧重,教学成效不明显。教师由于对文本信息解读不到位,只关注词、句、段、篇、修辞中的部分内容,为语言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二、“综合视野”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习

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三册第4单元的阅读主课文“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为例,探讨“综合视野”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策略。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所在单元的中心话题是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属于“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语境下的“宇宙探索”这一主题。“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讲述的是生命的起源,所使用的文体是说明文。正文共分五段,除第一段“引入”和最后一段“结语”外,其余三段都集中在“生命的起源”这一主题上。文章介绍了“宇宙大爆炸”使宇宙中的物质四分五裂,进而形成原子,原子的形成与结合就形成了各种星球以及固态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产生了,但是水的形成使得地球有别于其他星球,它使地球上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首先诞生于水中,上百万年后,陆地上才出现绿色植物,随后出现了陆栖动物和水陆两栖动物。最初的动物靠孵化卵繁衍后代,后来出现了哺乳动物。文章最后讲述的现象发人深省:“... 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因为它关系到地球上生命的未来。这一话题涉及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和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一子主题群下的主题语境内容要求。

(二)文本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语言变量

1.激活话题认知,学习话题词汇

教师创设能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有利于知识的内化[8]13。对话题词汇的学习可以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的程度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1)理解有关天文学和生命起源的背景知识。

Q: When seeing the title, would you please brainstorm the words related to the astronomy?

學生通过头脑风暴绘制思维导图(如图1)。

通过头脑风暴,学生已知的有关天体、恒星、行星的词汇被激活,并产出大量和生命起源有关的词汇,如evolution、matter、development等。这是铺垫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为接下来讨论生命的进化做好准备。

(2)梳理生命进化的过程。

主线问题教学设计为“综合而有侧重”的阅读课堂在实施层面提供了可行思路,高质量的主线问题让阅读课堂更聚焦,更有层次性,使学生对文本理解更加透彻[3]104。

Q:According to the title, what’s the order of the text? What’s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on the earth?

学生梳理有关生命进化的过程(如表1)。

表1直观形象地梳理并呈现了生命的进化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各词汇通过表格进行了分组,建立了关联,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

(3)探讨水引起的连锁反应。

Q: When reading the sentence “This produced a chain reaction, which made it possible for life to develop”, would you please list the chain reaction?

学生梳理有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的内容与表达(如图2)。

连锁反应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链式的图表,直观、生动地描述了水引起的连锁反应,有助于学生感受水和生命进化之间的关系,感知并理解关于“连锁反应”的话题语言。

(4)理解水在生命进化中的重要性。

Q: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life, what is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Which sentences show that?

学生找出有关水的重要性的表达(如图3)。

文章一共有五个段落,其中中间三段都强调水的重要性,承上启下地交代了水在生命起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强调“important”“fundamental”“which make it possible for life to develop”和对三个句子的功能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实现由词到句的语言学习和对语言所表达意义的感知。

2.解读信息链

要理解“散落在文本各处”的信息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需要重点解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子、场景之间的的相互关系[7]13。每个文本都有它自身的核心语言,也就是说,不同话题、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具有不同的语言示范性优势。不同类型的文本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事实或观点。

(1)感知文本体裁和结构。

分析段首句和段尾句的功能意义(如表2),有助于学生感知文本体裁和结构。

从表2分析,该文有两条线,时间是一条线,生命的发展顺序为另一条线,两条线同时进行。通过对时间和事件的梳理,对第二、第三、第四段出现的高频复现词“water”的解读,学生能感知该说明文文本的结构特征,清晰该文本的说明顺序,进而提炼出有关生命发展的结构化知识,促进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2)推断作者对生命起源的态度。

语法参与传递语篇的基本意义,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语用意义。有效的语言使用还涉及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及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和身份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语用意识和相关的语用知识[1]25。

Q: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evolution of life?

學生梳理有关作者态度的表达(如图4)。

be to 结构用于表示根据客观安排或指示而做某事,名词性从句作主语用于引用科学家的观点。作者用了“what it was to become was uncertain”的名词性从句,由此可以判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而非主观的。这样,学生通过对句子所承载意义的推理和论证,评价了作者的观点,加深了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实现了深度学习。

3.跨句理解中的语言变量

文章的逻辑可以是宏观的,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段与段间的,可以是句与句间的。而段落间的跨句理解,可关注词汇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从传递意义上讲,就是关注了过程的顺序。

课文第四段描述的是由水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第三段最后一个句子“This produced a chain reaction, which made it possible for life to develop”的具体说明。

Many millions of years later, the first extremely small plants began to appear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They multiplied and filled the oceans and seas with oxygen, which encourage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early shellfish and all sorts of fish. Next, green plants began to grow on land. They were followed in time by land animals. Some were insects. Others, called amphibians, were able to live on land as well as in the water. Later when the plants grew into forests, reptiles appear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produced young generally by laying eggs. After that, some huge animals, called dinosaurs, developed. They laid eggs too and existed on the earth for more than 140 million years. However, 65 million years ago the age of the dinosaurs ended. Why they suddenly disappeared still remains a mystery. This disappearance made possible the rise of mammals on the earth. These animals were different from all life forms in the past, because they gave birth to young baby animals and produced milk to feed them.

上述段落中,“first”“next”“later”“after that”和“however”几个连接词的使用使得行文紧凑,逻辑性强,生命进化环环相扣一目了然,凸显了段落的脉络层次和说明文结构特点,科学清晰地说明了生命进化的顺序。

4.篇章层面的信息加工与语言学习

阅读教学要特别关注基于话题内容,呈现话题语言,进而基于话题语言拓展表达能力[7]50。以促进语言表达输出为指向的语言知识的语境化运用是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必由之路[7]50。

Q: Since the huge animals disappeared and we have no harmful animals, does that mean we human being will live on the earth forever? Why?

In our daily life, what can we students do to prevent the earth becoming too hot?

Task:Write a suggestion letter to the classmates to describe what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 earth,using the structures we have learnt to stress the necessity.

学生梳理有关阻止地球变暖的建议的表达(如图5)。

通过对名词性从句和be to句式的运用,强调阻止地球变暖的建议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全球变暖中的意义,并通过迁移创新活动,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5.语言赏析视角的意义加工

修辞视角的语言处理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用词的恰当性、精确性和简洁性,关注句子的清晰性、连贯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有效使用可以有效达成交际目的[8]25。赏析是学生内化目标语言不可或缺的催化器,是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過程[4]13。

Q:Which sentence structures show the chain reaction of water?

学生梳理有关层递修辞的内容和表达(如图6)。

通过层递修辞的感知和赏析,学生加深了对水在生命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说明文中表说明顺序的语言的艺术,从而为内化目标语言做好准备。

三、结语

首先,“综合视野”下词、句、段、篇层面和修辞视角的语言学习都是围绕学习任务和问题链逐层展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且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问题或其他活动实施课堂教学[9]。其次,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需要语言作支撑,需要内容作基础,更需要时间去体验[7]48。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语言教学更需要在课内和课外进行操练、巩固、提高及在脱离文本主题语境下的创造性运用,以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语言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应该呈现递进状态,体现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不同的语言要求、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操练和运用。

总之,“综合视野”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加工过程的语言教学,应以意义加工为首要教学活动类型,并在意义加工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变量,感知语言,提升对语篇的理解,加深对主题意义的学习,以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5.

[3]葛炳芳,印佳欢.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20(6).

[4]王秋红,周俊婵,陈璐,劳秀清,张东升.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理解与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5]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5.

[6]何军.交互作用英语教学中阅读变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0-161.

[7]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8]赖朝晖,刘晓燕,赖轶璇,叶未翔.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感知与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9]卢健.英语阅读教学提问技巧例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2):40.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网络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文本解读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