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教育高质量开展的策略思考

2021-09-10 18:11范学民董洪滨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思考开展策略德育教育

范学民 董洪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应试教育的影响力在中小学教育中逐渐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在教育活动中,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注意力投入到德育活动中。然而由于教学目标的变化,给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亟待寻求恰当的创新策略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有效思考

引言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处在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思维以及性格的塑造还不成熟,德育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素质教育逐渐替代了应试教育成为了中小学的主流教育模式,给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有机融合到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并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培养目的,调整与创新德育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改进目前德育教育工作的培养方向,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一些中小学领导、教师缺乏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把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升学率方面,导致德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其次,中小学德育工作模式较为单一,学校领导、教师没有结合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开展德育工作,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后,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不够彻底,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与学习问题,无法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制约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中小学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是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德育课程的合理性,会对德育活动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新时期的中小学德育中,为了提升德育活动的效率,必然要对德育课程体系加以改革,以此来构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以及学生兴趣特点的课程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这不是一种单一的强制性的课程内容,而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德价值体系。

在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笔者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德育内容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和转化的,并且要具有鲜明的情境性。这样一来,可以使德育内容具体可感,并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第二,保障德育课程是开放和生动的,从而不断为德育课程注入新的意义与内容;第三,将德育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德育知识准确加以诠释;第四,改变结论性的德育课程,将其转变为具有讨论价值的德育话题。这样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最终,通过全面的思考,逐步提升了德育课程内容的合理性。

(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育理念。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中小学生的情感与精神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通常会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判断能力。

因此,在日常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进行过于严格的约束,而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与自由度。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自身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知识的理解。

如,常规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它主要是指利用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规范和引导。在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按照主观经验设计制度内容,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无疑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模式中,笔者没有直接制订德育管理制度,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到了班级制度的设计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只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即德育内容要符合《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框架。之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在讨论中积极进行建言献策。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步制订了一套符合本班实际特点的德育制度。

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让学生自主负责德育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具体来讲,笔者采用了值日班长制度,学生可以定期选举值日班长,并由值日班长与班委共同监督班级德育制度的执行情况。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保障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并在德育过程中发挥出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与自觉性。

(三)中小学校与学生家长实现

密切的配合德育教育应当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确保中小学生的家长可以做到充分参与学校德育,在家校协作的模式下展开德育教育。在目前的现状下,学校教师应当与中小学生的家长之间建立微信群,从而保证了学生家长能做到随时关注德育实施的进程,全面参与学校德育实践。在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里,家长应当做到密切配合学校教师,共同完成针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任务。学校德育教育在获得中小学生家长支持的基础上,将会达到更好的德育实践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孝顺父母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为父母分担某些家务劳动,尝试为父母做饭,并且与父母展开深入的心灵沟通。中小学生在完成上述德育任务的环节中,内心将会感受到孝顺父母的深刻内涵,并且做到自觉转变日常行为方式。教师对于中小学生家长给出的反馈信息应当予以重视,增强家校沟通的力度。

结语

德育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学校通过推行德育教育,应当能够达到中小学生整体道德水准提升的效果,进而体现了德育教育的价值与作用。目前,在创新德育教育的举措中,中小学校需要结合现有的德育教育开展状况,完善德育教育的总体实施思路,运用新颖的德育教育方式来增强德育教育的成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冲.中小学德育评价与创新研究:现状·问题·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9(11):75-80.

[2]汪瑞林.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方向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89-93.

安丘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思考开展策略德育教育
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思考
关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思考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关于钢琴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