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绘本资源的红色教育实施策略

2021-09-10 19:12杨胜楠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绘本儿童

杨胜楠

摘要:“红色主题”是儿童绘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围绕传播爱国主义情感而进行创作,对于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儿童红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红色教育的特点,分析了绘本资源在红色教育中的实时策略。

关键词:儿童;红色主题;绘本

1对儿童进行红色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著名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品格教育在孩子6岁前就已基本完成,6岁以后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可见,对人的一生来说,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方式来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塑造并基本定型的,且定型后很难纠正。红色教育指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16字基本内容是不谋而合的。任何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红色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也不例外。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红色基因传承必须从儿童抓起。儿童绘本通过图文合奏的方式,通过书籍本身所具有的要素,成为受到儿童喜爱的读物。随着我国原创绘本的发展,红色主题融入绘本创作领域,如红军长征系列绘本、和平鸽绘本等,以儿童的视角,或以儿童喜欢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战争年代中的儿童的故事,对激发儿童爱党爱军爱国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2依托绘本资源的红色教育实施策略

2.1以第三人称叙事

在红色主题绘本中,文字作者一般以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绘本中的故事所发生的年代已经较为久远,故事中大多涉及到英雄人物的牺牲、战争中的伤亡等,这些话题应以较为委婉的方式传达给儿童,因而用第三人称的讲述方式是较为适宜的。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儿童是在倾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的儿童在战争中的悲伤、新中国成立的喜悦、英雄人物的激情澎湃等,而不是直接以“我”来讲述故事,避免让儿童直接代入。

2.2突出红色主题故事的真实性

为突出文学语言的表现性作用,引发儿童对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中的爱国情感的共鸣,红色主题绘本中的相关故事的文字作者以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或是革命故事的亲身经历者为主。如在绘本《远去的马蹄声》中,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亲自讲述了她出生之初的长征故事。在她刚出生19天的时候,就被父母装在小马驮着的箩筐里,跟随父母爬雪山过草地,甚至几次从父亲的怀中跌落而“丢失”。而在绘本《红军柳》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重走了九曲黄河湾的著名景点“红军柳”,讲述了八十年前发生的真实的长征故事,小红军侯德明跟随父母一起长征,却在路上走散了,由红军叔叔一直护送他走到若尔盖大草原,留在了一户藏族老夫妻的家里,他把从天子山折下的柳棍插入草原上,柳棍生根发芽长成“红军柳”,象征着红军的后人侯德明在草原上长大成人。以上两个绘本故事内容的真实性和事物的象征性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2.3关照儿童故事的表达特点

和平鸽绘本《南京那一年》由南京的一位历史学家、八位作家、九位画家共同创作,作家之一叶兆言指出,向儿童讲述战争故事应以克制的笔法、不出现任何血腥杀戮的场景,间接传达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黑暗中闪现的人道主义关怀,这是国际公认的战争题材绘本的常见表达手法。这本绘本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用有趣、美丽的方式表现重要的事情”。书中运用儿童的童年游戏展现了大屠杀之前的南京普通人家的快乐生活,并且以一年四季从元宵到清明再到端午、盛夏、中秋及至下元节中发生的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文化,在字里行间描绘了中国人的安定生活。但随着“破城日”的到来,作者却不用文字去描绘战争的创伤,而是将文学语言的表现性让位于图画语言,用灰色的画面来营造悲剧气氛。最后以史学家对历史的客观叙述作为结尾,让阅读者感知这段历史的沉重。让儿童在阅读了文字和图画之后,获得精神上的欢愉,而在最终通过客观的历史叙述让儿童感知战争的凝重和悲伤,类似于写作手法中的“先扬后抑”。

2.4以符合故事内容的色彩和笔触刻画主题

在红色主题绘本中,为突出表现红色主题,图画的艺术表现作用尤其凸显。在长征系列绘本中,大多数绘本都设计为大开本,并且该系列绘本的封面均采用有颗粒感的材质进行印刷设计,以展示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发生的故事。在绘本的画风等方面,图画也较好地表现了红色主题绘本的故事内容。如在长征系列绘本中,《大郭小郭行军锅》的图画作者孟子茹运用黑色粗线笔勾勒出大郭、小郭等人物形象、黑色的破旧铁锅以及故事发生的场景。在长征途中,战士们的穿着和面容、泥泞的沼泽都是黑色的,而这也象征了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饥饿交困。

2.5画风契合儿童的情感特征

绘本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兒童,而要向儿童展现战争的哀伤,需要创作者契合儿童心理特征。儿童的情感具有强烈性,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投入最彻底的情感,容易被故事中的情节感染。儿童的现实生活也不都是美好的,还包含对美好生活的破坏,儿童对悲剧情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儿童在审美中适度地感受生命的苦涩是必要而有意义的,但要注意在形式上做艺术化的处理。在《南京那一年》中,故事内容围绕着南京大屠杀来徐徐展开,为了展现战争的悲伤,绘本的画风从明媚逐步过渡到灰暗。绘本首先写实地呈现了四季典型中国节日的美好画面,将节日的喜庆与绚丽用大胆鲜艳或清新明媚的色彩来展示,而在大屠杀到来之前,绘者用水墨画表现渐渐变得灰暗的画面。破城对于儿童来说是成人疯狂的交战行为,因而需要避免运用写实的画风,而改用写意的水墨画更适合表现城市遭遇的灾难。绘本的图画中蕴藏了丰富的细节,如黑色或灰色的房顶、米字窗等展现战争年代的城市风貌,人物脸上从喜悦到惨淡、忧愁、惊慌的表情,暗示着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大屠杀之后飘落的带有鲜血的红色银杏树叶等暗示着生命的凋零。而这样的象征性手法与语言表达融会贯通,向儿童暗示了革命过程中不可预知的生命消逝。

结束语

我国的红色遗产资源丰富,内涵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绘本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将红色主题融入到绘本教材中,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传播红色经典文化,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树立幼儿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刘克静.红色基因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途径研究[J].中国报业,2021(04):112-113.

[2]白薇.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教学 多维度打造思政“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20(01):56-59.

猜你喜欢
绘本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