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行 起风云 林岭东

2021-09-10 22:33
中国银幕 2021年9期
关键词:布里克黑泽明吴宇森

生卒年:1955年~2018年12月29日

代表作品:《龙虎风云》《监狱风云》《目露凶光》《高度戒备》

遗作:《七人乐队》

斯人已逝 影史留名

2018年12月29日,香港导演林岭东逝世,享年63岁。

提到中国香港导演,大多数内地观众可能第一反应是王家卫、吴宇森、杜琪峰、徐克、许鞍华乃至王晶,林岭东无疑是相对陌生的那一个。其实,早期港式警匪片暴力美学的代表导演,不只有吴宇森、杜琪峰,林岭东也是。这位1955年出生的中国香港电影人,其作品风格犹如开山刀般充满力道,给不少观众留下“生猛”的深刻印象。他与徐克、许鞍华等导演都属于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国香港电影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年代。

光影旅途

“风云”系列异军突起

1990年代,在洛杉矶影像店打工的昆汀·塔伦蒂诺沉迷于香港暴力美学电影,并从中汲取营养,完成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落水狗》的剧本写作,林岭东执导的《龙虎风云》便是其灵感来源之一。

彼时,以爱情喜剧片成名的林岭东获得拍摄《龙虎风云》的机会,其实是一次偶然的“相遇”。1986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拿下了香港电影票房冠军,并夺得次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奖,新艺城老板之一麦嘉给了林岭东400万港币,让他拍摄一部表现男人情义的电影。恰巧,林岭东去看了著名的“东星大劫案”庭审,发现现实的犯人并非《英雄本色》里威猛的样子,而是畏畏缩缩的,于是这成了《龙虎风云》中周润发饰演的犯人形象。与《英雄本色》中潇洒的“小马哥”迥异,《龙虎风云》中周润发在身份与情义的矛盾中备受折磨。影片最终拿下了198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此后,林岭东相继推出“风云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监狱风云》《学校风云》。风云系列从题材到拍摄手法都相当生猛,各种打斗场面激烈到令观众看得心惊肉痛,而林岭东也确实拍出了男性之间热血沸腾的情义,成就影迷心目中的经典电影。三部“風云”皆收获票房口碑双赢,令林岭东被誉为香港警匪动作片教父;同时也确定了他的导演风格——用写实的态度去拍商业片,在类型的框架内表述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由此,在华语警匪片大银幕上,吴宇森、林岭东、杜琪峰三位导演,凭借各异的电影风格,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吴宇森式的“双雄对决、暴力枪战”,杜琪峰式的“写意镜头、宿命故事”,林岭东式的“写实风格、心理刻画”,共同构成了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警匪片的鲜明特色。

铁三角的“对决”

1997年,中国香港警匪片大银幕上,吴宇森、林岭东、杜琪峰三位好友兼名导共同将目光聚焦在了“双雄警匪片”的创作之上,并进行了一次才华大比拼。与吴宇森凭借《断箭》在北美影坛备受瞩目相比,同样是走向好莱坞的港片名导,林岭东却因为《硬闯100%危险》受挫,无奈折返香港。返回香港影坛之后的林岭东,也策划、拍摄了一部“双雄对决式”的警匪片作品《高度戒备》。

在《高度戒备》中,林岭东导演没有像传统警匪港片一样,着力刻画警匪枪战场景,反而是用黑色电影的方式,通过悬念迭生的警匪智斗,表现残酷现实逼迫下的扭曲人性。刘青云、吴镇宇“一警一匪”的出色演绎,也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点。《高度戒备》最终拿下了1400多万港币的票房成绩,表现不算突出,但在影展颁奖台上收获颇丰。在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该片提名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等多项大奖。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高度戒备》以DVD形式进入北美电影市场,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让林岭东有机会于2001年再度走入好莱坞,并执导、拍摄了科幻悬疑电影《复制杀人魔》。《高度戒备》是林岭东逆境翻盘,重回好莱坞的一个事业转折点。

关于遗作

致敬胶片电影

去世前,林岭东正在筹备的新片,便是《七人乐队》。《七人乐队》原名《八部半》,致敬了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名作,原本的计划是吴宇森导演也会参与,后来他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最终确定由杜琪峰、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林岭东、徐克七位导演联合执导。不变的是,诸位资深导演达成了共识,这七段影片必须用35毫米胶片拍摄,它以五十年代的香港为起点,七位导演各自抽选一个十年作为背景展开故事,并以最后一个“半部”作为对香港未来的展望而收尾。

在《七人乐队》中,七位在中国香港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导演,各自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给香港写了一封带着强烈个人特点又心意绵绵的电影私信,我们“看”到了他们每个人眼中过去、现在和未来香港的模样。林岭东负责的《迷路》是他在生前完成的作品,他生前的理念与信仰,也在这部作品中有所呈现。根据故事梗概,《迷路》讲述了2018年的新春,丈夫回到香港与妻儿团聚,当他拿着旧照片在日新月异的香港街头追忆当年时却蓦然发现,世事变迁,此情已变追忆,当时已成惘然。林岭东用一段传统中国意味的长辈与晚辈关系,描述了他眼中的香港模样,浸透了他对于逝去时光的深情追忆,表达了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关怀。《七人乐队》作为林岭东的遗作,现在看来让人无限感慨不禁泪目,叹息着那辉煌不再的中国香港电影似乎也随着他的逝去而有所褪色。

他在回忆中闪耀

杜琪峰:“我和阿东年纪相仿,只是后来,他去世后,我才知道他骗了我,原来我比他年长……多年来在感觉上和说话态度上,阿东都像比我年长,像发仔经常说的,有什么事先跟我‘大佬’(林岭东)说吧。”

徐克:“林岭东对人生世事的看法都跟我们不同,有其独特的看法,有时候,在他镜头下的社会实相,未免有点恐怖。”

刘青云:“我拍过这么多导演的戏,林岭东是很出色的。你在现场没办法跟他争论,因为你想到的东西,他都反复想过许多次了。”

周润发:“我要逃到加拿大,林岭东很重兄弟情义,收留了我……时逢冬天,他开车带我到四处兜风,我们两个男人,绕了北美一半,很开心的。”

“遗愿”清单

逝去的大师  遗憾的艺术

对于投资者来说,拍电影算是一项高风险项目,很多电影作品由于资金、时间、演员档期等各种因素被搁置,成为烂尾项目……其中最令观众遗憾的莫过于,电影史上有太多电影大师的未竟之作,他们生前花费了很大心思,也没有将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最终抱憾离世。这些“灵魂”片目,或许成“永久之憾”。

斯坦利·库布里克《拿破仑》

1968年,《2001太空漫游》获得了很大成功,让库布里克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也让他终于有资格酝酿令他魂牵梦萦的《拿破仑》。此后两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部电影里。

他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拿破仑的书和文献,数量超过500本,这些书和资料今天依然保存在库布里克家中的一个大房间里,规模与一座小型图书馆无异。他还观看了几乎所有涉及拿破仑的电影,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1927年拍摄的史诗级默片《拿破仑》,以及前苏联导演邦达尔丘克于1966年拍摄的《战争与和平》,但库布里克对这两部电影都不满意。他希望电影中的一切都无限趋近于史实,他让助理们前往世界各地取景,任何拿破仑去过的地方都要去。最终,团队一共拍摄了15000张取景照片,搜集了17000张拿破仑的肖像画。1969年,库布里克根据搜集到的海量资料完成了剧本创作,包括是部分分镜头的绘制。他甚至已有了演员的雏形:《朱尔与吉姆》的演员奥斯卡·维尔纳饰演拿破仑,奥黛丽·赫本饰演拿破仑妻子……换言之,他已经为《拿破仑》做好了几乎所有准备。

然而,庞大的预算还是令电影投资公司退缩了,因为库布里克曾号称要用超过30000人组成的大军拍摄战争场面。并且,1970年同样是大投入的同类电影《滑铁卢战役》票房表现惨淡,使得米高梅电影公司失去了信心,于是影片就这样不了了之。事实上,直到库布里克去世,他也一直对《拿破仑》心有戚戚。2013年,号称库布里克“头号迷弟”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成功将前者构想的《人工智能》电影化后,继而瞄准了偶像的未竟之作《拿破仑》,据法国 Canal+电视台透露,他希望重启库布里克的项目并将其拍成一部电视迷你剧,只是老斯手上“项目”实在太多,《拿破仑》究竟何时能启动,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万花筒》

当看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66年颇具争议的作品《放大》后,希区柯克感觉到他自己的电影已经过时了。他决定拍摄一部激进彻底、有所突破的电影,包含禁忌、情色与暴力,或许在普通观众看来,它非常“闲人免进”。

这部电影就是《万花筒》,剧情围绕三个事件发生,尽管希区柯克仅仅描绘了意象,他却有着十分明确的场景选择:一个事件是发生在瀑布前,另一个发生在一艘战舰上;最后一个场景是位于一个工厂内部。希区柯克承诺这部电影的成本将控制在一百万美元以内,但在环球影业工作室的高层了解影片的构想后,还是觉得该片太过暴力色情,所以出手干预,禁止其继续拍摄,并迫使希区柯克放弃了一个小时的测试画面。1972年,他在电影《暴怒》中,重新运用了《万花筒》中的想法,对于某些场景进行冷酷描写。只不过这次大导的手法有所收敛,《暴怒》总算逃脱了如《万花筒》一般“就地腰斩”的命运。但希区柯克总是对此耿耿于怀,称《万花筒》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遗憾。

赛尔乔·莱昂内《列宁格勒:900天》

《列宁格勒:900天》是莱昂内没能搬上银幕的几部作品之一,早在1982年刚拍完《美国往事》时,他便已经被这个故事所吸引。故事根据哈里斯·索尔兹伯里的纪实文学《900天:列宁格勒保卫战》改编,内容讲述的是二战东部战线上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斗争,莱昂内的影片可能会透过一位美国战地摄影师的视角来叙述,并且他已经邀请了在《美国往事》大放异彩的罗伯特·德尼罗,后者欣然应允。

故事从纳粹德国围攻列宁格勒时期开始讲述,摄影师被困在城中,偷偷爱上了一个俄罗斯女人,他们一起为了在战争中生存而战,然而他却在解放当日被杀。值得一提的是,《列宁格勒:900天》的完整劇本始终未完成,莱昂内完全凭“激情”创作,已经勾勒出故事大纲并选择了第一个镜头——它会是场面宏大、彻头彻尾的莱昂内式经典风格,从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演奏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开始长久而不间断的乐段,追踪着城市中一辆塞满了全副武装的俄罗斯人的电车轨迹,跨越防线,驶向入侵的德国装甲师。1989年,莱昂内筹资到位,据传资金多达1亿美元,他预定与一家苏联公司合作拍摄此片,但就在他打算正式签约执导影片的两天前,年仅60岁的莱昂内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列宁格勒:900天》终成遗憾。

黑泽明《黑色假面》

1975年的日苏合拍片《德尔苏·乌扎拉》,是日本电影巨匠黑泽明一生中唯一一部在海外拍摄的电影,同时也获得第4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本片拍摄结束之后,受苏方邀请,黑泽明以爱伦·坡的小说《红死病的假面》为原型创作的剧本《黑死病的假面》,原本作为日苏合作的第二弹准备在苏联拍摄。黑泽明跟《红胡子》《德尔苏·乌扎拉》时期合作的著名编剧井手雅人再次搭档,于1977年开始执笔剧本(两人之后还合作了著名的《影武者》《乱》)。然而拍片计划搁浅,最终只留下了剧本。

小说《红死病的假面》并不是以日本为背景,与黑泽明的作品风格也相差甚远。此前黑泽明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对人类的肯定,被这部剧本蒙上了一道阴影。这出朝向灭亡、愚蠢的人类乱斗群像,犹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悲剧。从剧本中被黑死病侵袭的村庄的惨状,到现实里电视的普及对电影产业的冲击,都反映出黑泽明的精神状态。这部剧本跟之后的《影武者》《乱》一同构成了黑泽明“暗黑期”作品阵营。

2010年黑泽明100周年诞辰之际,瓦西利耶夫前往日本纪念,并表示:“剧本还在,说不定日后黑泽导演的弟子可以拍摄。俄罗斯也进入了新的时代,日俄双方能再次合作的话也是一桩美事。”据说剧本完成后,黑泽明曾力邀意大利电影巨匠费里尼执导,费里尼也表示出了兴趣,遗憾最后未能实现。而《乱》的制片人之一西格尔·斯伯尔曼曾表现出对剧本的兴趣,亦未能实现。在2008年,为了迎接黑泽明的百年诞辰,剧本原有动画化和舞台化的计划,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不过2019年有好消息传来,华谊兄弟和工夫影业在该年度电影发布会时宣布,将启动黑泽明生前未完成作品《黑色假面》。活动现场,黑泽明的儿子黑泽久雄也发来VCR,表示对影片制作的祝福。对于为何选择这部日媒口中的“幻之脚本”,华谊兄弟副总裁王中磊表示:出于“情怀”。

胡金铨《华工血泪史》

早在1975年,胡金铨就有了《华工血泪史》的拍摄意图,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19世纪70年代,华工们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的故事。1982年,胡金铨辗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之间,为其构思已久的《华工血泪史》集资,拟在美国拍摄。1983年他应聘担任《华工血泪史》导演,预定八月下旬赴美工作。这份合约书由美国山福、皮尔斯伯瑞财团发出,邀请胡金铨执导《华工血泪史》。1996年年底,《华工血泪史》获得英国Goldcrest公司投资一半制作费,另外张家振、吴宇森的美国公司则参与制作并找到另一半的制作费,准备数月内开镜,周润发担任主角。资金基本到位,65岁的胡金铨为了确保拍摄时身体处于最好状态,决意做血管整形手术,结果却不幸去世。2000年,吴宇森示意将继续完成胡金铨的遗愿,拍摄此片,但直到2008年他完成了《赤壁》,却依旧没有启动《华工血泪史》。(文 不知火)

猜你喜欢
布里克黑泽明吴宇森
勇闯糊涂岛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奇点
人们还在热议他是否来自未来
让观众满意我的每一秒
我请你吃雪糕
见谊忘利
吴宇森的光影童年
黑泽明的特殊考卷
“软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