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0 23:13潘丽玲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潘丽玲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如今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思维导图的优势也很明显,它可以使教师在预备课程内容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在讲授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也可以令学生更直白的理解教师的意思,同时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做出详解。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运用

前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结合文字与图形于一体,开发人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却有用的工具。据托尼·布赞的发现,人的大脑对颜色、图像、线条、关键词更加敏感,而在小学教育中,孩子对图画,颜色的关注度也比大段的文字叙述要高,所以思维导图在小学教育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呢?

一、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对于大段文字性的描述并不会很感兴趣,相反的,在面对色彩丰富、图片、卡通标识等时小朋友会有更多的兴趣,也会更加投入于课程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色彩丰富、图案多样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三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储备量,并且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对于通篇的文字道理没有耐心看,强行灌输文章的意思,反而起不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低年级的孩子经常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的督促提醒,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首先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并且用关键字和相关的图形语言来表达文章中句子、段落的中心思想,同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之后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教学生认识文中生字、理解文章,一边带着学生制作一个他们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课后收集学生们制作的思维导图,并选出制作得比较好的几份,在下一节课上让其他同学根据选出来的几份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大概意思,然后鼓励其他没有被选中的学生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给大家,并请其他同学评价,之后展示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讲解该思维导图的制作思路,然后让学生们将教师的思维导图与他们自己的思维导图对比并加以修改。这样的话学生在自己动手写思维导图的时候就能学会总结文章重点,而且这样的课堂更加能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放在课文上,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二、趣味联想,巧学习汉字拼音

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现实教学中,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总会遇到很多问题,除了汉语拼音的课程较为枯燥之外,还有很多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等困难课程。那么怎么能使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有趣,让汉字拼音更容易学习呢?在讲授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教学。

例如,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可以按照偏旁部首划分,以“艹”这个部首为例,学习“草、花、苗、苹”这几个字。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以草字头为中心,展开四个分支,每个分支末端为将要学习的字,然后加上对应的图片:小草、花朵、秧苗、苹果,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完成汉字与图片的配对,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这个汉字的含义,然后在思维导图的连接线上标注汉字的拼音。这种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与普通的方法对比起来会有一个更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好的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在不用强迫的情况下让小朋友认真学习,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学习形近字,为了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学习并区分形近字,首先要清楚很多形近字发音也相似,并且还有一个相同的部首。例如在教“青、请、情、晴…”这一系列形近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字的相同点——都有一个“青”,然后可以做一個ppt,做一个小火车的模版,火车头为“青”,后面每一个车厢放一个形近字,并标注它的拼音,然后教小朋友一些绕口令,类似于“讲话先说请,有心才有情,河水可真清,天空以放晴…”。如此一来,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同时也能很好地理解不同形近字的意义,也有他们自己的分析,这样学习的效率能更高。这样教学还能教学生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还能加强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顺藤摸瓜”,理清文章结构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文章结构可以说是一个重点、难点,一个是因为小孩子还很难在这种梳理文章结构的课堂上集中注意,再一个是因为梳理文章结构一般不会太有趣而且还会难以理解,所以在梳理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给学生讲授。

例如,在讲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以以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为线索,先给出一座山的图片,然后随着课堂的推进,带着学生总结小猴子依次经过了那些地方,然后在每个地方又发生了哪些事情。首先小猴子在玉米地,教师先给出一个玉米地的图片放在山头,第二次小猴子走到了桃树下面,在这儿给出一个桃树的图片以及几个玉米的图片,放在玉米地下面的位置,第三次,小猴子走到了瓜地,这个时候小猴子丢下了桃子去摘西瓜,所以此时给出一个瓜地的图片,以及一些桃子的图片,然后后面小猴子到了树林,最后空手回到家中面对家里的小伙伴们,然后依次放上树林和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图片,同时为了了解小猴子做了什么事,还可以在每个场景旁边加上小猴子的动作。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小朋友的思考,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讲课本读薄,甚至可以离开课本,只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字就可以复述课文。

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阶段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其次能够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进入高年级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在识字、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帮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把思维导图的优势带到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豆文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1,(5):83-84.

[2]杨晓凤.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3):47-48.

浙江省兰溪市城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图文式板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