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舍《茶馆》的独创性

2021-09-10 23:43李跃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茶馆语言艺术人物形象

李跃光

摘要:《茶馆》是由我国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所作,这部作品创作于三大改造完成后,是当代中国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时代特征,表现出近半个人物形象的独创性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风貌。作品通过北京一个不知名茶馆“裕泰茶馆”的变迁,来揭露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也曾多次搬上荧幕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现今我想从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悲剧呈现方式等方面来谈谈我对这部作品的艺术独创性的認识。

关键词: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悲剧呈现方式

引言

老舍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老舍先生的《茶馆》也是京味语言浓厚,这部剧作曾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在我看来就在于它的独创性。

一、人物形象的独创性

《茶馆》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特征塑造鲜明,素来以“闻其声知其人”著称,可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说话艺术。首先来介绍茶馆的老板王利发。王利发为人处事圆滑,逆来顺受,见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但作为茶馆的老板他又很精明,能干,会审时度势。裕泰茶馆来来往往的也都是熟人,一个茶馆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这个茶馆历经三个时代的变迁,茶馆老板王利发为了生意对茶馆也要不停地做出改造。在第三幕中,茶馆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茶馆的桌子上铺着“洋毯子”,座椅样式也已经改变了。茶馆的后堂也变成了学生宿舍,老板认为学生是在这乱世中最能交得起房租的人。为了维持生计,茶馆还有意招收女招待,这在过去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是难以想象的。这些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茶馆的氛围是压抑的,墙壁上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也表现出老板安分守己,不想招惹是非。作为茶馆的熟客常四爷也具有非常典型的形象。常四爷是一个爱国,刚强,善良。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小女孩进来售卖,只为了能吃一顿饱饭。茶馆众人都呼吁老板把他们赶出去,只有常四爷要了两碗面给了他们。可见,常四爷也是一个善良的性情中人。常四爷因为一句“大清国要完”而被宋恩子二人抓走坐了一年多的牢。从牢里出来后,不久就赶上庚子年;扶清灭洋,常四爷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还说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这些足见常四爷是一个刚强,具有民族意识,讨厌洋人的爱国人士。

茶馆这部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人物社会层次分明,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百态。老舍先生以小见大,用生动鲜明的语言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并且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故事以此来呈现出社会的各个方面。茶馆中众多的人物特征使《茶馆》这部作品显得更加生动、真实。

二、语言艺术的独创性

动态化的语言。语言的动态化在我看来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是人物在时代发展影响下语言的变化,其次是借建筑,陈饰品的变化来衬托。从第一点来看,我们以常四爷为例,在第一幕中常四爷说话很有底气,有点仗义执言的感觉,好像谁都不怕。从他给一对母子饭菜也足见他的善良。但也正因为说错了话,而被宋恩子二人带走。在第二幕中大清国已经亡了,常四爷说话也没了之前的底气。只见他从狱中出来后靠卖菜来维持生计。说起参加过义和团打过洋人,他又浑身充满了力量,这也足见他爱国的一面。从清末戊戌维新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代的变化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人。从第二点来看,建筑陈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茶馆的变化。起初,茶馆只是一个供人们喝茶谈笑的休闲场所,到后来迫于生计,茶馆的后面改造成了学生宿舍。桌椅装饰也都发生了变化,茶馆也有了“洋味”。再到后来,老板王利发有意招收女招待来吸引客人。这是最能体现变化的一点。总所周知,古人大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到了民国思想有所解放,女人也可以从事相关行业,而不仅仅是招揽家务。这两点充分表现出茶馆的变迁,也借建筑陈饰的变化来呈现语言动态化的特点。

三、悲剧呈现方式的独特性

老舍《茶馆》的悲剧不同于西方古希腊式的悲剧。其悲剧意蕴不同于古希腊经典的命运悲剧,没有其反抗人生的崇高悲剧精神,也无我国经典悲剧常见的戏剧化冲突,而是通过人物、语言、情节等方面来推动戏剧发展。在这里我主要从伏笔的运用上来阐述我的观点。托马舍夫斯基曾指出:“对同表达意向共存的基本现象加以注意,这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伏笔的运用在《茶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这个戏剧的一大特色。最明显的就是,在第一幕中,常四爷说:“大清国要完。”当时,戊戌变法失败,朝廷大力清除谭嗣同余党,社会动乱不安, 末世景象已初现端倪,这就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伏笔的写作手法常见于小说中,隐藏性的伏笔会让读者有更愉悦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会丰富小说的精神内涵。在第二幕中,参加过国会议员后来修道的崔久峰说,秦二爷的工厂并没有救国,而且说他的实业迟早会栽。这处埋下的伏笔在第三幕中也有深入体现,秦二爷的工厂真的被国民党政府诬陷为“逆产”拆掉了。这也让秦二爷有了更深的领悟,回顾自己实业 救国的历程,得出的结论就是有钱就应该及时享受,甚至可以胡作非为,就是不能做好事。王利发是三幕剧中的关键性人物,也可以说是这个任务穿插了全文的线索,剧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出场都由其见证,王利发生命的终结就是《茶馆》命运的终结。军阀的勒索、特务的横行霸道、城外的连天炮火,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裤腰带勒进脖子是对时代莫大的嘲讽,同时也奠定了《茶馆》悲剧的基调。

结语

就整篇文章来说,是我对老舍《茶馆》的浅度认识。我主要从人物形象,个性语言,悲剧呈现方式等方面谈了我对老舍《茶馆》的独创性的认识。老舍先生的《茶馆》也曾多次被改变为影视剧,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老舍:《茶馆》(话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6.

[2]俄·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艺术语与实用语》,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9.

[3]亚理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马晓君:《<茶馆>之悲剧呈现方式》.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5] 李欣:《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2018.

[6]孙丽:《浅析话剧<茶馆>的语言特色》,2017.

[7] 边晨宇:《探讨<茶馆>的艺术特色》,2019.04.

[8]邱 梅:《论老舍 < 茶馆> 的语言特色》,《大众文艺》 2017 年第 10 期.

[9]张楚晨:《浅析老舍 < 茶馆> 的语言艺术》,《青年文学家》 2017 年第 36 期.

[10]王宇娟:《老舍<茶馆>中的人物语言设计特征分析》 ,2020.

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 471000

猜你喜欢
茶馆语言艺术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杯水车薪
视听语言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