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2021-09-10 07:22郭立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专业

郭立芳

当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低、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工资偏低,代课教师多、社会保障差等,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农村小学教师及专业素质的现状

1、缺乏现代幼儿教育观及专业知识。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经过正规培养培训,她们对幼儿教育的理解,都是通过园长或在园“老教师”那儿认识的,她们对现代幼儿教育观缺乏深刻理解。农村幼儿园从初中、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聘成为幼儿教师的份额占的比例非常大,她们的知识结构单一、面窄,教学没有方法,实践技能严重缺乏,难以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

2、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师资。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中,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少之又少。农村幼儿教师中由小学优化组合后分流到幼儿园的教师占比较高,他们虽接受过专业学习,但专业方向不对口,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专业基础薄弱。

3、学历层次低,代课教师多。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1条明确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师范类学校正规培训,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尤其代课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要求不高,缺乏热情和进取意识,认为自己初中毕业(有的高中毕业),完全可以应付幼儿园的教学,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愿望。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学前幼儿人数将会大幅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迫在眉睫。现就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说几点看法:

一、观察幼儿日常活动,了解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

了解幼儿的能力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正确认识幼儿,掌握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在与幼儿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幼儿发展,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学历较低,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课程,难以真正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幼儿有效地针对性指导。

关注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不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背景,因此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所接受,农村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研究能鼓励和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选课题,自选课题参与成员。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如小班的老师可根据现在的孩子比较娇惯,偏食挑食,从而确定《小班幼儿偏食行为的调查和研究》。而大中班的老师联手调查显示,班上的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出打工,基本上是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教育观念太差,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反对,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不能明辨是非。因此产生了探讨科学教养方式,希望通过对家长溺爱孩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的研究,能干预和转变家长的溺爱行为,实现家园合作科学育儿。在开展日常活动研究中,由于教师自主性强,且课题有助于解决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教师们积极查找资料、观察记录、收集数据、主动研讨,并尝试撰写反思,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密切了师幼之间的互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

二、开展互听互评棵活动,通过教学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听课评课是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问、园长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媒介,它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据可引”。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维,在互动反思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可对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听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听、记、观察和思考教育教学过程;在评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听课后,先听取执教老师对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選择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发表的自我反思,然后每位听课老师都要进行评课,包括点评优劣,并提出简要的改进意见最后由园长把握评课的标准,理清主次,带头引导教师进行交流,特别注意从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因素出发引导教师开展讨论,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可以说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更是研究者。每学期进行几轮听课评课。必要时邀请县骨干教师参与,让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

三、创设“主题墙”,改善教师和幼儿的心理环境,拉近师幼距离

在幼儿园里,环境既指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尚存较多问题,这与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幼儿园的客观条件有关。

为此,我们尝试从创设班级“主题墙”环境人手,希望通过师幼互动来改善班级环境不佳的状况。在学期开学初对各班老师提出要求:从本班幼儿实际出发,依据本园现行教材进行主题墙创设,包括在室外的走廊布置主题墙,在布置相应的活动区域。主题墙创设也让师幼的心理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可以使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间接带动了班级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课程开始走入幼儿生活。教师则走出了班级环境创设的困惑,体验着前所未有的乐趣。真正成了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四、开展“自制游戏材料活动”,提高教师思维创新,丰富日常教学内容

教师们利用自制教玩具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运用常见材料和废旧物品,以剪、画、贴、拼、插等多种形式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为教学增添色彩。如利用废弃了的瓶子教幼儿自己种植植物,丰富了实践活动;利用废弃的纸杯做出了漂亮的花瓶,丰富了美术活动;利用各个季节动植物的变化认识四季,丰富了科学活动。在器械操中,我们选择了孩子平时喝水的瓶子,在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进行使用。这样既增强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又利用器械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协调能力等。这些作品色彩艳丽、构思巧妙、造型新颖,可用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及游戏活动,既丰富了教玩具资源,又锻炼了教师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教师在参与、交流和评比中获取到新的创意新的经验。教师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也不断得到提升。

五、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自我评价能力

首先,要求教师在每次听课评课后,根据评课中自己或别人的发言写出一小段感受,字数和形式不限。其次,一段时间后,将教师们集中在一起,谈谈自己本周进行的教学活动或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印象最深之处。然后就自己最满意的一节活动写出活动反思。再抽取部分老师所写反思及时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和辅导为主。这样,让老师养成写作教育教学反思习惯,从中也切实体会到活动反思的撰写使自己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因而不再将它当成负担和任务,慢慢有了写作的自主性。同时要逐渐提升反思质量,让教师认识到,有效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还需理论的引领,要更留心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报刊,多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多反思、多练笔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文章,才能有效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进入了“学习型社会”,任何人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常态。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成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博野县博野镇中心校北刘陀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专业修脚店
爱“上”幼儿园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