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的课例评析

2021-09-10 07:22刘丹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刘丹

摘要: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从三位老师课例中,可知《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王君老师重在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体会灰色人物的灰色梦想;余映潮老师最大的特色是板块式教学方式十分清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鉴赏小说;黄厚江老师以“情节”作为课堂内容的生长点,组织学生进行品析活动。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例评析

一、名师课例分析

(一)王君课例分析

1.教学内容

王君老师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划分为主题型文本,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矛盾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在于揭露社会底层人物的灰色理想,产生新的阅读体验。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教学内容:(1)理清人物关系;(2)梳理故事情节;(3)概括故事主题;(4)品析文本矛盾之处;(5)探析“我”不说话的缘由。

其中,王君老师以两个主问题,即“为什么他们看不出信的破绽?”和“为何若瑟夫‘不说话’?”贯穿课堂,引导学生品析文本的矛盾之处,通过学生质疑与教师导读结合方式,探析“我”不说话的缘由,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灰色人物的灰色人生必然要仰望注定破灭的灰色梦想。

2.教学方法

王君老师的这一课例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朗读法;(4)情境创设法。由于授课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王君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将小说的情节概括出来,即“盼——遇——躲”,接着请学生回答“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然后抛出两个关键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最后,当学生进入到人物角色中后,王君老师进一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3.课例评析

王君老师力求课堂读出新意,引导学生产生新的阅读体验。这一教学目标决定了王君老师的教学内容必然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这堂课最大的特色在于王老师将小说的主旨定位于揭露社会底層人物的灰色理想,与传统的“金钱与人性”主题有很大的差别和新意。值得称赞的地方是王老师敢于突破学生的舒适圈,当学生都能读出“金钱对人的异化”这个层面上的东西时,她便带领学生去读那些读不懂的地方。通过设置两个疑点,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真正地做到了“师生对话”。但是新的解读也是引发争议的地方,王君老师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体会灰色人物的灰色梦想,对于阅读和生活体验不足的学生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余映潮课例分析

1.教学内容

余映潮老师将这篇课文定位为“例文”,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重在引领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小说阅读的方法;并以“船长”这一特殊的人物角色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船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给故事增添了波澜。余老师在这一课例中主要教了以下这些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2)内容划分;(3)于勒“称呼”欣赏;(4)赏析巧合;(5)菲利普神态描写;(6)克拉丽丝语言欣赏;(7)船长的作用欣赏;(8)景物描写

2.教学方法

余映潮老师在这一课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讨论法;(2)讲授法。首先,余老师介绍作者的背景知识,接着,抛出一个话题“将小说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余老师又抛出8个小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鉴赏这篇小说。

3.课例评析

余映潮老师这一课例最大的特色是板块式教学方式十分清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鉴赏小说。可以说余老师将小说教学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更突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余老师在关键处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参与语文活动也较为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是,余老师在此课例中提供的角度很多,却又略显分散,每一个角度挖得不够深,容易造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于浅层化。

(三)黄厚江课例分析

1.教学内容

黄厚江老师的课例主要围绕着小说三要素之一的“情节”展开,以“情节”作为课堂内容的生长点,组织学生进行品析活动。黄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内容:(1)多种角度概括故事主题;(2)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3)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将情节碎片串联;(4)说说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5)说说情节中展现出的人物形象;(6)讨论“我”长大后是否会善良;(7)想象删除的开头和结尾;(8)比较删改版和原版在小说主旨上的差异;(9)讨论课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视角叙述的好处。其中,核心教学内容为把握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从中体会人物个性,进而把握文章批判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社会,歌颂善良的人性这一主题。

2.教学方法

黄厚江老师这一课例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方法:(1)问答法;(2)讨论法;(3)朗读法。首先,黄老师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概括这个故事?”,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主题;接着,黄老师提问“小说的三要素有哪些?”引导学生明确情节和故事的区别;然后,黄老师以情节为生长点,让学生讨论情节中的因果关系,情节反映出的人物形象等;最后,黄老师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内心,感受“我”的善良。

3.课例评析

黄老师这堂课最大的特色在于围绕情节,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抓住关键语句,从情节中的因果关系去探究复杂的人性。这样的支架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鉴赏方法,并且能够指导学生鉴赏落到实处,而不是泛泛而谈。而且,黄老师将原稿与课文作对比,引导学生探讨两个不同的主题,非常有价值,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但不足的地方在于黄老师没有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教学。

(四)小结

通过对三位名师的课堂记录做整理,可知三位名师虽然用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对文本解读的重心有所区别,但是总体的方向都是指向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善良,体会人性的复杂。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可以有多种,但是总方向是有一个标准的——关注人。

(五)参考文献

[1].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