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对抗中抗低谷期能力的培养

2021-09-10 01:59韩芳宇
教学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摘 要 】篮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耐力能力,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篮球教练员应该充分利用比赛项目的特点、内容、形式和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低谷期对抗,培养运动员的坚定自信、积极精神和良好的抗低谷期耐力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篮球对抗中保持不败。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究篮球对抗培养运动员抵抗低谷期的能力。

【关键词 】篮球对抗;抗低谷期能力 ;篮球运动员

篮球运动员的时间基本都在专业对抗场馆里度过,他们在对抗时期积累和培养的良好品质和成就,对其在比赛中的出色发挥以及未来的人生道路都有着重要影响。从长远来看,篮球运动员在技术、社会和情感领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和低谷期。如果他们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或者心理能力差,这些将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进而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以及成绩。因此,应结合运动员的身心特点进行低谷期对抗训练。

一 、 影响运动员产生低谷期心理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造成的挫败感对于运动员的个人能力(例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而言往往令人惊讶。客观因素造成的低谷期也是不可预测的。然而,这跟运动員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许多内在联系。一旦发生这类问题,运动员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运动成绩骤降以及身体突发情况等问题。

2.社会因素

主要指运动员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入党;经济生活,如家庭收入、个人生活水平、体育奖金等。学校精神、社会伦理、乡土风俗习惯以及社会交往中多元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低谷期感更为普遍。

3.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生理的特殊性、知识、能力和气质的差异、运动员各种心理需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以及对各种物质诱惑不满意而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在它的驱使下,人们追求他们的目标,甚至不择手段等等。

二.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低谷期对抗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重视

在对抗中,篮球教练不仅要重视体育技能的教学,还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注重运动员的全方位培养,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既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要培养运动员的抗击打心理素质,创造一些特殊的抗低谷期情境,然后采取特殊措施进行低谷期对抗,以提高运动员的低谷期耐受性,进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良好的心理抗击打能力。

2.提高运动员的低谷期承受能力

低谷期对抗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行为系统,不同于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或遭受的低谷期。低谷期对抗从一开始就是在被设计和实施,从始至终都受到教练的严格控制。有情景、有目的、有方向、有任务。教练采取各种低谷期对抗的方式不间断地对运动员进行低谷期对抗,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遭受低谷期打击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3.低谷期对抗应掌握低谷期的“程度”

因为低谷期容忍是有限度的,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低谷期门槛。因此,当一名教练员在进行低谷期对抗时,不仅要考虑运动员的对抗周期和身体耐力的阶段,而且要深入了解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以确保低谷期强度在低谷期门槛范围内。这里,要切忌的是,低谷期对抗不能超过“低谷期门槛”,否则会适得其反,给运动员带来不可挽回的心理和身体伤害,更有甚者将结束运动生涯。

三、篮球对抗中培养运动员抗低谷期能力的方法

1.教练员应创设适度强度的低谷期情境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对于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运动员,应选择困难的项目,反之亦然,逐级分人地划分对抗内容和标准。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更具对抗性的对抗,培养抵御低谷期的能力,同时也要逐步提高难度,标准要逐级提高,但切忌要关注“低谷期阈限”。对素质较弱的运动员则应将对抗重点放在力量练习和基础动作方面。目的建立自信,提高心理预判能力,减少他们对低谷期容忍力的抵抗和信心不足。

2.提高运动员对低谷期的感知水平。在篮球对抗中,某些运动员可能由于运动天赋等因素先天不足,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时,教练应该改变对抗方法和内容,标准不能够降低,采取不断鼓励、激励等方式,使这些运动员在经历低谷期后通过自身的努力仍可以去克服,甚至做得更好,这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看待低谷期,提高他们对低谷期的理解。

3.掌握技术对抗的技巧。

节奏(此处单指技术动作节奏,非指攻守转换或其它)是技术运用时动作速度快慢变化的一种现象。动作速度快是一种简单优势,快慢相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技术对抗中,并非所有的快就能获得利益,恰到好处的慢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时间差是节奏技巧的主要策略。动作速度快是节奏技巧的能力条件,快不起来也就免谈节奏技巧。总之,技术对抗的技巧要表现在节奏变化上,体现在速度对抗中

参考文献

[1]王世安.篮球.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晓梅.浅谈篮球进攻中的抢攻战术[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2): 36 - 37.

[3]肖涛.同场对抗性集体项群比赛中的攻守转换过程[D].苏州大学,2007.

[4]刘国芳,王晓雁.浅谈篮球比赛中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12,21: 213.86.

【5】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韩芳宇(1982.02-),女,汉,黑龙江绥化人,初级职称,工作单位:黑龙江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研究方向为体育、篮球。

黑龙江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员
篮球运动员行进间投篮跨步起跳能力的测量与分析
新疆高校篮球运动员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践探讨
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如何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研究
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
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形成及其培养
高校篮球运动员基本战术训练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