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进展

2021-09-10 07:22张彦
医学前沿 2021年5期
关键词:护理措施宫颈癌

张彦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宫颈癌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宫颈癌患者的病症特点为依据,结合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原因,制定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护理措施

引言:随着近些年我国宫颈癌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成为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放射疗法作为宫颈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具有效果显著的优势,深受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但该种治疗手段在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因过量照射直肠而导致放射性直肠炎的情况发生,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显著下降,令患者的治疗体验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详细探讨了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以此为增强宫颈癌患者的放疗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35例患者中,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龄为72岁和46岁,平均年龄为(59.5±1.2)岁。在观察组35例患者中,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为71岁和45岁,平均年龄为(58.9±1.3)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为了使临床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结合患者自身的文化接受程度,将宫颈癌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全面详细的告知给患者,以此提升宫颈癌患者的相关认知水平,增强患者对放射治疗的自信心和配合度,进一步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概率,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好转[1]。

医护人员还应根据宫颈癌患者的情绪状态,通过讲解成功案例、转移注意力与联合家属等方法,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使其情绪状态变得更加稳定,确保各项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医护人员参考宫颈癌患者的口味偏好,结合该种病症的饮食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此指导患者增加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使患者的身体素质显著改善,令患者的康复进度得以加快。

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主要是由于过量照射直肠所致。经研究发现,当直肠放射剂量在50Gy时,宫颈癌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相对较少。该数值一旦超过60Gy,宫颈癌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所以,在放射治疗时严格控制直肠放射量,有助于降低宫颈癌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令患者的治疗体验得到较好的改善。而且,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通过对宫颈癌患者的体位姿势进行科学指导与固定处理,也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直肠照射量,让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显著降低[2]。

在宫颈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体征参数,防止意外事件的出现。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放射性直肠炎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并发症程度,指导患者口服适宜剂量的思密达药物,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得到尽快缓解。并将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橡皮粉和生理盐水按照1:1:1:4的比例,配置成灌肠液,对宫颈癌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进行灌肠操作,使患者的病症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灌肠操作的频率控制在每晚1次即可[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以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和护理有效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宫颈癌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28%(33/35)。而对照组宫颈癌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0.00%(28/35)。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宫颈癌患者的放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干预、控制直肠放射剂量、体位指导、药物干预和灌肠操作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享受到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对放射性直肠炎病症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使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体验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患者身体状况的尽快好转。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28%),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2.85%)。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0.00%),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1.43%)。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放射性直肠炎和提高护理有效率方面效果显著,令宫颈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美琴.护理干预对肿瘤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1611-1612.

[2]张江梅,陈雪峰,吴雪萍.穴位埋针早期干预对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效果[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311-312.

[3]方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198-198.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重庆 400016)

猜你喜欢
护理措施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