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2021-09-10 07:22黄昌英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发生率慢性肾小球肾炎补阳还五汤

黄昌英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中补阳还五汤的应用成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观察样本(2019.06-2020.06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取样86例,抽签法分组,行常规西药治疗(n=43,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治疗(n=43,研究组),比较不良反应、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内有2.33%(1/43)为无效,67.44%(29/43)为显效,30.23%(13/43)为有效,总有效率97.67%(42/43)比对照组81.40%(35/43)显著要高,P<0.05。同时,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比研究组2.33%(1/43)要高,X2=3.89,P=0.04。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中补阳还五汤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慢性肾小球肾炎;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R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5-026-02

慢性肾炎病情发展较为缓慢,青中年男性为好发群体,患病后,会存在程度不易的肾功能减退问题,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措施,随着病情发展,即会引起慢性肾衰竭病症。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红细胞增多、尿异常、水肿、血尿、高血压等[1]。一般情况下西医会选用抗血小板解聚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但考虑到毒副作用等因素,用药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故此,本文研究分析了补阳还五汤的应用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样本(2019.06-2020.06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取样86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理论委员会批准后行对比性研究。排除条件: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不能配合研究,依从性极差者;继发性肾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纳入条件:依从性良好;舌色呈现暗紫色,脉细涩,具有水肿、乏力、面黄、夜尿增多、纳差、尿频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肾炎。研究组中,女患有30.23%(13/43),男性有69.77%(30/43),年龄26至55歲,平均(41.94±5.37)岁;对照组中女患有32.56%(14/43),男性有67.44%(29/43),年龄25至55岁,平均(41.82±5.41)岁,(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每日3次的卡托普利口服治疗,剂量为25~50mg。引导其避免劳累、感染,限制磷、蛋白的摄入量。予以研究组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各3g,赤芍 5g,当归尾 6g,黄芪 120g。治疗下肢水肿需加防己10g、茯苓10g;治疗大便干结需加火麻仁、郁李仁、各10g;治疗头痛需加菊花、钩藤各5g;治疗舌红少津需加知母、麦冬各8g;温水煎熬,汤汁取300毫升,分两次早晚服用,治疗2月后观察疗效[4]。

1.3观察指标

效果观察,无效:尿蛋白、红细胞数经尿常规检查无变化;有效:尿常规显示,尿蛋白减少“+”,红细胞减少低于3个;显效:尿常规显示,尿蛋白减少“++”,红细胞减数≥3。

1.4统计学分析

资料分析用SPSS22.0,计量( )、计数(%)资料以t、X2检验,P<0.05。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研究组内有2.33%(1/43)为无效,67.44%(29/43)为显效,30.23%(13/43)为有效,总有效率97.67%(42/43)比对照组81.40%(35/43)显著要高,P<0.05。

2.2不良反应

见表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比研究组2.33%(1/43)要高,X2=3.89,P=0.04。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被列入“阴水”、“虚劳”、“腰痛”、“水肿”范畴之内,气虚血瘀使其主要病理原因。从中医辩证角度分析,此疾病是一种“虚实夹杂”之症,其中,“实”代表湿热、淤血、水湿,“虚”则代表脾虚、肾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虚。现如今,西医一般采取对症疗法,通过控制患者高血压、水肿、血尿、蛋白尿,使用细胞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来进行治疗,但往往难以达成治本之效,故而增加了疾病复发风险。李二敏[2]在研究中表示,针对慢性肾炎病人,补阳还五汤安全性更佳,临床疗效显著,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其观察组有效率95.74%比82.98%的对照组要高,P<0.05。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内有2.33%(1/43)为无效,67.44%(29/43)为显效,30.23%(13/43)为有效,总有效率97.67%(42/43)比对照组81.40%(35/43)显著要高,P<0.05。同时,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比研究组2.33%(1/43)要高,X2=3.89,P=0.04。分析药学原理:补阳还五汤中红花可止痛祛瘀、通经活络;地龙可解毒利尿、清热镇痉;黄芪可利尿补肾、补气固表;桃仁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川芎可活血止痛、行气开郁;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当归尾可通经活络、活血祛瘀。故此,联用上述药物,可帮助病人有效缓解气虚血瘀证,起到祛瘀益气、通经活络、补益肝肾的功效[3]。

综上所述,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中补阳还五汤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颖霞,程虹,王小琴.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Meta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9):58-62.

[2]李二敏.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5):208-209.

[3]汪明亮.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93-94.

绥芬河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399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发生率慢性肾小球肾炎补阳还五汤
儿童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凉血固表消斑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探讨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