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2021-09-10 07:22段咏梅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相关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诊所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病症问题进行诊断和记录。并结合针对性的临床方法予以治疗,统计所有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本次研究对象的口腔疾病种类主要为根尖周病、牙髓病、龋病和牙周病,所占比例均超过10%。而对11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7.27%)。结论: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依据,深入分析患者的口腔疾病种类。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的口腔问题尽快消除,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关键词:口腔内科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5-030-02

引言:随着近些年我国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使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为了使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医师应先利用视诊与医疗仪器相结合,对患者的病症问题进行全面精准的诊断。同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对症下药的良好效果,令患者的口腔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详细探讨了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相关治疗措施,以此为口腔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我诊所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110例,将其作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60例和5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57岁和23岁,平均年龄为(39.5±1.5)岁。

1.2 方法

11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的诊断工作,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基础,后续借助专业的医疗仪器进行确诊。再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予以治疗,各类病症的诊治方法具体如下。

龋病:医师首先对患者的牙颈部、牙齿窝沟及邻接面予以观察,着重关注上述位置是否存在质地、颜色或形态方面的改变。然后对患者牙齿的完整程度进行检查,密切注意牙齿上是否出现龋洞。由于龋病分为浅、中和深三种病症程度,所以医师在进行诊断时,应全面细致观察患者牙齿的各个位置,防止误诊或漏诊的现象发生。同时,医师也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自身感觉,以此为依据深入判断患者的病症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若患者属于浅龋的情况,通常无任何疼痛感,但部分牙齿会存在较小的龋洞[1]。若患者属于中龋的情况,在外界刺激下会产生轻微疼痛感,龋洞范围较为明显。若患者属于重龋的情况,在外界刺激下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龋洞大且深,部分患者还存在口臭的现象。除此之外,医师还可以利用X线对患者的病症问题进行深入辨别。面对浅龋患者应先利用专业仪器将龋坏组织进行磨除,并采取适量的硝酸银和氟化物等药物予以治疗。而面对中龋和重龋患者应利用复合树脂填充术,完成每个龋洞的填充工作,使患者牙齿的形态和功能恢复原状[2]。

牙髓病:该种病症会导致患者的牙齿颜色出现明显变化,若患者的病症程度较轻会感觉到阵发性的隐痛,若患者的病症程度较重其疼痛感会变得更加剧烈。

所以,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牙齿颜色和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可以对牙髓病患者的病症情况予以诊断。而且,利用X线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牙髓钙化及牙内吸收等症状,也可以更加精准判断牙髓病患者的病症情况。牙髓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盖髓术、牙髓切断术和根管治疗术三种,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程度合理选择即可[3]。

根尖周病:该种病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均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疼痛感,且疼痛程度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剧。慢性患者的根尖周围组织通常会出现囊肿、脓肿或肉芽肿等临床表现,医师能够以此为依据判断根尖周病患者的病症程度。同时,医师也可以利用X线对患者的根尖形状予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病症问题及具体情况。面对根尖周病患者,医师可以采用根管治疗术,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尽快缓解。若患者的病症程度较为严重,医师还应在根管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抗生素和针灸辅助治疗,令患者的口腔问题及时消除。

牙周病:该种病症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患者会存在剧烈的疼痛感,其牙周处还会出现溢脓的现象,并伴随不同程度牙齿松动、牙龈炎症和出血的情况。为了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医师在治疗前应利用X线对患者的病症程度进行确诊,

再采取针对性的方案予以治疗。面对病症程度较轻的牙周病患者,医师通常会以药物治疗、刮治和洁治为主。而面对病症程度较重的牙周病患者,医师则需要利用口腔正畸、松牙固定术和牙周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及早痊愈。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患者的口腔疾病种类,以根尖周病、牙髓病、龋病和牙周病为主,所占比例依次为(28.18%)、(27.27%)、(25.45%)和(14.54%)。

2.2110例口腔疾病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02例、5例和3例,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2.73%)、(4.54%)和(2.72%),故治疗有效率为(97.27%)。

3.讨论

综上所述,面对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牙齿的完整程度、颜色、质地及形态,并通过询问患者自身感觉和X线拍摄,对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症程度进行明确。紧接着再根据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和牙周病的病症特点,采用复合树脂填充术、盖髓术、牙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针灸、口腔正畸、药物治疗、松牙固定术和牙周手术等方法,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工作,使患者的口腔疾病得到较好地解决,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参考文献

[1]倪彪.关于口腔外科门诊拔牙中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38-38.

[2]夏晓杨.口腔颌面外科医源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 57-57.

[3]蔡洁琛,余晓宁.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72-74.

晋宁晋城段咏梅口腔诊所,云南 晋宁 650600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