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检查及研究进展

2021-09-10 07:22张露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颈动脉

【摘要】近些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开始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对人们生活健康产生主要影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水平的不斷提升等,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工作也在不断被提上日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卒中等缺血性疾病存在密切的关联,对颈动脉斑块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这对预防该病症的发病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对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情况,以期待所得的结果,可以为相关的检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5-078-02

脑卒中属于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该疾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外的第三大导致人死亡的病因,而且脑卒中也是长时间衰弱、发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的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联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加重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机制是存在局部的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脱落,因此会导致远端脑组织出现缺血性的梗死。近几年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所以在脑卒中的诊断中也开始应用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并且也能在检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基于此研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情况,并将主要情况进行如下的综述。

1.超声成像技术诊断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超声检查主要包括常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此外也常采用血管内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手段进行检查。颈内超声检查手段能够测量患者斑块的总面积,而且其分辨率较高,能够区分颈动脉的血管壁的主要成分。临床认为[1]颈内动脉超声检查属于一种安全的无创检查手段,所以这种检查手段常常被应用在颈动脉狭窄等检查当中,但一般认为这种检查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可能会受到相关操作者专业知识或者操作技能的影响而导致的可变性结果。

2.血管内光学成像对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

斑块的光学研究技术相对较多,一般临床常应用血管内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等对患者进行诊断。血管内光学和超声成像技术都能实现对斑块形态的分析和评估,利用光谱分析的方法和专用的造影剂能够同时对斑块进行表征。可以实现对低风险或中风险的患者群体的诊断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若利用侵入性的检查手段进行检查,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这样就很难在临床上适用。所以临床建议对患者通过无创的检验手段实施检查,但无创检验方法可针对斑块进行表面的分析,却很难进行内部的具体判断。

通过血管内窥镜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可直接的评估血管和支架的管腔情况,有助于发现斑块突起的比率,但这种诊断的穿透性有待提高,不能检测FC厚度,可以实现对血栓的评估。血管内窥镜对所获得的清晰的视野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在近端保护和带有过滤装置的远端保护之下进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气囊闭塞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的方式来进行,它能够减少流血量,进而获取清晰的图像[2]。血管内窥镜狭窄的视野角度会限制管腔之内的可吸收区域,特别是在曲折的病变当中具有较好的价值。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术前评估确定为易损斑块的病变,当利用血管内窥镜检查证实以后,如果患者存在黄色斑块突出或飘动等情况,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主要是利用光纤的传输和红外线数来进行快速的频谱区域分析,在进行检验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注射造影剂的方式来进行强化的检查。近红外光谱检验属于一种基于导管的侵入性检验技术,这项检验技术可利用波散射的原理对相对应的脂质概率梯度图进行检查,由此所产生的脂质核心负荷指数可对相邻结构当中的高脂质含量进行描述。

3.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技术,对患者进行检验时可利用平扫、血管成像技术和能谱CT等方式进行非侵入性的诊断。这种诊断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较高,所以能够对局部的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检测和评估, CT血管造影技术即便在曲折的血管形态中也能直观的进行观察。可以通过CT技术评价患者的血管管腔的狭窄,也可以了解表征斑块的具体形态, CT能实现对血管钙化的检查。但临床研究认为和密级钙化斑块相关的线束硬化会使得斑块扩大,并且会导致管腔存在模糊,特别是在小直径的血管当中。CTA技术能够快速的成像,而且也能在弯曲的血管当中观察到整个血管的起源和走形,CTA技术具有更广泛的扫描范围,它可以使动脉成像更加标准化,提升整体检验的敏感度[3]。能谱CT技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无创动脉造影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传统的CT相比,这项技术可采及虚拟的单幅图像,在经过点尘机之后能使得图像变得更加清晰,提升了整体的空间分辨率。

4.MRI成像技术

MRI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和血管壁成像技术。而且该技术和超声技术、 CT技术等都存在差异,MRI技术能够在检验的过程中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以利用无限视角来避免电离辐射产生,而且不会产生钙化等为影的影响,所以这项技术也在临床中被广泛的推广。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简述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几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在未来影像学不断发展,笔者相信对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进行检查将会有更多的有价值的检出手段可以利用,它将会对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李颖,郑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11):188-194.

[2]辛浩,唐少珊.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判定的相关影像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0,24(05):637-641.

[3]程晓艺,寇秀玲,黄明刚,常小妮,李芝林.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影像学分析[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40(06):960-966.

作者简介:张露(1994-9),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内蒙古包头,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方向: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010000

猜你喜欢
颈动脉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
人跟蛇一样也有致命“七寸”
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小中风”
颈动脉狭窄离我们并不遥远
颈动脉狭窄与脑血管病有多大关系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