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9年西安市新城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

2021-09-10 07:22李小刚韩宗辉杨阳陈佩梁小勇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新城区托幼

李小刚 韩宗辉 杨阳 陈佩 梁小勇

摘要:目的  分析2008-2019年西安市新城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手足口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9年手足口病发病10798例,重症61例(发生率0.57%),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介于77.94-255.35/10万之间。我区手足口病发病从2010年开始整体呈下降趋势,每间隔1-2年出现一个高发年。全年均有发病,高峰4-7月份。5岁及以下婴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2.79%,其中3岁及以下占71.12%。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5.56%;其次为托幼儿童,占病例总数的44.55%。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38:1。实验室诊断病例共报告187例,其中肠道病毒型(EV71)120例,占64.1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31例,占16.58%;其他肠道病毒36例,占19.25%。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年份、季节、性别、年龄差异。2012、2014年我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和由EV71流行为主(占实验室诊断病例74.55%)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大幅度上升(占重症病例数的52.46%),2017年我区开始接种EV71疫苗,重症病例发病数显著下降。针对EV71占绝对优势的局部地区,应早期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接种EV71疫苗,加强重症病例的救治,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5-110-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8-2019年西安市新城区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0798例,重症6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介于77.94-255.35/10万之间。

2.2   时间分布

我区手足口病发病从2010年开始整体呈下降趋势,每间隔1-2年出现一个高发年。见图1。

我区手足口病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4~7月,9-12月为发病小高峰。见图2。

2.3   危害人群   我区0~5岁婴幼儿报告发病率高,5岁及以下婴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2.79%,其中3岁及以下占71.12%。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5.56%;其次为托幼儿童,占病例总数的44.55%。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38:1。

2.4   病原学特征

(1)实验室诊断病例共报告187例,其中肠道病毒型(EV71)120例,占64.1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31例,占16.58%;其他肠道病毒36例,占19.25%。

(2)重症病例61例,2012、2014年为我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流行毒株以EV71为主(占实验室诊断病例74.55%),重症病例大幅度上升,重症数32例(占重症病例总数的52.46%)。

3   讨论

2008-2019年西安市新城区手足口病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托幼机构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危害儿童身体健康,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西安市新城区手足口病时间差异显著,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主要危害人群为<5岁散居婴幼儿,占92.79%,<3岁患儿占71.12%,重症和死亡病例中<3岁婴幼儿占97.27%。有文献报道[3],儿童出生后会从母体继承一部分肠道病毒抗体,但1个月后会迅速下降,从2-5岁肠道病毒抗体每年提高12%,到5-6岁时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所以肠道病毒攻击的目标人群主要为1-3岁。因此手足口病防控应根据季节性变化、目标人群及不同地区流行状况适时调整防控策略。

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感染后多数症状轻微。该病传播途径复杂,傳染源较难控制,预防控制该病难度较大。作者认为对于该病所采取的措施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疫苗接种率,二是加强政府主导的综合防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起该病的病原以EV71逐渐占据优势[1],这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结果显示相一致。EV71疫苗2016年开始上市,但该疫苗在适龄儿童中接种率不到10%,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易感人群的免疫屏障[2]。应该加强推广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进而提高EV71疫苗的接种率。

政府主导的综合防控包括1、医疗机构应在感染性疾病科收治手足口病病例,其他科室不允许接收,加强手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院内感染。2、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晨午检,发现发热或有手足口病疑似症状者,及时通知居家或就医隔离。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和托幼儿童学会“七步洗手法”,做到勤洗手、常通风、规范消毒。3、健康教育家长不带孩子接触患病儿童,不聚集,家庭常通风,孩子玩具经常规范消毒。

参考文献

[1] 2007-2012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 杨晓倩,任玲香,曹小丽,成洪旗,许华茹.现代预防医学.2015(01)

[2] 我国手足口病流行及防控研究进展[J]. 农智.应用预防医学.2019(02)

[3] 2015-2017年南宁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J]. 詹鑫婕,农皓,裴建新,杨丞,秦剑秋.现代预防医学.2019(03)

[4] 2008—2014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规律[J]. 李鹏,葛淼,王聪霞,井静,何进伟,韦德智.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

[5] 湖北省2009-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J]. 陈琦,邢学森,吴杨,廖巧红,刘公平,蒋晓清,官旭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 (04)

作者简介:李小刚(1984年10月~),男,汉族,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西安市新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西安 710004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新城区托幼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托幼机构营销管理模式研究
北京托幼服务亟待成长
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新实践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指标的应用研究
新城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
呼和浩特:幼儿不可私自带食品入园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口服中成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