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思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2021-09-10 03:10吴乐怡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左思

摘要:在那个汲汲于功名的西晋时期,左思可以算是个独树一帜的存在。不同于潘岳陆机等同时期文人所呈现出的拟古以及繁缛的倾向,左思的创作更注重内容的深意,多言志抒怀,形成了独特的“左思风力”。其原因前人也有过不同的研究,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其人格追求二者产生了重重矛盾,因此左思的诗歌大多具有写实的特色。左思在其诗歌中有多重自我形象的书写,包括壮士、寒士、高士、达士、隐士以及寻常父兄等身份,鲜明立体地展现出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心理状态与精神世界,是诗人人格的多样化呈现。

关键词:左思;多重身份;诗歌意蕴;

左思一生共作有14篇诗词,包括《咏史》八首、《招隐诗》、《悼离赠妹诗》各两首以及《娇女诗》《杂诗》各一首。这些诗歌创作于左思不同的人生阶段,其中言志抒情的视角与立场也便截然不同。或是踌躇满志的壮士,或是愤懑不平的寒士,或是遗世独立的高士,或是坦然知足的达士,亦或是超然物外的隐士,当然也有着寻常父亲兄长这一类身份。基于左思写实的艺术特色,他在诗中或直言现状,或借用典故间接隐晦地吐露心声,其中所要表达之物还是要归于自身,写自身的抱负与理想、处境与现状以及情感与态度,从而进一步达到言志抒怀的目的。左思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境遇下都作出了相对应的尝试与抉择,于是便承担着不同的身份与角色,这些身份也成就了左思丰富而饱满的内心、立体的人格。本文旨在观照左思的多重身份在其诗歌中的呈现,以探寻左思不同身份下的心理状态与精神世界,对左思的人格有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

(一)“梦想骋良图”之壮士形象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家世儒学”①,儒家的政治觀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其出谋划策以一统天下,由此可以推测出左思的政治理想便是继承儒学而达到大一统的效果。事实证明,左思在前期确实是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这在他的《咏史》诗中便有所展现,青壮年时期的左思怀揣豪情壮志想要夷平东吴、扫荡边界,以达到统一全国之功绩,最后功成不受禄而归隐田园,这是左思的理想状态,此时的左思是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左思家族世代业儒的背景加上他心怀远大抱负的个人品质督促着左思成为官场的佼佼者,以期为百姓社稷谋取安居,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不仅有着雄心壮志,左思也为此作了诸多切实的准备:一方面,他“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意思就是左思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文采非凡、博览群书,写文论以贾谊的《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为典范。其中“弄”字十分传神,“弄”在这里可以有两个解释:第一是“写、作”之意;第二是“手拿着玩弄”之意。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个解释,“弄柔翰”意为把玩着柔软的毛笔,刚满二十岁的左思便可以轻而易举地作出好文章,进一步体现出左思的才华横溢;另一方面,左思的“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就是说“我虽不是驰骋沙场的战士,但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兵书”。左思在文武两方面都作了一定的准备,为的就是以后能够一统天下,成就一番功业。可以说,《咏史》其一便是左思前期的自传,展示才华、表露野心,最后期冀功成身退、归隐田庐,是位豪情满志的壮士形象。

(二)“郁郁涧底松”之寒士形象

一腔热血与充分的准备并没有使左思的官仕之旅成为一片坦途,因为当时西晋的门阀制度规定朝廷的官吏是依据门第来选拔与任用的,所谓“门阀”即是“门第”与“阀阅”的合称,指的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出于身为世族的优越感,那些出身卑微的寒门之子是不为当权者所认同与器重的。作为一位寒门子弟,左思后来虽然因为妹妹左芬的缘故举家迁至洛阳,看似前途有了一些希望,但左思的仕途却依旧不畅达,因此左思常借诗作来抒发自己不得重用的苦闷与彷徨,于是便有了左思这首《咏史》其二。开头两句便直观地表露出左思的褒贬倾向,“郁郁”意味着松树虽然挺拔而茂密但因处于低洼的地势而不能被看见,象征着那些在门阀制度的摧残下虽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但却迟迟得不到重用而愤懑不平的寒门子弟;而处于山上初生的草木就是那些拥有权势地位的世家大族,他们虽身居高位但实则腐朽没落,犹如低垂的幼苗,不堪一击。此处可看出左思善用对比来彰显自己对于遭遇社会不公平对待愤懑与不满,强烈的对比在后面的几句诗中也有所体现:“世胄蹑高位”与“英俊沉下僚”以及金张“七世珥汉貂”与冯公“白首不见招”双重的鲜明对比,表明世族当权而贤才没落的社会现实由来已久,并非一朝。寒士的的地位始终处于社会下层,他们的一身才华始终抵不过家世显赫的名门贵族,不为当权者所赏识重用。

《咏史》其七中也有对于寒士形象的塑造:“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②”此诗首先列举了主父偃、朱买臣、陈平、司马相如等四人处境困顿时的情况,借此来抒发寒士不被重用、被弃之于沟壑草泽之中的愤懑不平之气。在这里左思也是将自己定义为一位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寒士,他虽然创作出了浩浩荡荡、连当时颇有名气的陆机都为之叹服的《三都赋》,而且之后因妹妹左芬获得皇上宠爱使得他也蒙受了一些恩泽,但左思终究没有逃出门阀制度的桎梏,寒士身份是左思官场失意的一大因素,在冥冥之中也影响着左思的人生轨迹。

其八开头借笼中之鸟以起兴,它们困于笼中而无法伸展,就像被当时的门阀制度所禁锢的寒士们,空有一身抱负和才华但却无处施展。接着写官仕的道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所献计策也被弃之不用,生计艰难、亲友疏远,凸显寒士处境之穷困潦倒。左思在这里写的就是自己本人,他出身卑微,相貌不佳而且也不善交际,这一类人在西晋那个大众追求美的时代是极其不受欢迎的。与同时期的文人相比,左思没有潘岳姣好的面容,也不如陆机能言善辩长于清谈。总体而言,他身上所具备的大部分特质皆不符合大众以及统治者的审美标准,即便左思胸怀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并且也为此付诸了一定的努力,但左思的寒士身份以及其与时代审美相悖的种种特质都使得他的仕途艰难而坎坷。

除此之外,左思《咏史》八首中一些写世族之豪华奢靡的诗句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从侧面说明了自己的寒士身份,包括其四中“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以及其五中“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与“落落穷巷士”形成鲜明对比,京城内的世族王侯们的生活环境之豪逸衬托出寒门之子的困窘境况,反映出西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③的社会现状。

(三)“与世亦殊伦”之高士形象

晋武帝司马炎创立西晋之初遵循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励精图治、轻徭薄赋,使得社会渐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在这种安逸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中的奢靡腐败风气才日渐盛行。此外由于司马氏本就是世族,因此原本被曹魏政权压制的世家大族又渐渐崛起,当时的文人也免不了追名逐利、阿谀谄媚,潘岳、陆机还有左思就是其中的一份子。陆机在《文赋》曾用“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④来形容当时创作文章的现状,即文章的辞采以及相契合的意义如同争相展示技艺的能工巧匠。这样做的一方面是要通过华丽的文章来展现自己的文采;另一方面是借此向权贵之人献技,以谋得身份或地位。左思为了实现人生抱负也为此尝试了许多,导致形成“洛阳纸贵”⑤的《三都赋》便是左思为证明自己、向统治者展露才华的一次实践。但仅凭这一件事不应将左思定位成一位阿谀奉承善于谄媚的士大夫形象,通过了解左思的其他诗作,我们反而发现左思人格品质的高洁与淡泊。

《咏史》其三写段干木与鲁仲连二人为国家立下功业而拒绝爵禄之事,这里借两位历史人物来侧面现自己重义轻利、淡漠荣华,坦露自己也有像段干木、鲁仲连一样为国家排忧解难而不受高官的美好愿景。后面“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两句更是体现了左思不慕荣利、淡漠清高的品质,其中一个“耻”字有强调的作用,左思以接受赏赐为耻辱,不与官场世俗之人同流合污,即使是“连玺曜前庭”也“比之犹浮云”,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澹泊清远。这首诗所呈现出的左思也是位清高峻远、遗世独立的高士形象,和左思《咏史》八首中的大部分诗歌一样,此诗也是借用了历史典故,赞美荆轲的勇猛非凡、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与其同流合污。诗的后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权贵之人可能一文不值,而卑贱者有时更值得尊敬。这首诗是左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明确表现,表达了自己对于权贵的藐视与不屑,对于有气节的寒门之士的赞扬与钦佩,同时也体现出左思自身高风亮节的气概。

(四)“巢林栖一枝”之达士兼隐士形象

西晋不合理的社会选官制度使得左思遭遇重重打击,官场失意,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这对于左思后期心理状态的转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左思前期的思想思想偏重儒家,他积极入世,渴望一骋良图,实现人生价值;而他后期的则更偏重道家,那时他因世俗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决心避世隐居。在这两种思想转变之间存在着一段过渡时期,这时的左思对于世俗官场的荣华贫贱、起落得失相比于之前看得更加通透,明白人生意义的实现不仅只有驰骋官场、建功立业这一种方式,或许及时行乐、坦然接受生活所赐予的一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于是左思选择了避世归隐这一道路,安然自如地做一位隐士,这种达观超然的境界在左思的《咏史》其八中有所呈现:俗尘的荣华在俯仰咄嗟之间便雕枯了,世间万物变幻莫测,又何必执著于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拥有了高官厚禄也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圆满了。像鹪鹩筑巢一样,不占用多余的树枝,为人处世也是一般道理,不贪图过多,安分守己,知足常乐便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此外,《招隐》二首中也有塑造的达士兼隐士形象。招隐一类的诗歌最早见于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收录于《楚辞·招隐》,魏晋大多招隐主题的诗歌都是模仿《招隐士》一诗而作。但它们与淮南小山的招隐诗意蕴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凸显山中环境的阴森寂寥、令人惊惧,以此来呼唤山中隐士尽早入世;而后者则是极写隐居环境的清幽自然、古朴超脱,希望自身能够与隐士一同避世隐居。左思的这首《招隐》也同样如此,开头写山中寻隐士,在这里详细描绘了隐士之居处:外部环境隐秘,“荒涂横古今”即言周围环境荒凉凄清,仿佛自古以来无人问津一般;内部环境更是充满了超然脱俗的气息,“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是说隐士的住处并没有人力搭建的房屋,只是一个未经雕饰的山洞。这里的琴声学界有两种释义:一是隐士所演奏的琴声;二是指山水树木在大自然中形成的清音。我更偏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古今隐士大多信奉老庄思想,而老庄是崇尚自然、追求一种纯天然、返璞归真的状态的,山泉流淌声、风吹树摇声这些都是大自然创作最本真的乐音,更加符合隐士超凡脱俗、远离俗世的形象。况且诗的下文有句“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与此句相照应,彰显诗歌结构的巧妙。后面四句皆是极言环境之静谧清幽。隐士居处不需要丝竹等管弦乐器,山和水在大自然中流露出的声音更加清远悦耳;以不用人力来长啸吟咏,山间草木经风吹过自然会发出阵阵悲吟。餐食秋菊,佩戴幽兰。走累了便想脱簪摘帽,丢掉世俗的烦恼,弃官归隐在这静谧幽美的山林中。诗人在这里明确表达了向往归隐的愿望,对世俗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溢于言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达观豁然的心理状态。《招隐》其二所表达的意蕴与其一也是相差无几。前四句写的是左思对于官仕的态度:仕途官场的失意得意乃是世间常事,官场中的纷纷扰扰使人心生烦忧,于是弹去冠上的灰尘已保自身洁净。接着两句运用柳下惠以及伯夷叔齐的典故,诗人道出自己隐逸山林并不是像柳下惠那样降志辱身,也不是和伯夷叔齐一样求仁得仁,而是对于自身高尚志趣的追求,逍遥快活地在山中游赏、欢度良辰。

左思在这《招隐》二首中呈现出的是一位拥有不俗追求、遗世独立的达士兼隐士形象,处于这个时期的左思对于之前建功立业的渴望与热情已经大大削减,相比于前期的左思,这时他的内心已渐趋宁静平和。左思的关注的焦点正在从官场浮沉转移到可以寄情于其中的山水,清峻高远的自然环境更能够帮助左思抛开世俗的包袱、洗涤内心的烦忧。至于左思的归隐之心是真是假,他是否和潘岳、陆机一类的文人一样是“为隐而隐,对统治阶级缺乏反抗和不合作的意识,所以反成了统治阶级政治升平的点缀”⑥?是否只是想一想归隐这件事而并没有付诸实践?这一疑题的答案在左思的其他诗歌中是有所观照的:《咏史》其一“功成不受爵,長揖归田庐” 、其五“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以及《招隐》其一中的“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其二中的“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皆能体现左思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并且也作出了切身实践,并非空谈,也并非为了迎合时代的慕隐之风,而是历经世俗纷争之后洗涤心灵的一种途径与手段。左思晚年退居宜春里著述亦是其隐居避世的实践之一 ,后来即使齐王司马冏有意擢拔左思为记事督,他也决然推辞了,这也是左思诚心隐退的例证之一。

(五)亲切真挚的父兄形象

左思在大多数时候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位追寻建功立业梦想而不得之后坦然归隐著述的士人形象,坚持却不偏执,豁然而不衰颓,可以在纷繁官场中为自身抱负而奋力,经历浮沉起落;亦可以于寂静宜春里专心研学,避世隐居。然而作为亲属关系中的一环,左思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番别样姿态,可以是温和亲切的父亲,亦可以是一位情深义厚的兄长形象。

在《娇女诗》中,左思便是有着两个可爱女儿的形象敦厚温柔的父亲,此诗以“娇女”命名,一个“娇”字足以体现左思对两个女儿的欣赏与疼爱。左思先是交待了家里的两个女儿皆面目白皙、光彩照人。后面写纨素,口齿清晰伶俐,头发盖住了宽广的额角,两只耳朵如圆润的美玉。她早早地到梳妆台前化妆打扮,画眉像扫地一样,嘴巴也被涂得又乱又红。说话娇滴滴的,如同连珠炮。在读书写字方面,虽然喜欢品质好的纸笔,但总没什么明显的进步,而且她稍稍有些成果便自矜不已。这些种种都反映出纨素的作为孩童独有的天真无邪、调皮任性,同时也显现出作为一个女孩的爱美的天性。

左思也同样用了美好至极的词“面目粲如画”来形容大女儿惠芳,也同样描绘了大女儿化妆的场面,作为姐姐化妆自然比妹妹熟练一点,打扮起来更优美淡雅。惠芳画眉模仿的是张敞,但作为一个孩子,技术总归没有大人娴熟,于是便有了“立的成复易”这一场景。除此之外,诗中还提及惠芳因为照镜子而忘记纺织、爱好歌舞而厌倦诗书以及随意评判屏风上的绘画等情节,写出了惠芳的直率活泼、天真可爱。最后的部分写姐妹俩共同的活动,或追逐园林中生摘果实,或冒雨赏花,或耍霜踩雪,或烧炉烹食,因衣服被沾染了不易清洗而怕被大人责骂便哭啼啼地躲墙角去,充分彰显了惠芳与纨素二人作为儿童的调皮任性却又天真惹人怜爱的特点。

诗人左思在这里是以一位寻常父亲的视角来描述女儿的日常生活,全诗对官场之事只字未提,抛却了之前怀揣雄心抱负的壮士形象、在官场跌跌撞撞历经沉浮后却依旧碌碌无为的寒士形象、高风亮节、不畏权贵的高士形象、知足常乐的达士形象以及最后坦然避世的隐士形象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娇女诗》中,左思突破了当时固有的以“公”为主流的禁锢,叶嘉莹先生将其归入“自制伟词”⑦一类中,以小家庭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写两位女儿的天真美好,这与左思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魏晋时期大众认可的是像潘岳那样的美男子或是像嵇康阮籍陆机一类善于清谈之人,而两者均不具备的左思无疑是被排挤在社会主流之外的。恰恰因为左思有亲身的遭遇与体验,他才能敏锐地捕捉到不曾为常人所关注的小家庭的生活,特别是对两个女儿的刻画,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儿童的童真童趣也通过这首诗被展现在大众面前,十分具有创造性。后代陶渊明的《责子诗》、杜甫的《北征》以及李商隐的《骄儿诗》在内容以及结构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左思的《娇女诗》,对后世儿童文学以及叙事性质的诗歌都有着启蒙作用。

此外,在《悼离赠妹诗》二首中也有对于进宫作妃的妹妹左芬的依依不舍与深切思念。其妹左芬因得皇帝赏识而被选进宫作妃子,左思也因此受到了一些优待,但这并没有使他的仕途畅达起来,相反,妹妹的离开使得从小失去了母爱而相依为命的兄妹俩骨肉分离。两人虽然同处于京城洛阳,但见面的机会是寥寥无几,思念郁结于心无法排解,只能借助写诗来抒发内心对于妹妹的思念以及无法见面的愁苦忧思之情。其二中也有抒发对于妹妹的深切思念与诚恳劝勉。

左思在《悼离赠妹诗》二首中呈现出的是与妹妹左芬情深意厚、依依惜别的兄长形象。对于左思而言,妹妹左芬进宫并不是件值得欣喜之事,兄妹二人被厚重的宫墙隔开,再次相聚又不知是何时。原本共同生活的胞妹如今犹如飞鸟般离去,二人从垂髫小儿到青涩渐去、风华正茂,携手历经了种种忧愁与磨难,而如今却不得不生离,每每念及此处,左思便“泣下交颈”、“涕洟纵横”、“伫立以泣”、“涕泗交集”且“发言流泪”,对妹妹的想念也是十分深厚,乃至“含辞满胸,郁愤不舒”、“优思成疚,结在精爽”,左思除了思念流泪以抒发内心的忧思与愁苦也别无他法,诗中字句皆是真情流露。左芬当初被选进宫也并不是因为外貌而是由于她的才华,所以到后来渐渐被冷落也是意料之中,左思也由于家世外貌及性格等原因在官场一直不得志,可以说,兄妹俩的命运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些悲剧色彩,令人深感不幸。

《娇女诗》及《悼离赠妹诗》二首呈现的都是左思在官场之外的形象,前者是温柔敦厚、循循善诱的父亲,后者是思念身处宫中的妹妹的兄长,这两种身份在宏观方面都属于“私”的范畴,并非社会主流所认可的“公”。左思在此二首诗中继续发扬其写实的文风,或是描写女儿生活日常,体现其对于两个女儿的喜爱,亦或是追忆往事,流露出对妹妹左芬的深切思念与不得相见的愁苦忧思,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陈祚明先生评左思“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创成一体,垂示千秋。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⑧,左思虽然没有显贵的出身,亦没有姣好的面容与善辩的口才,但面对社会的黑暗他没有退缩,秉持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主张,怀揣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不畏门阀制度的门槛限制,专心研学,渴求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即便后来仕途依旧不顺,但他并没有因此趋炎附势、改变自身独有的注重内容的创作理念与写实的创作风格,虽然后面有依附贾谧,但这并不影响左思后来坚守自我、毅然归隐。壮士、寒士、高士、达士兼隐士以及寻常父兄等多重身份丰富了左思的人生体验,通过诗作来反映现实境遇、抒发个人感受,在这过程中,诗人在后人心中的形象也变得立体、丰盈起来。左思不甘平庸、不屑权贵、卓尔不群的高尚人格也在其中展露无遗,他既是西晋纷繁图卷中一抹别样的风景,亦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星。

参考文献:

[1]逯立钦.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09).

[2]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韩学慧.论左思《娇女诗》的开创性[J].大众文艺,2019(09).

[4]冯倩瑶.左思《娇女诗》的诞生——小家庭题材的解放与非主流的诗歌选择[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

[5]徐传武.左思《招隐诗》三题[J].枣庄师专学报,2000(01).

[6]龚斌.左思《招隐》诗二首[J].中文自学指导,1994(02).

[7]潘之.太康诗人左思评传[J].唐山文学,2019(06).

作者简介:吴乐怡(2001—),女,汉族,江苏宿迁,本科,扬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注释:

①房玄龄:《晋书·左思传》,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年,第2375页。

②逯立钦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7《咏史诗八首》,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第734页。

③刘毅:《上疏请罢中正除九品》,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35,北京:中华書局出版社,1985年,第1663页。

④陆机:《文赋》,萧统编(李善注):《昭明文选》卷十七,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第761页。

⑤房玄龄:《晋书·左思传》,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年,第2375页。

⑥徐传武:《左思<招隐诗>三题》,《枣庄师专学报》第17卷第1期,2000年2月,第79页。

⑦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59页。

⑧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44页。

猜你喜欢
左思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洛阳纸贵
左思自强写赋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
左思与《三都赋》
左思和《三都赋》
左思:我起的是功成身退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