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思考

2021-09-10 03:40吴佳倩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才引进

吴佳倩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舆论战略部署,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布局,是新时代完善县域治理、推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本文首先总结了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当前县级融媒体建设中的普遍困境,最后提出了推动县级融媒体建设发展的策略建议,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推动县级融媒体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县级媒体;融媒体中心建设;人才引进;本地服务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

2018年的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一指示从战略上指明我国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县级融媒体已初步形成;二是各县财政投入较少;三是技术、人才资源仍较弱。

(一)县级融媒体已初步形成

县级融媒体已初步形成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之一。目前,许多县级媒体都意识到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性,一半以上的县级媒体拥有多种新媒体平台类型,在新媒体建设上初见成效,其中,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成为诸多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首选。具体说来,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传播矩阵,即以微博、微信及今日头条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为代表——“两微一端一号”的县级融媒体全平台,现已成为县级融媒体建设的主流,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在融媒体建设中的覆盖率较高。

(二)各县财政投入相对较少,重视程度不够

在融媒体建设投入方面,各县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就目前而言,县级融媒体运营经费来源大多数为政府拨款与单位拨款,加之各地对融媒体建设的重视程度高低不一,财政投入也就高低不一,但从整体上看,各县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普遍存在,融媒体建设的财政投入总体偏低。

(三)技术、人才资源缺乏

县级融媒体建设在技术和人才资源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县级融媒体参与人员队伍建设尚在起步,技术、人才资源仍较弱,还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需求,主要表现为县级融媒体建设在人员队伍建设上,仍然沿袭传统媒体人员运营模式,新媒体运营人员或融媒体建设人才较少,体制、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县级融媒体的发展较为薄弱。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四种模式

2018年是县级融媒体建设喷发之年。概括起来,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广电+报业”的中央厨房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北京延庆区为代表。北京是国内最早建设区县融媒体中心的城市,目前下属的16个区县均已建成融媒体中心,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因为延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赛场区县,因此其定位于服务国家大局,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建设了国内首家区县级“广电+报业”模式的中央厨房,对内整合重构,将下属的播、视、报、网、端、微等传播资源整合成中央厨房,打造全媒体平台。

(二)以广电为先导的移动传播矩阵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以邳州、玉门与项城等为代表。该模式均以县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台为融合原点,在此基础上嫁接报纸、网站与新媒体,以点带面,形成移动传播矩阵。比如邳州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广播电台为基础展开的,进而融合报、网、新媒体等传播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依托邳州融媒体中心,向下属乡镇、企事业单位实施了“政企云”服务;

(三)组建县域传媒集团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以浙江长兴为代表。长兴融媒体中心通过多个部门单位整合组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传媒集团——长兴传媒集团,在融合策略上以移动端为优先战略,推出了短视频、掌心音频、微直播、VR等多种类型的融媒体产品。在经营模式上,探索多元经营模式,开展以活动和视频为主的媒体类服务,如承接社会上纪录片、宣传片等视频制作工作。在产品创新上,长兴媒体基于“长兴帮”频道和“长兴帮”APP推出了“电视看单,手机下单”的“电视+电商”模式,同时“长兴帮”APP还提供了吃、喝、玩、乐、购等O2O服务、本地资讯服务和政务公共服务。

(四)“搭天线”借力省级媒体云平台模式

这一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县级融媒体建设选择的主要模式,也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荐的主要行业标准。该模式是由中央或省市级媒体建设“媒体云”,提供云制作、云汇聚、云转播和运营解决方案,让县级融媒体中心仅需花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共享来自省级融媒体中心的公有云平台的各种资源,实现公有云平台与本地媒体资源的交叉融合,进而形成上下联通、纵向整合的现代传播体系。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困境分析

由于我国县级媒体发展滞后,存在着体制僵化、实力薄弱、观念陈旧、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导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诸多严重挑战。

(一)定位狭窄,难以转换观念

现阶段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只是把自身定位为媒体,单纯定位为传媒的市场化媒体已经难以为继,即没有充分利用体制性优势来获取其他稀缺资源,也没有致力于成为当地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抓手。而在互联网成为传媒业主导的当下,单纯的传媒已经难以具备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也不能实现良性的自我运转,需要借助其他优势资源来拓展产业边界,通过其他收入来源来反哺传媒。

(二)队伍老化,缺乏适应当下环境的技术能力

主要体现在:一是队伍庞大、冗员多;二是员工知识素质偏低,高素质人才占比少;三是年龄结构整体老化,勇于创新和尝试的年轻人较少;四是管理层整体新知识储备不够,新能力欠缺,对互联网传播规律、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等都缺乏了解;五是整体队伍对互聯网等新知识缺乏;六是市场化能力欠缺,内容和产品难以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七是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导致人才队伍结构很不合理;八是后续学习跟不上。

(三)机制僵化,管理手段落后

县级媒体尤其是县级电视台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事业单位体制,基本上依靠财政补贴生存,不仅体制机制相对僵化,而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整个单位的活力严重匮乏、市场化能力缺失、服务意识和能力低下。

(四)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

县级融媒体运营经费来源多为政府拨款与单位拨款,各县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上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其中东部地区重视程度更高。在经营管理上,县级融媒体以县政府及县党政其他部门为主营部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的自主运营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内容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但对口融媒体建设的财政投入总体偏低。

(五)新媒体平台“多而不精”

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盲目建立新号,但由于经验、精力、管理等不足,导致后续运营乏力,媒体机构“僵尸号”现象层出不穷,县级融媒体平台的影响力难形成,加之推送新闻信息不够及时,只实现了形式上的融合,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对策分析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既是我国以行政力量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媒介融合行动,是为打通“媒体宣传最后一公里”所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县级媒体为适应传媒业发展变革和市场需求而推进的转型发展之路,同时也是一系列技术创新推动发展的结果。

(一)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不能只靠“中央厨房”,更要有效运营本土资源

目前有一个共识,“中央厨房”不能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解药,而只能是一个工具。本地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变现手段,某种意义上讲,能不能做好本地服务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能不能达到2.0阶段的一个标志。可以通过新闻客户端实现自我赋能,打造网红,吸引用户,让本地人能得到本地最新发生的新闻,得到本地的精准服务。另外,县级融媒体还要坚守好基层舆论阵地,因为它既是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又是坚守主流舆论阵地的“最后一公里”

(二)多管齐下,破解当前县级融媒体的人才困境

人才是媒体竞争的核心要素,新的新闻业态对媒体人才结构和种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具有互联网思维,懂得新媒体传播以及运营,具有融媒体综合素养的人才队伍,是县级融媒体人才建设的重要任务。首先,加强全员学习,培养融媒体理念。其次,盘活存量人才,引进紧缺人才,提升全媒体技能,同时重视对媒体决策层的培训,提升其新媒体思维能力。最后,培育团队精神,创新内外机制,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强化顶层设计。

(三)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县级融媒体应当强化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两微一端”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拓展“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等业务,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增强与群众交流互动,反映群众的呼声并解决群众的困难,从而构建新型智慧城市。还应连接更多的商业、社会等人民多需要的资源,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人民服务。

(四)改革薪酬体系,提升经营意识

县级融媒体要想更好发展,就必须摆脱依靠财政“输血”的模式,积极培养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自主拓展多元经营结构的能力,大膽尝试市场化的运营手法,不断提升经营意识,以更多的市场参与实现自身适应力的提升。首先,要引入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岗位设置,坚持按劳分配、按贡献力分配的原则,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多干事、干成事,以此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另外,要在内容质量提升、受众关注度提升的前提下,不断寻求商业化运营机会,比如,积极与社会企业、组织合作,合理投放商业广告。

(五)抓紧5G机遇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想突破目前的建设发展瓶颈,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积极拥抱 5G 技术,切实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技术平台打造、内容生产管理等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去,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构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和县域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需要的现代传播体系。

五、总结

县级融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向下延伸,是宣传传播系统的结构完善,关乎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和党的新闻舆论效果,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就像尹韵公说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包含着传媒意义,而且还藏着社会意义。从总体出发,县市区在整个国家系统当中处于神经末梢,我们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就是要打通‘毛细血管’,使整个系统不留死角地正常循环,健康运转,全省疏通,进而生机勃勃,活力迸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想真正打造县级名副其实的“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困境需要去解决,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以饱满的建设热情、大胆的创新精神以及灵活的方法手段参与到融媒体建设工作中,就一定会带来崭新面貌,也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基层媒体工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曲松涛,鹿梅.县级融媒体建设困境与对策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0(10):55-57.

[2]谢新洲,黄杨.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记者,2018(10):53-56.

猜你喜欢
人才引进
宁夏葡萄酒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浅析
医院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与分析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高校人才引进探索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科技人才流动问题研究
论我国乡镇企业人才引进的现状与发展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后发展地区人才引进的机制研究
浅谈人文关怀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