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背景下的反转乱象与制衡之策

2021-09-10 03:40董奕廷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舆论引导

董奕廷

摘要:互联网蓬勃兴起,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信息交互体验同时,却也造成了很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后真相时代下,网络上经常出现很多反转新闻,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网络新闻传播方式特性所决定,表现出片面化报道、直通式传播以及自由化传播等,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和把控,导致反转新闻频频出现,逐渐区域常态化。反转乱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媒体行业秩序,也会威胁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造成当事人的切身权益受到损害。故此,文章主要丛后真相时代角度切入,探究反转乱象产生的原因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寻求有效的制衡措施,力求实现深度反思和取舍。

关键词:反转新闻;后真相时代;舆论引导;理性思考

反转新闻是应互联网迅猛发展下的一种产物,在后真相时代下愈演愈烈,并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中,导致很多网络新闻的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真实性备受争议。很多新闻一经出现,大众未经深度思考直接将矛盾直指一方,而随着新闻报道的跟进,很多细节的疲劳,导致新闻剧情直接大反转,公众的态度也随之改变,矛盾指向另一方。此类反转乱象的存在,背离了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得益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反转速度随之加快,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总的说来,新闻反转乱象是对舆论生态的强烈冲击和破坏,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原则,对于一些情节严重的新闻,将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故此,在后真相时代下,深度剖析新闻乱象相关呃逆荣,提出合理有效的制衡措施,对于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创设和谐稳定的舆论空间有着积极作用。

一、后真相时代和反转新闻的内涵

后真相时代最初诞生于2016年末,本意是指相较于真实客观的叙述,群众更加倾向于注入自身情感和信念,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事件的情感态度是第一位,事实则是处于次重要地位。后真相表明真相并不重要,受到情绪影响下传播的观点,导致信息失真[1]。

反转新闻较为普遍,通常是指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新闻现象,由于新闻报道不符合实际情况,从最初的走向转变到另一个方向,即剧情反转的新闻。反转新闻属于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在反映客观事件的同时,受到群众和媒体选择性认知和构建的产物。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广泛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由于信息获取不全面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复杂新闻传播现象[2]。

二、后真相时代下的新闻反转乱象

当前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以及发表观点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很多新闻失实,随后戏剧化反转,舆论快速倒逼,真相经常被新出现的热点新闻所掩盖,进而出现新闻后续报道缺失和新闻反转现象。

如,发生在2013年12月2日,一则新闻报道《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发布,在网络上掀起了众多网民的热议,一时间关于大妈的谴责和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多数网民认为丢了国人的脸面,进一步深思则引起了对国人道德行为的批评,一系列尖锐词汇将矛头直指大妈,致使大妈和亲属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但随着警方深入调查,以及媒体的后续跟踪报道,此次事件却发生了巨大的反转[3]。外国男子由于无证驾驶和交通肇事行为,受到了严重处罚。外籍男子在无证驾驶撞倒大妈后,强制性将其拖拽到路边,随后想快速离开,随后大妈才拉扯男子。在这个过程中,外籍男子始终在谩骂大妈,与大妈进行拉扯。后续报道的发布,致使此次事件的真实情况终于得到澄清,舆论也开始专项了关于媒体传播虚假新闻的声讨中,但实际上大妈的处境却并未得到好转,很多新闻网站上仍然能搜索到这一新闻,原有新闻标题并未更改,对大妈以及家人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4]。

如,“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一名网友在网站发帖,自称春节前夕去男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到随后逃离江西。帖子已经发出,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引出了关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以及婚嫁观念差异等话题。对此次事件,光明网发布了题名为《上海女逃离:私域的爱情,公域的乡愁》,《人民日报》则发布了《农村,说声爱你太沉重》等相关报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热议。但随着报道的深入,经过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发帖人并非是上海人,春节前夕同丈夫吵架,不愿意陪同丈夫回到江西老家,遂在网络上发帖来表达不满情绪。原本仅仅是一件夫妻之间的小事,却在一个特殊时间节点上,经过网络平台迅速发酵、扩散,激起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情绪,在公众情绪带动下导致事件逐渐失真,原本事件的真实情况却不再被人们所关注,更多的是借由此次事件来表达自身的情绪和看法。

三、反转乱象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先于客观

新问媒体在发布新闻中,为了吸引更多受众,未能站在客观事实立场上来播报新闻,而是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来判断新闻事件发展,理所应当的呈现真相,但是这一现象却违背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原则。如,重庆市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很多主流媒体并未深入调查,随便收集信息直接下定结论。显而易见,在主观先于客观下,导致了强势的在场,也成为诱发女司机马路杀手的乱象。反转乱象并非是指虚假的新闻,而是新闻事实失真,在后续事件的细节逐步纰漏下,舆论随之反转。其主要原因在于新闻媒体把关不严,在新媒体冲击下很多传统媒体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过分吸引眼球,加剧了新闻乱象的出现。

(二)利益高于真相

后真相時代背景下,吸引流量,博得眼球,相比较追求事实的真相更重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背景下,媒介融合趋势明显,促使媒体之间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抢占新闻资源,占据更大的竞争优势,盲目的运用网络优势来吸引用户,随意转载或是发布信息失真的新闻报道。主要通过用词、框架、引导和倾向等手段来博眼球,同标题党较为相似。媒体报道失真,忽视事件本身,盲目追责,不仅破坏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还会带给大众不良印象,制约媒体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感性高于理性

新闻报道的发布,受众由于自身所获取的信息不全,经常存在先入为主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刻板的城建,事件发生后人们习惯性的同情弱者,用感性思维去表达看法。对于一些大妈、城管等标签化的刻板印象,已经出现则会成为众矢之的。当前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渠道多样化,人们更加愿意感性思考所认同的内容,不愿意理性思考,因此会感性的发布有违事实的观点。

四、后真相时代下反转乱象的制衡措施

(一)提升媒体人的新闻专业素养

后真相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制衡新闻反转乱象情况出现,一个有效措施是提升媒体人的新闻专业素养。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坚守道德底线,拓宽信息源渠道的同时,充分调查、多方了解,在获取相较于全面的信息基础上来形成真实可靠的结论。媒体报道新闻事件时,应紧紧围绕新闻事件本身,借助严谨的新闻用词、框架等技巧来还原事实的真相,禁止对新闻事件某一要素过分强化,避免主观引导,而是客观报道新闻事件。发挥传播媒介把关人的作用,肩负起职责,杜绝模糊性的报道,多角度来增强新问媒体的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事实核查制度

为了有效杜绝新闻失实失真,应契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事实核查制度,主要有事前核查与事后核查两种方法。后真相时代下,前一种逐渐被淘汰,由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过快,客观性的新闻报道难度较大,追求新闻报道真实性则是主要目标。事实核查制度的完善,是改善新闻反转乱象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力量来加强监管,发挥跨国界的“国家实施核查网”平台优势,帮助消除误导性信息,集合了全球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治理新闻反转乱象方面效果显著,对于提升新闻媒体的公正性、权威性具有积极作用。

(三)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

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在发表言论时理想思考,避免情绪主导,或是被其他言论所左右情绪,认识到自身的言论所产生的影响。新闻文本并不等同于事件本身,成见系统既然已经形成,在评论新闻事件时更应该规避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谨言慎行,杜绝网络暴力情况出现。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则要认真观察媒体是否在引导公众,态度是否客观,避免被标题吸引,进而忽略了新闻事件的事实真相。

综上所述,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新闻乱象问题严重损害了新问媒体的公信力,错误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严重制约媒体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应该秉承着客观理性原则,深层次剖析新闻乱象的本质,认识到问题严峻性,避免情绪化来发表事件的不当言论,并通过加强监管来治理此类乱象,最大程度上规避新闻反转乱象出现。

参考文献:

[1]蒋鹏祥,叶秀.后真相时代的“算法”规训研究——以“非现实性冲突”为切入点[J].现代法治研究,2020(04):26-34.

[2]许蔚祺.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的成因和应对研究——以“廣州小学生被体罚吐血”事件为例[J].视听,2020(11):181-182.

[3]杜雨欣.浅析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成因及防范——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0(10):94-95.

[4]范迪.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挖掘真相——以广东卫视《社会纵横》“王凤雅事件”报道为例[J].视听,2020(08):226-227.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舆论引导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