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9-10 06:15胡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思维模式肢体语言

胡容

摘 要:思维是增强学习效果最主要的途径,肢体语言又能使思维变得可视化。教师应根据小学生个性特点与思维方式,除了要用语言与学生进行认真沟通,还要加强肢体语言的使用,使学生在比较直观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对抽象知识进行理解,既能激发学习自觉性,有趣的肢体语言又能避免以往枯燥传授知识的弊端,使可视化数学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发挥出真正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肢体语言;思维模式;数学课堂;思维可视化

引言

思维可视化的本质,是将比较抽象的不可视思维,用比较直观的办法展现思考路径,使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不再受思维意识的制约,能够更加深入对知识进行探索,肢体语言的增加,可以很好保证思维的可视化,更便于学生学习知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具象思维在应用中受到一定制约,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意识的养成,也会抑制学习兴趣。所以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的引入,设计更满足学生实际要求的思维可视化课堂,是笔者主要探讨的问题。

1思维可视化的教育优势

教育改革的优化,使强化学生思维意识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思维可视化理念应运而生,希望帮助教师通过教育计划的认真设计,使贴合学生思维意识的知识被更好掌握的同时,在思维活力的调动中展现素质教育的推行意义。因此,思维可视化需要教师利用肢体语言、信息技术、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将比较复杂的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十分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认知规律制定教育计划,才能发挥教育优势的同时,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质量。

数学是考察学生知识理解程度、思维模式以及抽象意识的重要课程,不仅有一定的抽象性,也使用具象思维思考问题的学生,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向,从而影响整体的教育实效性。而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开展,可以使教师改变落后教育形式的约束,从小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特点入手,将知识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客观事物,既更加轻松的对事物本质进行探索,又能在思维的锻炼中强化学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很好避免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出现,也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知识中,能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既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在思维的不断强化中,使明确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在直观获取知识内涵的同时,展现素质教育背景下思维可视化理念的教育优势。

2肢体语言助力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有序开展的路径

2.1发挥肢体语言生动性

数学课堂有很强的应用性,所以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讲解知识后,会选择布置数学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知识应用效果。这种比较枯燥的学习形式,不仅与小学生性格特点无法协调,也使其难以在长期保持学习注意力的同时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保证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并将原本比较复杂的知识,能够通过肢体语言的生动表现,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要求。这样既能在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构建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的途径,有趣的肢体语言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用动作来表示有趣的数学知识,既能使课堂参与体验大大提升,也可以很好在思维可视化的应用中增强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扇形的知识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对圆心角以及弧基本概念的掌握,能够对扇形性质进行学习,从而根据圆心角大小判断扇形大小的同时,可以在几何意识的养成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请学生准备好一张圆纸片,跟随教师的动作将纸片对折后,再对折一次形成一个有弧度的图形。这时教师就可以一只手臂平行,另一只手臂与其垂直形成一个直角(手势),请学生思考把两个手掌用弧线连接后,是否和折叠后的圆纸片形状相似,并引入扇形的概念。在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快速调动后,教师则需要继续请学生思考“如果教师的两个手臂不成直角而是锐角或钝角,那么形成的图形是否也是扇形?”,在课堂问题的解决中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肢体动作,也用自己的手臂进行模拟(手势),从而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在思维的调动中提升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意识。教师通过肢体语言的应用,摆脱了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的无趣性,既能使学生在思维可视化的帮助下,快速掌握学习要点,又能在教师有趣的讲解知识中,快速拉近双方关系,使和谐且轻松的思维可视化课堂,取得应有的教育价值。

2.2建立趣味化数学情境

丰富的肢体语言,往往可以避免单纯按照课本讲解知识的枯燥性,使教师能够用肢体动作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好动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对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认真思索,才能激发其思维活力并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使有趣的数学课堂能够在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中高效开展。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意识到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建立重要性,并结合小学生心理需要与性格特点,能够按照教学实际建立充满趣味性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与真实情境中,既能通过思维的发散强化学习意识,又可以在认真思索中,寻找到更好满足自身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时,本节课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其方位意识的养成,可以用数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学校的平面图,以动态演示的方法利用建筑物位置的变化,使学生以教学楼为出发点,对不同位置方向进行表述,使有趣的数学情境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每个小组派出两名成员,教师为其发放写有不同建筑物名称的卡片,要求学生随机站在教室的任意方位。教师则需要以自身为出发点,一条手臂平行于地面进行顺时针转圈,随机指到哪个同学后,由各个小组进行抢答活动(手势),说出这名同学的具体方位,回答正确则得到一分奖励,分数最多的小组取得最终胜利。教师通过肢体语言的应用,虽然没有通过讲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但仍然可以很好激发其应用知识的积极性,并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发现探索知识的乐趣。

结语

总而言之,肢体语言的使用对建立趣味化数学课堂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仅使愉快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也能很好在授课形式的丰富中,取得比较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从学科自身的抽象性入手,在肢体语言的助力下保证思维可视化理念的更好体现。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强化思维模式的同时,在直观的学习活动下加强理解能力,也在深入探究中,使活跃的思维意识助力学习效果的快速提升,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钟建军.思维可视化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2):26-27.

[2]童文博.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6):89.

[3]米荣波.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學研究),2019,13(34):99,116.

[4]严慧."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上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23):172-173.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践研究》(XJK19CJC08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思维模式肢体语言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