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方法支持下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2021-09-10 07:22周乐娟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师范生信息化

周乐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一批专业技术技能强的人才,而职高则是专门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强人才的教育。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师范类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方面的相关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性和动手操作能力,设计思维成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方式,本文围绕设计思维的含义,以及设计思维开展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设计流程,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设计思维;师范生;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在职高教育如雨后春笋,跃升而出,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来说,能够更快的掌握专业技术,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就目前职高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现状来看,师范生关注度不高,从而是设计思维的价值未能展现出来,为此教师应当设计能够提升师范生技术和教学融合能力,从而实现设计思维的教学价值和方法。

一、设计思维的含义

设计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将设计与思维相融合,其是“以人为本”的行为模式,将问题作为起始点,并强调设计与思维相依的双螺旋关系。设计思维是复杂、抽象的,具有复杂的思维能力,抽象的设计心理过程,其具有探索、制作、构思、评价特点,其本质是面对复杂问题,综合地用设计师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并思考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而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学会巧妙运用设计思维,通过“分析—构思—实施”三个环节,对设计对象展开全方位的了解。该构思环节综合性强,被细分为理解、观察、共情、定义或发现、解释;在确立方案之后,加以实践检验,最终将方案变成现实。设计思维通过反复迭代,强化师范生的知识,推动技术发展,倡导开放性合作学习,拓展视野,提高思想品质和思维能力。

二、设计思维开展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设计流程

设计思维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主要分为共情阶段、定义阶段、构思阶段、下面给大家进行具体的介绍:

(一)共情阶段

共情阶段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在设计思维方法支持下,教师通过访问、问卷调查、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师范生的角度去看待计算机的学习,设身处地地了解师范生的学习起点,通过师范生参与调查结果,设计符合师范生需求的个性教学任务,根据真实地反馈,与师范生产生共鸣。

例如,职高小学教育专业选修“绘制平面图”一课时,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访问、问卷调查师范生的平面图绘制基础如何,在绘制过程中更偏向于哪种类型的平面图等,做好记录之后用来设计教学。共情阶段是让教师换位思考,去了解师范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设计出来的教案更加贴切师范生的生活学习需求。

(二)定义阶段

设计思维方法支持下在完成第一个阶段之后,教师就要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起来,并转换成教案,制作信息化资源。在组装信息和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也是对课程进行提前预习,培养师范生的知识理解和洞察力。

例如,职高小学教育专业数据表格处理中“数据排序”一课时,教师可以共情阶段的统计资料或者给师范生规定一个主题,如“住校生一个月的生活费需要多少”让师范生自行到校园或者社会上进行调查,最后将统计到的数据融入到教案中,先让师范生自行尝试进行数据排序,了解升序和降序排序后数据表格每行数据先后的变化。接着师范生上机完成某班级七门功课的成绩汇总排序,总分从高至低的练习。让师范生带着新知识和问题去对自主学习进行挑战,根据课本或者网上搜索查询相关信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自主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源。通过定义阶段,实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将课堂教给师范生,实现学习自由,还培育了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构思阶段

构思阶段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构思的阶段,该阶段需要教师和师范生集思广益,设计思维方法支持下教师要为师范生创建一个言论自由的开放性学习环境,师生对课程进行讨论与探究,该阶段为师范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师范生利用定义阶段获得的知识,来提出自己的质疑,或分解教学任务,设计解决方案。

例如,职高小学教育专业学习课件制作课程“图层与滤镜”一课时,当学生掌握图层概念之后,教師可组织学生自行或者小组合作进行对“海洋世界”案例图层样式中发光效果、文字蒙版工具和波浪滤镜的使用项目设计实施。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层的使用方法,在每一个图层单独自由地进行操作,在合并之前,每一个图层都是相对独立的,可以在所选定的某一图层上进行编辑,所有的图层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像。学生要有自己的创建思路,在其中,要正确对图层进行操作,将学习项目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小组合作一起设计图纸、创建思路、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将课堂交给师范生,只需要进行不断监控,而师范生在设计中要随手记录操作问题,做好组内汇报。最后教师再将问题统一收集,并一起解决。构思阶段主要是师范生动手操作的阶段,师范生的动手实践得以提升,也形成了团结意识和集体精神。

(四)改进阶段

改进阶段作为设计思维方法支持下信息化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理解为是对课程的总结和点评,该阶段需要师生一起分析构思阶段时实践作品,解决问题并修正完善,从而得出更好解决结果,其目的是应用技术平台。

综上所述,设计思维方法将“以人为本”为实施观念,根植于问题解决,该方法还强调真实世界的活动内容和综合性,对于职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学习效果有所提升,上课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该方法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教学内容,该方法一经实施受到了强烈欢迎,解决了师范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师范生积累经验,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喆.设计思维方法支持下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No.471(12):5-12.

[2]蒲彩霞.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阳永清.混合式教学视角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018(012):76-77.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师范生信息化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