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2021-09-10 07:22杨娟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3期
关键词:结构性金融机构供给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可以更好地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为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支持。当前,大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进而达到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關键词: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四五”规划《建议》,讨论最多的就是最新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正式提出在国内国际循环里面,以国内循环为主;是根据目前的整个国际形势做出的一个研判。此外还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一个指导性的方向和原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两项改革。

1.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20年,结合国内外新的形势,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代了逆周期调节的需求管理,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要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2.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2.1是合理控制间接融资增长,大力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以优化融资结构

一方面,优化贷款期限结构,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为企业提供更多稳定资金;优化贷款投向结构,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与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加大直接融资发展力度,丰富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加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占比,助力企业“去杠杆”;有效控制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2降低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是利用固定资产设备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因此单位的固定资产就需要纳入精细化管理的范畴内,进而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具体工作中,首先需要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单位内有哪些固定资产,这些资产究竟是如何应用的;然后,则需要面向相关固定资产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的精细管理;最后则需要保证无论是添置、存储还是出库固定资产,都需要在相关规章制度的指导下实施。

2.3提高中小金融机构供给数量与质量,以优化机构结构

进一步降低民营、外资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门槛,增加中小金融机构供给;引导现有中小金融机构回归初始定位,更加聚焦服务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与大中型金融机构之间形成错位竞争发展格局;完善中小金融机构资本补充机制,提高其资产质量与风险承受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丰富度,有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差异化、个性化金融需求,以优化产品与服务结构;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获取金融资源时的“竞争中性”,以优化产权结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中西部等落后地区、农业农村等薄弱环节倾斜,以优化区域结构。

2.4打造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具有特色鲜明的创新基础和优势,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目前处于从创新体系向创新生态迈进的阶段。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汹涌澎湃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谋划创新驱动发展,北上广深杭率先形成了能够比肩硅谷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但大多数地方缺少多元化的创新源与知识源、多层次的创新主体、彼此协同的创新网络、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2.5盘活信贷存量来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有关部门需要持续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工作,人民银行、银监局、财政等部门需要对相关的政策进行跟踪和宣传,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金融机构业务更好开展,要对其中的业务处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内容进行重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可行性进行主动的探索,将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是主要的契机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溢价和定价机制,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目标行业。

2.6做好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工作,深入挖掘比较优势

对于区域经济来说,经济结构优化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产品结构、投入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人口结构等,对这些结构进行优化,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必然环节。从浅层次来看,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环境情况、区域内外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环境情况等,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其涉及的是区域的要素禀赋状况,在制定区域经济战略规划的时候应当对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进行重新审视,并详细分析各个时间段中的要素禀赋情况,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进行区域比较优势的培育和挖掘,这样才能够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更好优化。

3.结束语

由上可知,后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不仅说明了这一分析框架的解释力,而且表明其有预测能力,反映在金融市场上,就是区别于基于周期波动的“新周期”分析框架,更贴近历史的进程。基于中国经济实际的,以改革为中心的上述三个方面的短中长政策组合,正如本书作者曾经指出的“改革是实现保增长与调整结构平衡的根本途径”发挥了积极作用,符合作者预期,成就了今日中国面向现代化,即将进入高收入社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方应,雷经祥,李红,段娟.霍山县推进绿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6):200-202+205.

[2]郭欣欣,张雷.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215.

作者简介:杨娟(1982-),女,汉,重庆璧山人,研究生,单位: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结构性金融机构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