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资产组合的调整对策

2021-09-10 07:22林应武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

林应武

摘要:文章阐述了本次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严重影响和应对措施,新冠疫情对大类资产价格产生的影响。例如,对LPR利率、主要货币的汇率、金价、房价、股价、债券、基金、保险等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家庭应当如何调整自己的大类资产配置,增持,减持哪些资产,以规避不利影响,争取财富的保值增值,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大类资产变动;财富合理调整

2020年爆发的新型肺炎引发经济影响,在对抗新冠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和加重,必然减缓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从金融市场来看,疫情造成金融发展重大阻碍,使全球经济衰退和通缩。经济发展大幅下降,VIX指数大幅上涨,CBOE 恐慌指数 VIX 在 3 月 18 日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85.47。做好资产管理和财富配置的合理调整,对每个家庭来说都非常重要。

1.新冠肺炎对大类资产产生的影响概况极其原因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为资本市场蒙上了阴影,全球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起伏波动。2-3 月 MSCI 全球指数的最大跌幅超过30%,标普 500指数在 3 月 20 日至 4 月 20 日期间平均波动率高达 83.92%,最大跌幅为35.42%,随后的美国证券市场在两周内四次熔断。

10年期的长期美国国家债券到期收益率下降到不足 1% ,短期国家债券降至零值附近;国际金价突破 1750 美元,3 月下旬以来涨幅约 20%。美元发展指数波动幅度较大,年振幅在13%左右,在90.5-103波动。人民币贬值兑美元汇率最低达到0.76。美元指数在5月至7月大幅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上升,而美元指数在8月至11月大幅上升。

在疫情的冲击下, A 股其中沪深 300 指数今年春节过后首日开市,下降幅度为7.88%。上证综指在今年首日开市,跌幅达到 7. 72%,为股灾后近 5 年以来单日最大幅; 中证全债指数上升 0. 62%,为近 10 年来单日第二大涨幅。各种类国债到期收益率都跌至谷底,中国 10 年期限的降至2.5%,5年期限降至1.8%,1年期限降至1.1%。但是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容易吸引外资,有利于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1]。

自1月1日到现在,统计数据得出,股票型ETF里,其中也有跨境ETF,95只呈上升趋势,142只表现下降趋势。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 ,净值上涨幅度为32.2%,上涨幅度最高。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净值下跌幅度为9.93%,下跌幅度最大。線上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像余额宝中的产品年化收益率首次跌倒2%以下,极大可能继续下跌更低。

2020年年初,保险业原保费收入数额达到1.18万亿元,同比增加幅度1.12%。保险业资金余额数额达到19.05万亿元,同比增加幅度2.83%。赔偿金数额达到1891.95亿元,同比下跌幅度15.54%。保险管理费和营业费数额达到迅速增加到802.81亿元,同比增加幅度3.28% 。

从宏观经济来看,2020年房价总体呈微跌后平稳趋势。LPR在第一季度实现两次下调:1年期LPR1月份4.15%,2、3月份下跌到4.05%,4月份下跌至3.85%后后一直维持稳定。5年期LPR1月从4.80%下调到2月、3月4.75%,4月份开始,后续维持在4.65%。

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投资者情绪恐慌影响。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投资者非理性反应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普遍不安的情绪造成各个市场也会随着产生相应波动。

第二,共同风险对金融影响。从宏观角度出发,考察各市场面临共同的外部冲击而带来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当整个金融体系都暴露于新冠疫情这种大的风险事件之下,产生同步共振。这实际上也是系统性风险承担。

第三,资产配置调整影响。从微观角度出发,投资者在风险事件下,都做出相同的资产配置调整,则会引起市场波动率的增大,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变化,投资者之间的互相影响对资产配置产生较大的影响。

2.中国家庭在疫情前后的财富分配和财富调整意愿调查

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我国家庭资产总配比中的金融相关的大类资产占小部分仅仅占 11.8%,房产占 77.7%,房产占比远远超过其他资产。同时,金融资产中配比并不均衡,固定收益较少风险的投资占比超过半数,且其中绝大多数为货币类资产。存款和现金占比就达到 88%,储蓄率持续处于高位。

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的变动:疫情的爆发第一季度的家庭储蓄存款变动相关指数达到102.8,访问的家庭中有 50.2%的人将会增加储蓄。家庭更加的注重对保险的购买,在家庭对保险资产投资意愿指数上,健康险和人寿险的指数都达到了 114.4、111.6。更多家庭趋向于线上投资,意愿指数达到105.8。

根据 CHFS 报告,只有24.2%家庭有商业保险,其中人寿险和健康险占比较高;家庭中个人成员只有14.3%拥有商业保险。城市家庭的金融相关的大类资产配比中保险只占 17%,而乡村家庭的配比额将可能更少。

在全球市场经济出现较大下滑的背景下,有公司和一家杂志合作进行了在线调查[2],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63% 希望财富调整为更稳健、更多避险资产,其中58% 将会更主动调整财富合理配置。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在避险资产配置分别占55%和49%。同时,受访者中愿意选择保险、基金、房产的分别占38%、35%和34%。此外,也有少部分受访者中选择黄金等贵金属、股票、线上理财,分别占比27%、20%和19%。

有研究院采用线上方式,使用支付宝 APP问卷调查[3],2020年 5 ~6月, 对支付宝活跃用户投放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比股票更愿意投资该基金。疫情下,更多家庭购买商业保险资产,疫情后,会出现更多家庭购房,减少投资海外资产,不断增加线上投资意愿。

经过调查,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家庭的财富调整意愿会出现以下情况:

一、低风险资产更多家庭配置偏向;二、商业保险类资产更多家庭的意愿购买;三、线上投资产品受到更多的家庭选择;四、房价下跌导致买房的家庭需求增加;五、对于投资海外资产会再次降低;六、基金的投资,在中长期的意愿可能逐渐增加。

3.疫情下,家庭大类资产配置应对措施

为应对疫情冲击,可适时部分调整资产配置。从大类资产配置看,疫情短期将对股票等风险资产造成巨大冲击,需要降低此类资产的风险敞口。新冠疫情对金融影响相比近年来的其它疫情更为严重[4],冲击也许更加突出,将会有更大的风险。因此,家庭资产配置应偏向于中低风险产品,减少对股票、期货的购买。

目前,债券市场处在过渡阶段,各种类的国家债券到期收益率都是较低,债市投资的性价比不高。固定收益的部分,可以考虑黄金,黄金具有避险功能,当经济预期不稳时,黄金作为硬通货的避险价值随之凸显。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在国内利率稳定的情况下,今年可能出现不错的表现。还有线上理财产品的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投资途径。

国家对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仍然是“房住不炒”,对于房产要理性的购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房价将趋于平稳。

经过这次疫情的影响,关于资产配置得出以下政策:

家庭資产再配置调整。降低房产比重,提高金融资产占比。

保险资产增加。中国的家庭在疫情下,应学会降低风险,提升保障。这个保障:中产阶级家庭应该以保险为标准,高净值家庭必须以信托为标准。

第三,权益投资选择。包括浮动收益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就是权益投资产品,黄金硬通货保证,其次基金,证券性价比不高,股票期货风险较大。

第四,资产配置国际化调整。目前国外疫情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疫情尤为严重,适当减少国外资产。

第五,财富管理专业化。就财富管理模式来说,大趋势就是彻底专业化。也就是说:财富资产是食材,资产配置是食谱,理财机构是厨师。

想做到资产配置稳健,就像建大坝一样,建设稳固的坝基,即固定收益性资产,同时在主坝上建设一些安全资产,最后,追逐那些在大坝顶部可能高风险高利润的资产。以此从容的面对时代的洪水冲刷的风险。

只要我们不断的投资学习和调整,把资产配置规划合理,风险管理关键在于顶层建设实时调整。相信每个家庭,在这次疫情之后合理调整的人能等到胜利的一天。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朱昂昂.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南方金融,2020(05):3-11.

[2]薛强,孙洁琳.全球经济下行 百姓资产配置意向调查[J].金融博览(财富),2020(06):28-30.

[3]甘犁,路晓蒙,王香,周瑞轩,李振华,王芳,林晨,陈舒,张彧,程志云,吴雅玲.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J].金融论坛,2020,25(10):3-8+34.

[4]袁吉伟,苑西恒,张驰,陆睿泽.资产配置抗“疫”之道[J].中国外汇,2020(06):62-64.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
扩张与限缩: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构成要件辨析
新冠疫情下中职护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
疫情期间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浅谈疫情下城商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新冠疫情下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新冠疫情下的网络媒介动员:视角、反思与展望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