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分析

2021-09-10 00:15王泽萍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发投入盈利能力技术创新

王泽萍

摘要: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出其核心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以及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盈利。文章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5—2019年度186个上交所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通过分析研发经费和引进人才给上市公司的盈利所带来的变化,探索企业技术创新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盈利能力

1.研究背景

当今是信息经济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引进高水平人才,把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向市场,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

在现有的上市公司中,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在研发实力和企业绩效方面均表现出色,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本文将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数据上,本文选择信息技术服务业2015-2019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解释变量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被解释变量为盈利能力,从而深入探讨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作用机制。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技术创新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而且能够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抢占市场份额,进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发现,技术创新的投入主要包括财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两个方面。本文认为,通过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而满足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形成品牌效應,为企业赢得超额利润。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

假设 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技术创新不只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加入。企业的研发人员可以结合企业的新设备、改进工艺、提出新思路,不断适应市场的新需求,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总而言之,企业研发人员的规模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败,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假设 二:企业研发人员数量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201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 A 股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研究内容是研究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的样本作如下处理:剔除 ST、PT 类等财务状况异常或严重亏损的企业;研究期间的数据完整,数据有缺失的年份已剔除;报表类型选择合并报表。为避免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整理后得到 186个有效样本。

3.2变量设定

3.3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验证 两个假设,构建如下的两个回归模型:

4.实证结果与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展示数据的内在关系,本文运用 spss20.0软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对样本不分年份描述统计结果如下表2。

1.盈利能力方面:标准差为10.518,说明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距比较明显。而由平均值我们可以看出,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可观的。

2.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方面:由表中可知,在 186个样本中,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投入强度波动很大。信息技术服务业虽然研发投入强度不足,但是一半以上的企业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方面:由标准差知:技术人员投入强度差异也很大,但技术人员投入强度均值超过 2/5。

4.企业规模方面:通过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服务业之间的规模都相差不大。

5.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方面:通过极大值和极小值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服务业间资本结构不同,财务风险差异很大。该行业整体的均值是低于50%的,说明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比较合理的。

4.2Pearson 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不同年度的相关变量进行Pearson 关性的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技术人员投入强度均与盈利能力在 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本文假设 一、假设 二 基本相符。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分别与盈利能力在 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显然,根据Pearson检验可知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过回归模型将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4.3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由回归结果可知,年度虚拟变量的系数在两个模型中都是不显著的,这就说明变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很小。因此,本文可以不考虑年份的差异,只对 5年的数据做回归分析。由模型一可知,R为0.64,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研发费用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模型的 D.W 值为 1.871,说明模型一的各自变量之间不太可能存在一阶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问题,较好地验证了假设一。

由模型二R为0.95,说明模型高度拟合,另外,可知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在显著正相关,此外,模型的D.W值为也说明该模型的各自变量间不太可能存在一阶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问题,较好地验证了假设二。

4.4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运用D.W 检验得出:两个模型中各自变量不存在显著的一阶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让回归的结果更有说服力,本文进行了稳健性分析:重新设计衡量自变量的公式,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判断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用处理后的数据对新的变量再一次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本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而说明了本文构建的两个模型是稳健的,通过分析数据,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也是准确的。

5.研究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本文将 2015—2019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A股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当做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法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两个结论:第一,技术创新的投入主要包括财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两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每当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拥有财力资本和高新技术人力资本的企业就可以快速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抢占领市场份额,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整体来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研发投入状况良好,对186个公司研发强度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出:选取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值都保持在11.76%左右,且大约 40%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证明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投入总体上很乐观,企业管理层对开展研发活动也十分重视。

5.2建议

第一,加大研发投入规模。针对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核心競争力是每一个上市公司拥有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在于: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创新技术,从而改进生产的工艺,最后把多样化、差异化的产品推入市场,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新需求。

第二,完备技术人员管理机制。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是人才,首先,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和考察技术人员,提高其知识技能水平。其次,企业通过的定制个性化方案,不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高效完成研发活动。最后,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使员工之间可以良性竞争。

第三,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其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企业健康发展,比如通过设立科研开发基金、项目基金,不断地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政府也能够搭建规范、健全、共同发展的平台,使同行业企业可以一起研究开发,有效避免企业相互的恶性竞争,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有所提高,进而让整个行业朝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勇,鄢波,陈建英.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2).

[2]高秀梅.高新技术企业 R&D 投入与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3]宫义飞,夏艳春.内部控制质量、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会计之友,2017,(18).

[4]焦粼莹.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 ———基于我国创业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2018,(20).

[5]刘娇娆,周运兰,刘晓娆.异质机构投资者、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17,(24).

[6]王新红,聂亚倩.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19,(03).

[7]吴翔.公司治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17,(30).

[8]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6,(11).

[9]余学斌.创业板公司创新投入与盈利能力相关性分析[J].财会通讯,2015,(33).

[10]张复生,张力生,王晓雪.R&D 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J].财会通讯,2019,(12).

猜你喜欢
研发投入盈利能力技术创新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外部治理环境、公司特征与财务信息质量的实证分析
浦发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