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旗袍的历史演变看中国文化底蕴

2021-09-10 00:42段佳薇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3期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

段佳薇

摘要:服装自开始之初,便是文化现象及文化初级萌芽的体现。它从其自身独特的角度,体现着人类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下的思想、文明和观念,甚至是政治、法律、道德的体现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东方艺术特色载体的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旗袍演变;文化

一、清代传统旗袍

中国传统旗袍即清代旗袍,其心理定向是主张自尊,讲求中和,充满中国传统服饰伦理中轻人本重文本的观念。从繁褥华丽的纹样色彩到精美绝伦的服装面料与工艺,都始终围绕着这一宗旨,即重视服装的装饰而轻视人体曲线的展示。传统的旗袍是用观念去穿的,使用一块“精神的布”把身体遮蔽起来,不论造型、色彩、纹饰,都有其象征意义,可代表中国古代之伦理、政治、哲学、风俗等文化精神。清末,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是如此。

同时,传统的中国式感情表达是非张扬性的。正如美国服装设计师谢尔夫说:

中国的服装具有“感情温顺”的精神。传统旗袍以庞大、宽博、繁冗为美,这与古代的自给自足的中国散漫的小家生产方式那种闲在舒缓的心态相应。旗袍的着装讲求和谐、融洽,既不过于槛褛暗淡,也不花哨艳丽,显得很“儒雅”,这也体现了中国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风范,恰到好处得将中国人心底的美表达出来,因此,稳重而平和的旗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妇女服饰选择的理想典范。在中国的审美意识中,“雍和”美,“含蓄”美,占有很大比重。

从外形上看,大多采用平直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腋部收缩已不太明显,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的比例更为趋近。形似元宝的立领造型已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地完成了其自身的演化过程。同时,领头、袖端、襟侧和衣据的多层各色滚饰以及各种寓意丰富的纹样也成为旗袍的重要标志之一。清代传统旗袍的装饰着重于对“绣、滚、镶、嵌、盘”的运用。这种原本用来保护领口、袖口及下摆的素色衣缘被绣上纹饰,变成了道道镶嵌,并以多镶为美,甚至在京城出现了“十八镶”,极尽奢华,连面料的本色都几乎被掩盖了。由于旗袍宽大,再配上醒目的“达拉翘”并以“花盆鞋”限制穿着者的走姿,显现出妇女的妩媚和婀娜。清代晚期,虽装饰繁杂,但样式变化较为单纯,在平易中尽显雍容华美。

二、近现代旗袍

辛亥革命推翻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解除了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旗袍的形制,在满汉两族文化的融合及西方流行女装的启发下逐渐改变。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花样翻新之后,终于成为能够代表时代女性自我身份象征的“改良旗袍”。改良旗袍既含蓄又外露,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表现出女性震撼。改良的旗袍开始显露腰身,提升一到膝下的袍摆首次展露出中国女子光洁美丽的小腿并兼有古典气质和流行风范。30年代,西方女性露背晚礼服袒露出过去从未袒露过的部位,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女性的旗袍腰身更紧了,袍权几乎开到臀下。其造型成熟,风格典雅,魅力独具,女性味十足,体现出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此后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旗袍吸收了西式立体裁剪方法,采用垫肩、省等处理方法。从此装袖代替连袖,缩短了领、袖、摆、权的长度,收紧腰身突出胸部和臀部,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良旗袍。作家曹聚仁说:“一部旗袍史,离不了长了短,短了长,长了又短,这张伸缩表也和交易所的统计图相去不远。”

今天的旗袍是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思想观念和制衣技巧,融合并演变出东西合璧的现代旗袍。是古今的结合体,是中西的结合体。旗袍也由此从精神层面转向表现人体、追求人本的层面。从其外型和内部结构来看,紧身的外形强调着形体的存在,突出表现了女性的曲线与柔美,这种适体的造型是以相应的结构处理为基础的,特别是胸、腰、臀围尺寸及胸省和腰省省量的取值和极佳处理,更是鉴于东方女性的体型特点而设置的,使得旗袍的整体表现力更为完美,更具时代性。今日的旗袍其面料、色彩、款式、做工、配饰、内涵、韵味等,都是几千年来中国历代服装精髓的积淀,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交融中,走向多样。但构成旗袍韵味的几大重要要素,仍体现着东方女性的神秘魅力。立领的造型及变化衬托出修长的脖頸与清秀的面容,斜襟的优美曲度,盘扣、盘饰的点缀牵引着视线的移动,圆润的肩头造型更诉说着东方女性的温柔,衣身的合体适度展现出纤巧的体形,而开权和弧形摆的结合则又平添了一层东方气质。后来,旗袍出现了京派与海派,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近十几年来,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上频频亮相,风姿卓越有胜当年,并被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交流礼仪场合。

旗袍的美离不开人体,更不能脱离文化。从旗袍历史的沿革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的演变。旗袍的色彩、面料、款式、做工、配饰等方面需协调,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长期受儒家等级、中庸、中和思想的影响,传统旗袍中充满了轻人本重文本的观念。传统的旗袍不论造型、形式、色彩、纹饰符合中国古代之伦理、政治、哲学、风俗等文化精神。旗袍的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当今旗袍己成为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与国际化快速交融中,旗袍无论从思想、形式、设计、制作、配饰和象征意义等角度上看,都是以一种现代风貌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意蕴予以新的包装和诊释,闪亮登场在国际大舞台上。

参考文献:

[1]王宇清.《旗袍里的思想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

[2]汤金星.《旗袍审美文化内涵的解读》,武汉大学,2005年5月

猜你喜欢
博物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博物馆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