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数字化国际合作的历史阶段探究

2021-09-10 07:22李海燕
传播与版权 2021年2期

李海燕

[摘要]期刊数字化中外合作主要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5年)为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05—2012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多家期刊、出版社、数据库与国外出版公司、学会等进行国际合作,合作的内容、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第三阶段(2013—2019年)为全面合作阶段,国家大力发展英文期刊,合作构建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培养期刊数字化人才,发展学科;第四阶段(2019年至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诸多政策支持期刊合作交流,努力打造出版服务平台,构建我们自己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期刊数字化;英文数字期刊;国际数字合作

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期刊数字化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多。这既是中国期刊发展的需要,主动与国外期刊合作,又是世界出版集团积极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的现实需求。由此,我国期刊数字化国际合作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期刊的发展水平。

中外期刊的合作与交流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期刊纷纷走出国门,渴望提升刊物竞争力与影响力,与国际名刊、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团进行合作。《对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合作模式的思考》主要探讨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国际合作模式[1],《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现状调查之一——英文学术期刊基本状况调查》对英文学术期刊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2],安瑞等的《<科学通报>英文版与Springer国际合作的实践及启示》[3]与徐诺等的《Internation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國际合作办刊实践及体会》总结了国际合作办刊实践及体会[4]。当然,以上论文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出版国际化及其合作方面,缺少期刊数字化国际合作历史方面的研究论述。在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纸质期刊受到很大冲击,数字化会是期刊的现在和未来。研究期刊数字化国际合作,既符合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又是研究我国期刊发展历史的必然。只有研究期刊的数字化国际合作,才能更加确切地把握我国期刊国际合作的发展脉络及趋势,从而建立我国自主的国际期刊数字出版平台。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国内期刊及其数据库越来越多地与国外知名出版商、知名媒体合作,并融入国际出版交流体系,以提高刊物质量及其国际影响力。同时,国际著名出版集团也纷纷在中国寻找优秀合作伙伴,抢占最好的刊源和稿源,以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期刊数字化国际合作的过程是渐进的,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初步发展阶段:2001—2005年

在这个阶段,国内个别知名的期刊及其数据库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合作的方式比较单一,合作内容比较初级。如2002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镜像服务站点,正式开通在线服务;2001年,《中国物理学》(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学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国外出版公司为国内期刊出版电子版并在全球销售,为国内期刊提供稿件管理系统等。此后,国内刊物在国际的影响因子在持续增长。

国内期刊通过与国际期刊的数字化合作,一方面学到了当时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的先进编辑流程、编辑技术,培养了国内具有国际视野的编辑人才;另一方面,国内期刊通过其电子版的海外发行,加大了刊物的传播范围,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同时,国际知名出版集团与国内期刊的数字化合作,拓展了其在中国的市场,增加了知名度。

二、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2年

这个阶段,期刊数字化国际合作,由点到面,多家期刊、出版社、数据库与国外出版公司、学会等进行国际合作,合作的内容、方式呈现多元化。

多数科技期刊的国际合作尤其是网络版的合作从2005年开始[5]。2005年,我们迎来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这一年被称为电子杂志的出版元年。这个阶段是我国乃至全球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期,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得到飞速发展[6]。自2005年开始,我国只允许境内科学技术类期刊与境外期刊建立版权合作关系,合作期限不超过5年。一些符合条件的科技类期刊经批准与国外的期刊开展了双向的版权合作,例如,《世界博览》《电脑时空》《世界发明》《电子设计应用》《建筑机械》等[7]。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启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设立了培育国际知名期刊(A类)、培育国内领衔期刊(B类)、培育精品后备期刊(C类)项目。2006年至2008年,其累计资助项目317项(次),获资助期刊147种,投入资金达3115万元,该项目成为国内对科技期刊支持力度最大的支撑项目。由此,许多科技期刊开始了国际合作,尤其是期刊数字化合作。在中外期刊数字交流合作的历程中,2007年,中国举办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当时中外期刊界最广泛的一次交流合作[8]。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发《关于下达2009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和英文版期刊国际推广项目的通知》,推动期刊与国际交流合作。我国期刊数字化国际合作的范围逐渐扩大,尤其是英文期刊以及期刊数据库。

(一)开展国际合作的英文期刊增多

根据统计,SCI收录的期刊80%以上都是英文期刊,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收录的2767种期刊中有2026种是英文期刊[9]。因此,英文期刊是目前世界上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截至2007年底,上海23种英文刊中有16种已与国外出版社进行了合作,开展国际合作的期刊占所有英文刊的比例为69.56%[5],与全国科技期刊的英文刊国际合作的刊数比例大致相同。

2006年,Frontiers in China创刊,其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系列英文学术期刊,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负责其海外发行。截至2010年,Frontiers in China共出版了25种刊物,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等学科领域,是国内规模最大、覆盖学科最广的系列英文学术期刊[10]。其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二)着力建设学术文献“走出去”通道,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中国知网先后与国际学术出版界进行战略伙伴合作,共建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如2008年,其CNKI标准及中文数字出版学术研讨会在美国西雅图召开。CNKI品牌“中国知网”与国际出版集团的合作为中国出版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的数字化传播渠道。2010年,施普林格、泰勒·弗朗西斯、大英百科全书、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友好加盟中国知网,除了在技术和业务层面的相互认同,双方还遵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范商业行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知网的海外用户涵盖企业、政府机构、知名大学等,用户数量达到1200个。2012年,中国知网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建设了CNKI镜像服务站点,为海外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同年,中国知网为建设“一站式”的海外服务平台,在青岛设立了服务器群[11]。这些都为中文期刊数字资源走出去创建了条件。

(三)世界知名出版集团开拓中国数字期刊市场

世界科技期刊聚焦学术前沿,以国际化出版的语言为基础,集中投资力量,其运营模式、创新路径、商业化出版,让分散的刊群逐步聚集,使之保持了出版平台的技术先进性、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期刊的数字化国际合作,也让世界知名出版集团开拓了中国数字期刊市场。例如,2005年3月21日,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与中国科学杂志社开始合作;2006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线服务中国网站全面开通;2008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与中国知网建立了合作,旗下期刊与图书资源进入CNKI[12]。

三、全面合作阶段:2013—2019年

(一)大力发展英文期刊,开拓期刊合作交流

1.国家出台有关文件,支持创办、提升英文期刊。2013年、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六部门分别两次共同发布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该项目“引导一批重要学科领域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在学科国际排名中进入前列;支持创办一批代表我国前沿学科、优势学科,或能填补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学科空白的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初步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群”[13]。

在这个阶段,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增速平稳。从2010年到2018年,我国英文期刊发展的第5次高潮到来,9年内共创办新刊136种。2015年有19种英文新刊获批,2016年有30种英文新刊获批[14],2018年又有31种获批,2019年也有26种英文新刊获批。截至2019年底共有英文期刊359种[15]。

2.英文期刊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英文期刊是国内外科研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其促进了我国科技科研机构及其科研工作者的高水平国际互动。英文期刊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主力军,其中70%左右被SCI收录;而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每年出版期刊3000余种,其中,SCI和SSCI收录的期刊占比在60%以上,可见,我国英文期刊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同时,我国87.5%的英文科技期刊选择与国际数字出版平台合作[16]。2015年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国际平台出版的期刊占比57.8%;2016年相关数据显示,经由海外平台出版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达到271本,占所有期刊的63%[9];2018年相关数据显示,这种“借船出海”的期刊比例进一步提升,有310家(72%)与海外出版社合作[9]。

(二)合作构建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

1.万方数据库与国际组织合作构建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国际出版公司提供数字出版平台,研究数据服务,促进数据共享,进行数据分析等。2017年2月,万方数据库与约翰威立国际出版公司(简称Wiley)签署战略合作协议,Wiley表示将积极支持万方数据的学术资源发现及新一代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向万方数据授权并提供Wiley学术资源元数据。2018年3月,万方公司与欧亚经济合作组织合作,共同建立欧亚医学期刊共享平台,汇集欧亚国家与地区优秀医学学术期刊、连接医学学术团队和知名专家学者[17]。

2.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与科学出版社合作,爱思唯尔提供在线发布平台。这为期刊提供了自身及其竞争期刊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数据,进而帮助期刊定位,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另外,科爱公司还利用大数据分析,严格筛选编委会和期刊学科方向[18]。

(三)培养期刊数字化人才

通过国际合作,《自然》展开在线培训服务,为出版社提供高质量的编辑培训,为研究人员提供涉及开展研究、撰写报告、出版或传播研究成果的服务,具体包括校对、语言文字润色、就稿件的科学或学术内容提供建议、帮助收集数据、帮助选择投稿期刊、帮助回复同行评审意见等。

(四)通过交流合作发展学科

南开大学依托爱思唯尔等出版集团提供的专业数据分析平台,更加准确地聚焦世界学术前沿,规划了一批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影响深远,带动力强,可以加速产出更多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全面提升南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南开大学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还开展多领域合作,推动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早日建成更多的一流学科。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通过其丰富多样和极具权威性的國际学术资源和服务网络,结合旗下麦克米伦教育的普教资源以及姊妹公司Digital Science(数码科研)的大数据平台,以多种方式强化其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从而在各类交流合作中全面提升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号召力,促进科学传播与交流。其2020年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全面扩大和深化双方合作,助力上海科技大学实现其办学使命及学科建设的发展。2019年11月,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与爱思唯尔集团合作开发医学教育相关图书及数字资源,服务中国医学教育,搭建了中国医学教育与国外医学教育的交流平台[19]。

四、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

高质量发展是要推动期刊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影响力两个方面达到世界一流[20]。

(一)诸多政策支持期刊数字化合作交流

为了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重点任务就是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国际期刊体系[21]。2019年9月,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正式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该计划以5年为周期,预计5年资助经费超11亿元,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这标志着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任务正式上升为国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建设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战略和使命[22]。

(二)打造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重要任务就是“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23]。抓住数字化、智能化促进期刊出版变革的重大机遇,以数字化重构出版流程,推动融合发展作为支持方向,采取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集成浸透审稿系统,精准推送文献检索、学术画像,突出科研学术社交的特征,建设国际化智能化数字出版服务名牌,面向国内外科技期刊提供专业服务。我国大型的出版集团、出版学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依照国家政策,想方设法打造自己的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创建自己的国际知名数据库出版商,拥有自主开发的、界面友好的全英文投审稿系统。

(三)改革评价体系

2020年,教育部和科技部发布《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24]。

当前,科研评价存在以国外的某索引机构所引期刊作为标杆来评价科研水平等的现象。因此,面向国际,积极发展高级别的、自己的中英文学术刊物,树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是关键。而科技期刊在面向国际发展时,要明确办刊宗旨,增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意识。正确发挥科研政策与评价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现行期刊管理体制的优势,逐步推进市场化的期刊运营机制,为打造国际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持续发力。

[参考文献]

[1]徐枫.对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合作模式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33-141.

[2]李文珍.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现状调查之一——英文学术期刊基本状况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03.

[3]安瑞,肖鸣,程剑侠.《科学通报》英文版与Springer国际合作的实践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05):413-417.

[4]徐诺,程利冬.《Internation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国际合作办刊实践及体会[J].编辑学报,2015,27(03):283-284.

[5]周兆康.上海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合作情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04):605-608.

[6]李晶.我国期刊数字化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0.

[7]王华.以进带出,双向共赢——中外期刊合作概况[J].传媒,2007(05):21-22.

[8]宋文婷.中国期刊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9]丁以绣,苗伟山.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走出去的现状、发展与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20(06):65-69.

[10]刘杨.中国英文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集约化路径研究——以Frontiers系列社科学术期刊为例[J].中州大学學报,2016(06):58-64.

[11]王玉梅.中国知网:推动学术文献规模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03-23.

[12]CNKI学术搜索官方微信.重磅!《自然》全线137种期刊加入CNKI平台[EB/OL].(2020-05-01)[2021-01-19].https://www.sohu.com/a/392403475_649564.

[13]李兴.我国英文期刊国际化出版的特点、问题和对策[J].出版科学,2015(04):36-38.

[14]任胜利,肖宏,宁笔,等.2018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科技与出版,2019(02):30-36.

[1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N].中国科学报,2020-09-25.

[16]范爱红,管翠中,曾晓牧.英文科技期刊办刊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出版科学,2018(02):56-61.

[17]数据驱动创新 融合引领变革 万方医学智慧服务新启航[EB/OL].(2018-05-14)[2021-01-19].http://science.china.com.cn/2018-05/14/content_40329903.htm.

[18]张爽,陈晓红,赵颖梅.中国初创英文科技期刊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5):202-204.

[19]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2019年中国医学教育大事记[EB/OL].(2020-12-29)[2021-01-19].http://medu.bjmu.edu.cn/cms/show.action?code=publish_4028801e6bf38f43016c2d29728c0350&newsid=1cb17a61cbed4db2b9cdf60f3a49a9ee&channelid=0000000013.

[20]2020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EB/OL].(2020-12-16)[2021-01-19].https://hy.cnki.net/Meeting?meetingID=48.

[2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2019-08-16)[2021-01-19].https://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22]中国七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EB/OL].(2019-09-20)[2021-01-19].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9-20/8961205.shtml.

[23]东艳.创新驱动理念下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探讨[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7(04):93-96.

[24]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EB/OL].(2020-02-23)[2021-01-19].https://www.edu.cn/rd/gai_kuang/zheng_ce_fa_gui/202002/t20200222_17131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