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混凝土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2021-09-10 07:22周继超
科技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声屏障技术进步一直受限于吸声材料的技术,耐久性和经济性是考量吸声材料技术进步的主要指标。发泡混凝土作为一种轻质多孔的优良保温隔热材料,其轻质多孔的特点有作为吸声材料的特制,如能对其微结构进行研究形成一种声屏障吸声材料,将很有市场潜力。发泡混凝土生产制备过程中通过内发气与外发泡等物理化学反应易形成大量大小不均,直径在 100 nm~4 mm间的气孔与气孔壁组成的结合体,影响着其保温性能、抗冻性能、力学性能等宏观性能。因此,本文从发泡混凝土微结构出发,综述了气孔结构的形成、组成、分布、优化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发泡混凝土孔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发泡混凝土性能优化的微观结构理论,推动其在声屏障领域大规模使用。

关键词:发泡混凝土;微结构;研究进展

1绪论

发泡混凝土是一种集轻质、高强、防火及隔热于一体的新型绿色砌筑混凝土,主要由胶凝材料( 石灰、水泥基水硬性材料等硅酸盐体系以及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等工业固废基) 、发泡剂( 铝粉、双氧水以及表面活性剂) 、外加剂、拌合水等组分,经混合搅拌、发泡成型、特殊养护以及切割制成。发泡成型工艺是发泡混凝土成败的关键工艺,影响着微结构的组成与分布,会导致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差异,决定其产品的质量。当前,发泡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 1) 化学反应产生的内发泡工艺,发泡材料特殊的孔溶液环境触发了搅拌混合过程填入的发泡剂,导致了大量不规则气泡的形成与溢出,形成大量空洞孔结构,从而使体积膨胀,生成发泡材料; ( 2) 物理搅拌过程输入的外发泡工艺,主要是指通过机械作用下将泡沫或者空气直接引入新拌浆体中,可有效降低其质量,达到轻质需求。然而,物理搅拌的外发泡工艺因其工序繁琐和高昂的成本等问题,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1]。因此,本文着重对内发泡工艺中孔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地阐述。

2发泡混凝土气泡的研究

作为内发泡工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发泡剂的物理化学反应直接影响着气孔结构的形成与溢出过程。当前,电石、铵盐、铝粉与双氧水是发泡混凝土可能使用的发泡剂,易在水泥或者地质聚合物新拌浆体中,高碱性环境孔溶液下( pH 值高于12) ,发生相互反应生产气体。上述发泡剂因其本身的化学发应会在浆体内部生成大量细小、均匀、稳定的气泡。然而,电石遇水反应剧烈,不仅会对浆体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导致气孔的调控机制的紊乱。铵盐在水泥孔溶液的碱性条件下反应缓慢,气泡形成速率降低,易出现塌膜的问题。铝粉与双氧水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发泡剂,其反应速率易于调节,为孔结构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发泡混凝土功能化设计。发泡剂的掺入使新拌浆体中形成了大量的气泡,因此气泡的形成、传输和转变过程成为了发泡混凝土早期的独特历程。气泡反应初期由空气以及气泡囊壁组成了直径较小的气泡。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气泡-水-反应产物三相界面的作用下其直径趋于稳定。反应初期,新拌浆体中反应产物并未大量形成,气泡的形成与转变过程主要受到气泡-液体的二相界面作用。气泡直径受其气泡内部与介质压力之间的差( PR) 的作用。随时间的增长,PR的增加提高了气泡的质量,加快其运动,不断向上浮动。反应中期,反应产物不断堆积,阻碍部分气泡的溢出并改变其( 主要指 D≥2 mm的气泡) 表面毛细力。研究表明,凝胶孔隙度以及毛细管孔隙度的分布、尺寸、形貌均會导致气泡表面毛细力的差异。气泡与直径较大的凝胶孔或毛细孔作用时,两者较薄的薄壁相互作用,增加了连通孔、并孔等有害孔出现的可能性。在不规则锯齿状、半开合凝胶孔与毛细孔的作用下,气泡薄壁被破坏,其分裂成大量直径较小的气泡。随反应的不断进行,大量气泡溢出、合并与破裂导致发泡混凝土硬化后形成大量的微孔结构,影响其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等后期性能[2]。

3孔结构组成

反应初期,气泡溢出、破裂、合并的过程导致后期形成了大量的孔隙结构,决定了发泡混凝土轻质、隔热以及高强等优异特性。因此,本节结合国内研究进展对发泡混凝土的孔结构的组成进行研究。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孔结构中凝胶孔( D≤1.6 nm) 、过渡孔( 1. 6 nm≤D≤100 nm) ,以及未被水化产物填充的毛细孔( D≥200 nm) 等孔结构不同,发泡混凝土中孔结构分为微孔( 亦称凝胶孔,D≤2 nm) ,介孔( 亦称颗粒间孔,2 nm≤D≤50 nm),及由于气泡质量膨胀而形成的大孔 ( 亦称人工气孔,D≥50 nm)。

由上可知,发泡混凝土中宏观多孔复合结构是其微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影响其硬化构件的稳定性与使用性。然而,与传统混凝土孔结构不同,孔壁为发泡结构提供稳定的骨架结构。发泡混凝土中孔壁结构富集了以托贝莫来石型的结晶、半结晶及无定形水化硅酸钙复为主的产物,其形成过程与以下反应密切相关: ( 1) 富钙 C-S-H 的形成; ( 2) C-S-H 的转变; ( 3) 1.13 nm托贝莫来石的形成[3]。高结晶度以及片状的托贝莫来石孔壁结构可有效提高和改善发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特性。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发泡混凝土中孔结构的研究正朝着精准表征与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作为一种发泡工艺,发泡过程的实时调控与检测是决定发泡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影响者其后期性能。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发泡混凝土的发泡过程调控、监测与检测的综合调控,为其性能优化与完善提供基础,进而推动发泡混凝土在声屏障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立群,程琪林.加气混凝土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节能,2015,43( 10) : 40-44.

[2]肖俊华,詹满军,陈秀兰.双氧水对镁系无机泡沫材料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7,31( 24) : 96-102.

[3]左迎峰,王 健,肖俊华,等. 镁系无机发泡材料强度和孔结构调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8,21( 3) : 394-401.

资助课题编号:中国铁设重点课题 铁路声屏障高性能轻质水泥基复合吸声材料研发和混凝土表面降噪性能研究(721654)

作者简介:周继超(1982年7月-),男,汉族,天津蓟县,硕士研究生,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声屏障综合技术。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肉品中水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磁弛豫开关传感器在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