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生产火灾的预防及对策探讨

2021-09-10 07:22董治国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消防对策

董治国

摘要:石油工业生产是野外分散作业,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较为恶劣,易受自然灾变和不法分子侵扰,火灾发生频率高;产品主要是原油与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易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生产工艺具有多样性并带有较大的危险性。本文就石油工业中的火灾危险性、火灾特点、火灾原因、火灾预防及发生火灾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采油生产;火灾预防;对策;消防

采油生产现场是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采油作业高度分散,易燃易爆点多,作业战线长,分布面广,人员构成又比较复杂,加之地处野外,苇草覆盖面广,生产中有大量的设备、机械和建筑物,各类井、站、厂、库内处理或储存着的油气均属易燃易爆的烃类混合物,常年油、气、火、电交织在一起,存在着很大的火灾危险性,且燃烧与爆炸又常相伴发生。做好防火和一旦发生火灾后的灭火工作十分重要。

1 采油生产火灾的危险性

1.1 石油火灾危险性

石油及其产品都具有较低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具有比煤炭、木材等物质易燃烧的特性。石油及其产品的蒸气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即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着火过程中燃烧和爆炸又往往交替进行。空气中石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然后转为燃烧。超过爆炸上限时,遇火源先燃烧,待浓度下降到爆炸极限时,随即会发生爆炸。

含水石油和重质石油产品在油罐中燃烧时,有时会引起油品的沸腾和突溢喷溅,造成燃烧的油品大量外溢,甚至从罐中猛烈喷出,形成的火柱可高达70-80米,火柱喷射距离顺风向可达120米远。这样不仅易造成人员伤亡,而且由于火场上辐射热大量增加,容易延烧临近的油罐,扩大灾情。

1.2开采中的火灾危险性

采油过程中,有易燃易爆的油气,有高温、高压设备,有火源、电源;自喷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地层压力较高,采油装置如发生损坏或修井作业未做好防喷措施,油、气大量喷出,就会发生井喷,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另外,在热力采油中,设备密集、技术复杂,高温高压贯穿始终,集水、电、气(油)、火于一室,若操作不当,更易引发火灾事故。

2、采油生产火灾的特点

2.1 爆炸危险性大

石油及其产品在一定温度下,能蒸发大量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即发生爆炸。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当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也发生爆炸。石油火灾中,有时是先物理性爆炸,引起化学性爆炸,然后在冲击波或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设备、容器物理性爆炸;有时物理性与化学性爆炸交织进行。

2.2 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

油气井喷发生火灾时,火焰中心温度可达1800-2100℃,火焰高度越大,辐射热越强;压力、产量越大,火场温度越高。油罐发生火灾,火焰中心温度达1050-1400℃,罐壁温度达1000℃以上。油罐火灾的热辐射强度与发生火灾的时间成正比,石油热值越大,火焰温度越高,辐射热强度越大。强热辐射易引起相邻油罐及其它可燃物燃烧,还严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

3.3 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石油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井喷火灾,从井下喷出的原油在空中没有完全燃烧,落到井场设备及周围建筑物上继续燃烧,便会造成大面积火灾。当出现泉涌,油气四处流淌扩散或出现异常情况,或井口周围地表面冒出天然气,会引起大面积火灾。

3.4 具有复燃、复爆性

石油火灾在灭火后未切断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的气源和液源的情况下,遇到火源或高温将产生复燃、复爆。对于灭火后的油罐、输油管道,由于壁温过高,如不继续冷却,会重新引起油品的燃烧。

3  采油生产火灾的原因

采油生产具有自己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特点,在生产作业中引发火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从火的来源分类:

①明火或暗火。包括炊事用火、火柴、火机或其他点燃的明火及各种阴燃而没有火焰的燃烧等。

②火星。包括烟囱或邻近火场飞火、撞击火花、摩擦及电气焊焊渣等。

③电气。包括电路开启或切断、短路、过载、接触电阻过大等引起的电火花、电弧、过热,防爆场所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以及雷击放电和静电火花等。

从人的因素分类:

①放火。多为盗、抢原油或天然气不成而放火。

②违章动火。危险区域内在不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无可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焊接或切割,或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③误操作。包括错开(闭)阀门,或未关严阀门,该置换的容器及管道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或不采取有效措施拆卸設备,以及烘烤、熬炼中温度、压力、速度失控等。

④用火不慎。包括取暖、照明、烧饭、熏蚊用火不慎,以及乱仍未熄灭的火柴梗、烟头等。

4 采油生产火灾对策

火灾事故的发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生产、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使油田财产遭受损失,对社会和家庭带来影响。保证油田生产安全,首要的是要做好预防工作。

4.1 通过日常管理预防火灾事故

在油气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认真贯彻各项消防法律法规,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正确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牢固树立“安全自抓,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并记录备案。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严格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机人身安全的,要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要针对采油厂矿危险区域,深入一线熟悉、掌握实际情况,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火灾危害的认识水平,使他们认识到如何进行火灾预防,如何开展火灾处置,如何报警,如何撤离现场。

4.2 控制着火源,消除导致火灾的物质条件

强化易燃易爆场所通风措施,降低油气浓度;对动火设备和管线进行吹扫、清洗以及切断、隔离、置换、测爆、清除动火场所周围可燃物等都是消除导致火灾物质条件的有效措施。

如用明火加热的设备必须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装置、储罐区相隔一定的防火间距;动火过程中的非动火区域预制;动火后的熄火清场;锅炉、加热炉设置足够高的烟囱,烟囱周围一定距离内不得搭建易燃建筑;机动车辆装设火花熄灭器,控制车辆进入危险区域等。

如在易燃易爆场所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级别和组别的防爆电气设备;正确选择和安装、定期维护和检查电气线路及设备;按规范设计、安装、定期检测和维护可靠的防雷设施;爆炸危险场所严禁穿化纤衣服;控制油气在管道中或装卸中的流速;清除管道内杂物,防止流动摩擦;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或油罐底部,消除附加静电;设置良好的静电接地等。

放火破坏是油田火灾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重视和加强护厂巡逻队伍建设,及时发现和打击破坏油田生产设施的行为,严惩放火破坏分子。

4.3 发生火灾的对策

发生火灾后,要迅速通知全体义务消防队员,按照灭火预案及平时演练要求,动用所有消防设施器材,尽快投入灭火战斗,及时控制或扑救火灾。

在组织义务消防队员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的同时,要尽快准确报告火警,向消防队讲清着火单位名称、地点、着火部位、着火物、火势大小、有无人员伤亡或被围困、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行车路线,以便消防队能够及时调动力量,尽快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消防队到达现场后,起火单位要迅速汇报火场及生产流程详细情况,参战人员要严格听从火场指挥人员指挥,采取正确灭火战术,进行明确的作战分工。必要时要及时通知医疗救护、物资供应、公安、安全等部门参与救助,各部门应密切配合,相互联络,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全面展开灭火抢险行动,直至战斗结束。

大面积火灾被扑灭后,要迅速对每个过火角落要进行查看,彻底消灭残留余火,防止复燃。恢复生产阶段,消防队伍要留有一定力量,进行监护,防止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再次发生问题。

对每起火灾事故,都要进行科学、严谨、细致的调查,全面查清火灾事故原因和责任,认真总结火灾扑救中的经验教训,查找预防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严肃处理火灾责任者,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杜绝和减少类似火灾事故的再次发生。

5 结论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每一个油田企业的员工都要有主动参与防火和构建有效的防火机制的主人翁意识,真正的把自己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只有全员重视、参与火灾预防,了解采油生产火灾危险性、火灾特点、引发火灾的原因,掌握火灾预防及发生火灾的对策,才能从根源上去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确保采油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强,洪亮.浅谈油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2)

[2]杜運会.吉林油田公司消防队伍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

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  辽宁 盘锦

猜你喜欢
消防对策
“我和消防有个约定”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消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