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自动跟踪技术研究

2021-09-10 07:22司全龙
科技研究 2021年15期

摘要:目前,目标定位的作用日益显著,其与现代战争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对目标的定位、检测、跟踪,能够及时反馈相应的目标运动信息,确保作战武器真正发挥出自身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机动目标跟踪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其次介绍了机动目标跟踪模型,最后分析了目标自动跟踪技术,希望能够在雷达自动跟踪技术的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雷达自动跟踪技术;运动目标;航空技术

现如今,现代航空技术产生了较大突破,无论是机动目标飞行的角度,还是飞行的速度等,均产生一定波动,导致目标的位置的相关性越来越明显,所以,对这类目标的跟踪性进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应选择适用性更强的跟踪滤波方法。从机动目标的角度来看,其跟踪研究问题是目前电子战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现代社会,精密跟踪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各类试验靶场之外,更在各种识别领域等获得应用。机动目标跟踪主要涵盖了两点内容:其一为跟踪模型;其二为匹配滤波,在社会的早期阶段,机动目标想要实现精确跟踪存在很大难度,归根结底是跟踪滤波采用的目标动力学模型依旧有所欠缺,难以与机动目标实际动力学模型相适应,造成跟踪滤波器发散的状况,跟踪性能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围绕雷达自动跟踪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该领域提供一定参考。

1机动目标跟踪技术及其发展状况

目标机动指的是运动过程中的目标,其运动方式无法保持稳定性,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转化为一种全新的形式,对于目标的运动而言,其可能从匀速转化至变速,或者从直线转化至转弯,其运动方式是复杂多变的。在判断机动目标跟踪的过程中,应将多种数学方法作为主要手段,例如统计决策、滤波算法等[1],整理完信号数据之后,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了解到目标的速度、位置等。

从目标运动方式的角度来看,其不确定性指的是目标在某个时间内可能作某种机动。通常而言,无论是目标的非机动方式,还是目标发生机动时存在的各个机动形式,均能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完成。跟踪机动目标的整个阶段里,倘若采用的目标运动模型出现错误性,那么将对跟踪系统的顺利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2机动目标跟踪模型

对于现代跟踪系统而言,其通常将与尔曼滤波较为相似的迭代算法作为主要 手段,所以对机动目标实施建模工作显得极为关键。机动目标模型自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机动目标进行跟踪及预测的主要工具,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对目标运动建模进行构造的过程中较为草率,并未体现出目标运动的精确数据,同时也具有诸多不可预测的状况,一般认为目标作匀速直线运动,而随机加速度常常被看成是具有随机特性的扰动输入[2],此时,卡尔曼滤波算法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然而,当目标发生一些机动动作的过程中,上述假定则缺乏合理性。由于目标的动力学较为特殊,再加上目标性能的限制,导致机动的相关性明显[3]。之所以对机动目标进行建模,不仅与滤波器相关,也是为了促使目标机动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3目标自动跟踪技术

3.1目标起始

以扇区内点迹为起始位置,对其实施点迹预处理工作,明确相应的航迹之后,促使目标自动跟踪模块了解到相关信息,确保存储容量更加科学合理,并以核心技术为重中之重,其与扇区产生接触,对于输出的数据,其属于确认的航迹。

3.2航迹提交

将自动起始模块送來的航迹数据进行相应整理,随后使其与自动跟踪模块产生联系,并实施建航处理,对波门建立的准确性具有积极作用,促使波门尺寸得到进一步缩小[4]。

3.3建立波门

在创建波门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目标速度的合理性,并将预测点作为主要参考。此时需注意,在波门跟踪方法下送给检测设备的是目标的检测门[5]。当雷达目标出现种种波动时,检测门同样无法保持原有的稳定性,其大小也会随之出现变化。

3.4点迹处理

在进行点迹凝聚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检测设备进行处理,对于扇区间点迹凝聚,主要按照跟踪处理模块来进行。在此过程中,两种算法较为常见:其一为质量中心法;其二为比幅法。实施点迹处理的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如果点迹数量不断增长,那么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无法保持稳定性。

3.5相关互联

相关门在主要依据的范畴内,是相关互联模块对点迹进行选择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相关门,还是检测门,均是处理模块的工具。从检测门的角度来看,其不仅注重雷达目标的特点,还对雷达测量误差、目标运动速度等进行多方位分析,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而相关门典型的不用分析雷达目标的种种特点,对其散步特性也不用进行考虑,因为经过点迹凝聚之后,分裂的点也呈现聚集的状态。只有落入相关门内的点才能够实现关联的目的,紧邻法是使用较为频繁的算法。当航迹质量出现不断变化时,目标机动情况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即缩小或者放大。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机动目标跟踪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诸多领域受到认可与青睐,特别在航空、航海等领域。由于目标的运动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对常规机动目标展开研究将表现出一定不足,想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难度,在速度、加速度方面都有了较大波动。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应提高对雷达自动跟踪技术的重视度,对此方面进行不断研究,确保我国雷达自动跟踪技术能够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谭顺成,康勖萍.HPRF雷达多机动弱小目标检测跟踪技术[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1,43(01):4-13.

[2]焦润之. 地面侦察雷达多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8.

[3]王彪. 多雷达跟踪弹道导弹的预报交接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20.

[4]张富有. 雷达与摄像机视频融合的车辆检测跟踪技术研究[D].深圳大学,2018.

[5]张炜轩,汤兵,杨德.大单元间距相控阵雷达防栅瓣跟踪技术[J].现代雷达,2020,42(09):57-60.

作者简介:司全龙(1987-02-18),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学历,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