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2021-09-10 01:14刘兆兴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策略课堂教学

刘兆兴

摘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年纪阶层,历史课程教育在其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的评价,使得学生懂得明辨是非的道理,并同时对他们的道德情操进行正确引导。以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基础,展开中学历史教学。身负重任的历史教学工作,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不断进步是教学有效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习历史,最根本的是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我们平时惯用的教学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更新颖的方法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和要求呢?本文试作探讨。

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一科目,就很难用心学习,自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会轻松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快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还是和传统的教学一样,一上课直接平铺直叙进入新课,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课堂教學效果不会理想,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积极有效的导入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紧抓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堂导入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恰当地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更贴近历史学科,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图片、动画等资源的有机结合展示,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综合感官被有效调动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不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亲身的体验与参与,深入了解和研究。要想真正激发起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的机会和平台。 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便是很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运用、巩固了课堂所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一般来讲,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历史剧,开展历史辩论会、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等。

二、给予学生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探索学习保驾护航

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有力因素.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拓展与延伸。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呢?

(一)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历史教材,提高学生的读史能力

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或者进行课堂阅读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教材的建议,告诉学生应该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哪些知识上,并且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一边读一边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以便在教师讲授时有重点地听课。学生在预习学习中通過自主阅读、思考和质疑,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這时,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学生便会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深化,有效提高读史能力。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这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降低背诵的难度,提高记忆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纵横比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一般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会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能够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更加准确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三保.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3.

[2]杭建华.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J/OL].学周刊,2018(30):

[3]王月芬. 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4(3):112-11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策略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