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大地震灾后至今当地重建及措施反思

2021-09-10 01:43杨富新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

摘要:通过对海原大地震震情及重建措施的探究分析,以海原大地震为切入点,通过地震后当地政府的重建手段以及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灾后重建的影响,论述其对海原县震后建设、城市规划和当地政治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总结在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后社会重建中在民生方面所需要注意与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海原大地震 城市规划 重建反思

前言

海原大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作为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最大的一次地震,有着“环球大震”之称。由于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海原县本身治理能力的落后和所处区域自然环境的恶劣,造成了超过20万人死亡,30余万人受伤但对其研究多集中在地震地理构造、地区应力场与其发震原因关系,少有关于其灾后重建及对其救援措施的回顾反思。我认为对海原大地震的救援重建措施的研究反思可以引起人们对西海固地区地震现状的关注,使人们在遇到类似社会安全事件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1.海原大地震震情分析

海原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石卡关沟、哨马营一带,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仅烈级8度地区面积就达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唯一震中烈级达到12度的地震,地震波及甘肃、青海、内蒙古、北京、安徽等地,其破坏性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实属旷世罕见。并且加之海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大,人们多选择以窑洞作为生存建筑,地震发生突然且位于冬夜,这也成为地震所造成的伤亡如此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2.震后救援措施及思考

地震发生在民国九年,适时,军阀混战,对百姓生计漠不关心;列强蠢蠢欲动,只想能够谋得利益。面对内困外交,国家机器处于停滞状态的局面,人力物力财力又都难以支持进行大规模的地震救援行动,加之地震造成海原地区官吏死伤,基层管理失效,百姓在寒冬缺衣少食,间接造成的死亡也不在少数。仅仅是在震后25天,由甘肃省长、督军张广出面向全国求援,这才在舆论的压力下,军阀们才以总统徐世昌的名义捐款一万大洋,但这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在社会组织的救援中,以华洋救济会为代表,以工代赈,疏通了海原、固原、静宁等地淤塞的河流,防止水灾对当地灾民产生二次伤害。而在民间,当地百姓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肩扛、手刨、镐挖,来救出自己的亲人。而由于政府救灾不及时,在震后安置上不当,又发生了疫病,使本来就伤亡惨重的海原地区施救更加困难。所以如果当时国家处于统一,政府有极强的领导力,海原大地震的死亡人数远不会是现在看所到的20余万。而同样作为新中國成立后最大地震之一的汶川地震,在震后25天,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438.06亿元,中央政府财政投入186.9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5.16亿元。尽管二者所处时代不同,但也可见在发生重大社会安全问题时国家力量在救援人员、物资、费用调配上的重要性,民族团结在抗震救灾中的精神支撑力量。所以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条思考建议:1.国家政体组成形式在应对重大社会安全事件中具有统领全局,统筹各方的作用。2.统一和谐的社会关系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3.综合国力的上升对国家财政增长起支撑作用。

3.至今海原地区城市建设及发展走向

在震后海原等地在1921年才算得到中央的救援,基层组织才开始建立,民生渐渐恢复,修道路、重整合、重教育。截至2017年,海原县辖5镇、12乡,165行政村。近年来海原县提出“一县两城,拉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一手抓新区建设,一手抓老城区繁荣,采取从外向内包围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发展规划既符合海原县财政征地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避免因为规划错误造成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在文化建设上,海原在地震预防演练,救援知识普及等方面十分重视。仅2012年,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10次,发放地震避险知识宣传材料4万余份,开展地震应急演练47场次。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当代青年对于地震防护措施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宣传地震自救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弘扬“震柳精神”在海原建设中的精神力量支撑作用。保护地震遗迹,2021年建立海原地震博物馆,并于2021年4月重新进行装修完善,计划于7月完工。重点保护“万人坟”遗址。发展特色地震旅游业。由此可见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100多年,但其对海原地区的影响还是不曾消减。现在每年国家财政向海原拨款都不少于100万,用来扶持海原发展。在2020年3月,海原县脱离贫困县序列。海原县目前在扶持发展特色农业、清真厨业等产业方向投入更多心血。

4.总结

海原大地震对海原地区造成了巨大创伤的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倔强精神财富。在2011年,海原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首次将“震柳精神”写进工作报告,成为海原脱贫攻坚战斗中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成为海原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精神写照。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对未来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知识的宣传。

综上所述,不管是对于地震还是其他社会安全事件,统一富强的国家为其提供财力,团结奋进的民族为其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在我们的努力下必然会战胜它。

参考文献:

[1]宁夏地震局 中共海原县委 海原县人民政府,海原大地震1920[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0,22-23.

[2]海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海原年鉴(2011)[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3]海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海原年鉴(2012)[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21-22,304.

[4]海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海原年鉴(2017)[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杨富新(20002- ),男,汉族,宁夏贺兰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宁夏师范学院历史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灾后重建及措施反思

基金:2021年宁夏师范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X202110753155X)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规划领域重大决策失误问责制度的构建
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分析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公务员竞争上岗试题训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