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项目偏差的预防和纠正

2021-09-10 01:43张冠豫曾俊罗晓洁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偏差调研信息化

张冠豫 曾俊 罗晓洁

一、序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软件开发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项目建成后经常会出现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与最初设想不一致的情况。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过程通常主要包括需求提出、可行性研究分析、设计、系统开发、测试、实施、上线试运行、正式上线等八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执行结果都可能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产生影响。为保证项目建设成果符合预期要求,企业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也对各环节加大了管控力度,但是项目建成后仍然会出现建设成果与设计有偏差、与需求有偏差的情况。偏差关系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质量的高低,并影响着整个信息化系统投运后的实用化水平。

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偏差情况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为企业的各项事务提供信息化支撑,如果偏差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则项目建设就是成功。反之,则是失败的。但是,如果不对偏差进行控制,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的工作将失去意义,需求规格说明书、详细设计文档将无法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必将影响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信息化项目野蛮发展的阶段,企业对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偏差习以为常。对于企业来说“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毕,能用,能解决问题就可以。随着信息化系统逐步完善,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种无序的建设方式使企业在建设时不仅出于被动的地位,还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偏差产生的原因

信息化项目建设偏差在项目建设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不仅要弄清楚偏差产生的环节,而且要知道这部分偏差是正向偏差还是负向偏差,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用户、开发人员、项目需求、技术等都有可能造成建设的偏差,可归纳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客觀原因主要包括技术更新、软硬件产品价格变化、外部环境变化、法律法规变化、其他;主观原因包括调研不足、需求变更、设计缺陷、进度变更等。以下,笔者将详细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说明。

(一)客观原因

1、技术更新: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信息化项目的从需求提出到开始设计开发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新的技术、理念有可能会迸发出来从而影响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虽然新技术可能并不稳定,但是对于某些信息化项目,新技术的采用反而能使系统得到更大的使用范围、实用化程度更高,偏差也就产生了。

2、软硬件产品价格变化: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投资估算时必须要考虑需要使用的软硬件配置、型号、价格。有时候会出现市场行情波动,软硬件产品价格远高于投资估算时的价格。为控制项目成本,不得不改变软硬件配置,导致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偏差。

3、外部环境及法律法规变化:众所周知,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企业,当企业所处的国家、行业发生了变革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也必将改变。往小了说,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机构职责发生变动,正在建设中的信息化系统也必须根据新的架构进行调整。这种偏差是无法避免的。

(二)主观原因

1、需求变更。

需求变更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调研广度、深度不足。信息化项目的提出往往是企业需要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一些问题,完美的解决问题是建立在准确、全面、广泛、深入的需求调研基础上。但是,实际的工作中,建设方初始需求不明确,或者对自身的需求认知有偏差;建设方、需求方角色不统一导致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的情况比比皆是,造成了项目承建单位无法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一个准确的需求分析成果。随着系统逐步建成,需求方对自身的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建设方和需求方也逐步达成一致认知,势必会要求变更需求,从而形成偏差。另一方面,企业有时候要求尽快解决问题,导致需求调研时间不足,无法深入、广泛的收集需求,仅靠少数的数据开始项目建设。未解决企业深层痛点,偏差也必然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项目预算不足、工期缩短、客户临时不需要等原因也会导致需求变更,这也使得实际的建设成果与预期目标发生了偏差。

2、设计缺陷。

信息化项目建设是逐渐细化的过程,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客户的隐藏需求、设计缺陷以及技术问题会逐步暴露出来。当然,也存在由于设计者对技术、流程的不了解,经验不足导致的方案论证不充分等问题,也会使设计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建设成果与设计存在偏差。

3、软硬件选型不当。

对于需要采购软硬件设备的信息化项目来说,需要在项目建设初期充分考虑产品功能、型号、开发平台及实施服务等问题。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更新、需求变更、人员变更等原因,原有的软硬件选型已经无法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从而造成项目建设偏差。

4、进度成本变更。

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个持续且需要多方协调的过程。虽然确定了建设内容,但是也存在工期提前、成本削减情况,导致系统功能简化或是直接删除的情况。

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模糊设想到逐渐形成具体的信息系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偏差是必然的。但是各环节的偏差多层累积,一方面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实际成果不符合建设目标的情况出现。所以,需要根据以上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对偏差进行控制,最大限度的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四、降低偏差的解决办法

首先,需要分清纠偏的主次。笔者认为客观原因导致的偏差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偏差所带来的风险,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评估、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的发生。

而前文提到的主观原因,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它们引起的偏差对项目建设影响更大,而且是可以被控制的,所以主要考虑这方面的偏差纠正。

1、 进行详尽的需求调研,确保客户分析的深度、广度。需求调研应深入需求方各层级岗位,系统的收集数据、资料、流程、文档等资料。行业不同,企业内部的各业务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在调研的过程中还需要收集该行业的项目信息、政策信息、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同时,不能以时间紧为理由,放任对需求调研结果的要求。需求方、承建方、开发方需对需求调研的重要性达成一致,才能保证需求偏差降到最低。

2、提升技术人员素质。技术人员应对技术平台、新技术发展、开发流程有充分的了解,不能闭门造车。对客户需求、项目架构了然于胸,不断积累项目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3、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整体规划,严格按照需求进行初步设计,控制项目进度。实施前做好准备工作,建设期间做好过程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

综上所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需要经过需求、设计、开发、实施等多个环境,要将需求做扎实、设计做全面、开发有实力才能高质量的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石秀伟等 《浅谈政府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项目管理技术》2018年6月第16卷第6期

猜你喜欢
偏差调研信息化
50种认知性偏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加固轰炸机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真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